廖書蘭

廖書蘭

文學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北,定居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冠軍、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 新詩《海戀》、《春天來了》、《山旅》、《和著水聲一起輕歌》、《星月夜》獲入選香港學校朗誦節誦材。散文《不一樣的母子情》、《母愛成就了他》獲入選中國青少年(香港) 才藝比賽朗誦組誦材。著作包括《香港文學回眸》、《黃花崗外》簡體字增訂版、《被忽略的主角》、《黃花崗外》繁體版、《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等,於2011年、2019年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館藏,新界鄉議局旗袍制服於2017年被納入香港歷史博物館典藏,2019年於中華僑聯成立「廖書蘭獎學金」。詩集被翻譯為英文、藏文、馬來文、印度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
「以詩會友」詩詞之旅一行人拍照留念。

詩詞伴我四川行

我們乘船遊長江三峽,一起朗誦唐詩宋詞,神遊司馬相如、元稹、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楊慎等詩人的意境,真是人生一大快哉。

楊渡與作者合影。

香港書展話一二

書展斯文有禮又浩浩蕩蕩的景況,不僅讓書本有了溫度,也讓來自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看到了香港人愛書,喜歡買書看書,這一點讓他驚艷不已。

從擁有60多年歷史的會刊《文學世界》精心挑選前輩先賢的大作鴻文,但後來一些文稿不能要,最後重新輯錄,如此一來整整折驣了三年,終於在今年香港書展期間面世了!

書展2023|《文學世界回眸》出版感言

筆會的作家與作品大都創作於50年代後,時移勢改,顯晦興亡,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別於現今,今人不宜以今日眼光厚薄古人。當年人和事已成歷史,但具有研究近現代史的價值,讓後來者對前賢都可多一分「同情地理解」。

俞雅凡在茶山寨子,了解普洱樹的生長過程。

她走入西雙版納普洱茶的家鄉

俞雅凡一個不在祖國生長的香港女孩,她用雙腳去實踐熱愛祖國山河的熱忱。她喜歡人與茶天人合一的感覺,決定到中國普洱茶的家鄉勐海縣,拜訪各個茶山寨子,打算逐家逐戶的去拍門,請益如何認識普洱茶樹。

粉嶺高爾夫球場拿來興建公屋的議題再次引起社會討論,而場內有些由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歷史建築。

粉嶺高爾夫球場前世今生

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的議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然而社會卻忽略了原居民的心聲,及其背後的歷史、生態價值,甚至反映政府政策之拙劣。一顆明珠,硬生生把其切掉一角,那還算是一顆明珠嗎?

這是一位在英國成長的香港女孩,執意要圓少年中國夢。

她踏上祖國山河 實踐少年中國夢

有人說,一個女孩子不宜單身到內地旅行,應該結伴同行,但她執意單獨旅行。她認為,一個人的旅行,給自己獨處的時間,豐富自己的內在。更重要的是,想感受生命,感受在營營役役的生活規律以外的生命。

香港中國筆會成立於1955年,迄今已經68個年頭。(Shutterstock)

《文學世界回眸》序言

香港中國筆會成立於1955年,迄今已經68個年頭,當初我加入筆會是受朋友之邀,之後獲選為會長是一個意外賦予的責任。擔任了12年的會長出版了這一本文集,算是完成了歷史任務,並為青史留一份見證。

作者(右三)趁回台灣之便,特地到高雄佛光山參訪。

後星雲時代的佛光山

佛光山是星雲的,星雲是佛光山的,但今日我到訪佛光山,感覺星雲屬於人間的,他幫助人們離苦得樂,使我們更容易接觸佛法、親近佛法,星雲將佛法簡化,更能普度眾生。

近年興起「睇樓團」,哄香港人購買房產。(Shutterstock)

大灣區買樓中咗套路

香港人融入大灣區是遲早的事,這是大勢所趨無可避免;而特區政府有沒有照顧到香港市民在大灣區的基本權益?例如置業買樓受騙上當,該找何處討回公道?

此處原是村民去逝後停棺供人憑弔瞻仰之地,現今成為排污系統處理工程擺放雜物之所在,已超過2年之久。

政府外判公司之優與劣

這20多年,政府經常把很多工作交給外判公司代理,經公開招標,價低者取得生意。如此循環產生一個不良的影響,就是既然價錢壓得很低,外判公司只能將就去做,因而往往工作的素質不見得好。

2014年,趙式慶練武於香港藍屋。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趙式慶在9年前成立「香港文化節」,並與由他一手創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舉辦多項文化和藝術活動,可稱得上中國傳統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齊聚。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留港建港,香港明天會更好。(作者提供圖片)

2月僭建的聯想

香港社會的經濟景況,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可說是元氣大傷。而今唯盼政府推出一系列良丹妙藥方案。與此同時,政府的申訴專員公署卻宣布展開新界村屋僭建調查。作為政府部門何必使出公權力強人所難?

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亞新社)

人間佛教與星雲大師

台灣南部有星雲法師,中部有淨空法師,北部有聖嚴法師,這些高僧大德都是在歷史洪流中到了寶島,他們都成長在混亂年代,在篳路藍縷的環境下,一生無私無我的奉獻,是台灣人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港人要適應英國的生活,難免要些時間。(Shutterstock)

生存的力量

近聞一位香港女孩,花樣年華的年紀,卻選擇了終止自己的生命。雖說在英國生活不易,但仍然有人成功。他們靠的是什麼?是堅韌的生存力量。

60年代香港大學三劍客何文匯(中)、陸人龍(右一)、黃淑儀(右二)有緣重聚,文灼非(左一)也出自港大中文系。(作者提供圖片)

港大三劍客半世紀情緣

1966年的同班同學,曲指一算應該是56年前了!三劍客相見一如初見,話匣子一打開,少年的心就飛回來了,聊當年趣事,談當年老師,譬如牟宗三、羅香林、陳湛銓、羅忼烈、饒宗頣等等多位名師。

王運豐與《雲歸處》

30年來,王運豐先生為媒體行業做過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從報紙媒體到電子媒體再轉戰保險業界創辦卓越巔峰團隊,他明智,善良,從容,從不曾被時代裹挾,而是一直走在時代的身前。

在元朗錦田,古物古蹟比比皆是。(Shutterstock)

從元朗錦田看新界

新界地域是英國與中國的中間地帶,既不完全屬於英國,宗祖國也不干預,因而天然的保留了中國的宗法制度、氏族社會和傳統習俗文化。

新界處處有樹木陷阱,位於大埔公路側一株畢直美觀的大樹,突然倒下。

新界人的悲痛與憤怒

新界鄉郊的樹木比居民還要多得多,一些樹木早已枯死,或樹根長蟲導致腐爛,但政府沒有人理會。大埔梧桐寨村長因發現枯樹,等不及政府執行,自行處理枯樹,不幸被樹幹擊中致死。這是新界人的憤怒。

國事家事往往在她招牌式的笑容和雲淡風輕的談吐中見真章。(亞新社)

也談談「事頭婆」

事頭婆在位70年,享耆壽96歲(1926.4.21-2022.9.8),為君主立憲制度樹立典範,我認為她絕對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講究平衡妥協的藝術,表面上看似什麼都不管,但她什麼都管。

一個小國有什麼正當資源可以讓年輕人實現淘金夢呢?(Shutterstock)

台灣的柬埔寨淘金夢

今日是個太平年代,絕大部分人豐衣足食,而網絡世界無遠弗屆、知識普及,為什麼還會發生把人當牲畜,明碼標價?把人體器官切割(像賣豬肉一樣)來轉賣?而那些夢想淘金的人,難道沒有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

作者廖書蘭的鄉議局旗袍制服,館藏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作者提供圖片)

漫談旗袍與中華文化

旗袍已經成為服裝的經典,已經超越潮流,這麼多年來常遇到一些女孩子問我,哪裏可以做旗袍?我看見旗袍的生命力!也看見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港區國安法首宗判決──唐英傑案啟示》書影。(作者提供圖片)

讀《國安法首宗判決》一書啟示

唐英傑案經過一個多月審訊後判決,產生多個決定性的案例。將這宗案件編撰成書,是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由資深編輯、法庭記者、法律專家和學者,把審訊過程用講故事寫法編寫,配上法律點評解讀。

一直以來,新界原居民實行的是有別於港九的制度。(亞新社)

「一城兩制」的由來

在作者研究新界原居民傳統文化的著作中,《被忽略的主角》一書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香港回歸是新界租約到期而引發的;二是新界自1898年至2047年實行的是「一城兩制」。

錦田鄉事會製作的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花牌。(錦田鄉事會提供圖片)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新界原居民生活方式不變,人心更是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根本不存在人心回不回歸的問題,甚至我可以說,在大歷史的軌跡下,新界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的懷抱,只是曾經租借給英國99年而已。

珠海書院至今已成立75年。

珠海學院回顧與前瞻

近日聽聞母校珠海學院因經營者易手考慮改名了。我推敲之後,覺得改名後的母校,沒有什麼不好,反而還有更大發展的空間,持續母校的生命力!誠如金耀基教授所說「沒有『沒有傳統的現代化』!」歷史是不會抹去的。

馮剛經常將自己偽裝成一顆樹或一堆草,只為不要打擾野生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家

馮剛說,過去中國的野生動物都是由外國攝影家拍攝的,就從他開始吧!由中國人來拍攝中國的野生動物。馮剛的精神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女作家。

徐嘉慎下了決心要寫詩,展現人性裏有真誠、善良、美麗的一面。(香港義工學會Facebook圖片)

維港英雄徐嘉慎談詩

徐嘉慎是「香港的兒子」,大半生為維護維多利亞海港做了不少事情,有些我們是知道的,而有些是我們並不知情的,例如他也是一位充滿激情,細膩敏感的詩人。

林鄭月娥作為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特首,也是第一位出自香港大學的特首。(Shutterstock)

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

林鄭月娥天生有一顆柔軟而富正義感的心來服務大眾,令人遺憾的是2019社會暴動引發的「反修例運動」事件中,她用的方法,也正如她性格中頑強的一面,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情勢。在此祝願林鄭月娥女士退休生活愉快。

司徒乃鍾一家一直有向心力,互相關懷互相幫助。

司徒乃鍾家于歸之喜

橫跨20至21世紀、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司徒乃鍾在繪畫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而他的家庭生活也圓滿幸福。他重視子女的教育,特別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並尊重自己的賢內助。

作者提供元朗十八鄉梁福元家族清明掃墓景象。

清明掃墓偶思

清明節帶着孩子掃墓是一項很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的?要尊敬祖先,要孝順父母,要懂得孝悌之道的重要。

李家超4月11日下午拜訪鄉議局多位選委,解釋說明施政理念,並與鄉議員們交換意見。

新界人對新一屆特首的期望

對香港市民來說,只要能把香港的新秩序整頓好,重新擦亮國際金融都市招牌,尊重並維護新界原居民傳統權益,既不負香港市民期望,也不負中央寄予的重任,就是一個有能力的香港特區首長。

台灣女星徐熙媛(大S)和韓國「酷龍」成員具俊曄閃電結婚。(Instagram圖片合成)

戀上初戀

人生是一場崎嶇的經歷,怎能分清對與錯?20年前具俊曄傷害了大S,又怎知道經過了20年,在她婚姻失敗最失意的時候,他找到20年前的那個電話號碼來向她求婚,給她愛情,給她一個溫暖的家。

讓所有香港市民感到驕傲的東方之珠光芒何日再現?(灼見名家圖片)

第五波疫情下的日記

這一屆的領導班子在處理Omicron疫情,簡直亂了陣腳,徹底崩潰,失信於民!而他們依然領着世界最高公務員薪水,苦的是我們小市民,連如何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計劃回台灣實踐現代中國人終極目標──「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的張安樂。(作者提供)

張安樂(白狼)為什麼愛中國?

張安樂的心中只有一個中國,1949年以後國民黨到台灣,以張安樂的說法,這是自家人的兄弟打架,打輸的一方就要服從打贏的一方,只有兩兄弟和好如初,才能共同建立一個美好安康的大家園。

北宋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橫渠四句鼓勵一代代的中國人包括張安樂(左)。(2018年3月18日與作者合影)。

張安樂的赤子中國心

張安樂不煙不酒,愛書成癡。他從不浪費時間,只要有一點空暇就讀書,可說是手不釋卷讀書人。現在是一位極力想促成兩岸和平統一的愛我中華人士。

2005年,朱高正途經香港,作者介紹立法局議員薛浩然相識。

吳大猷和朱高正奇緣

80年代的台灣,當朱高正出道沒多久時,台灣很多人都對這位台灣立法委員沒有好評,認為他只是一個流氓政客而已,但吳大猷卻獨具慧眼,很早就發現朱高正的不一樣。

我認為王力宏只能投降,不能與李靚蕾過招。不是不能,是他沒有辦法!(王力宏Instagram圖片)

王力宏與李靚蕾之戰

王力宏是一個被寵壞的大男孩,尤其是進了娛樂圈,被許多美女圍着寵着呵着,他還沒有成熟長大!像希臘神話的水仙花──納西瑟斯,只看着自己的美貌, 忽略了他的責任,我為那3個孩子感到悲傷。

履行了做一個市民的義務,心情特別輕鬆。

1219投票日即景

香港社會由亂到治,如今第七屆立法會議員經已順利誕生,不需執着於投票率的高低,樂觀向前看,行政、立法相互配合在政府有效的治理下,相信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筆者呼籲,有關丁權丁屋丁地之事,交給特區政府及各區地政署處理。(亞新社)

丁屋政策侵犯了你嗎?

丁屋政策是在自己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興建一棟小型屋宇(俗稱丁屋),犯了什麼重大的公眾利益呢?如果以這個邏輯來推論,本港富豪的豪宅是否也犯了公眾利益呢?

廖書蘭(右)返台,朱高正(中)在日本料理店請客。

心香一柱祭朱高正

兩岸政壇人物、權威學者朱高正早前不敵病魔,與世長辭。生前叱咤台灣政壇,同時發揚《周易》和《近思錄》為己任,引領着政局和學界走到前端。好友廖書蘭懷着不捨和隱隱內疚追思高正先生。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