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寶

鄭家寶

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三扶教育副主席、資助小學校長會理事。投身小學教育工作近20年,獲第五屆「卓越教育行政人員獎勵計劃」嘉許,亦曾獲香港教師中心教育研究獎及借調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對本港教育及課程發展趨勢,理論與實踐感興趣,亦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致力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素養。
未來教育與傳統只透過紙筆考核選尖培養的方向大相逕庭。(Shutterstock)

香港教育的未來

在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加速、資訊爆炸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局在2024年推出新一份《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有什麼相近的地方?

第34屆香港書展據悉有99萬人次入場,有趣的是一票可以享受3個展覽。(貿易發展局)

書展vs動漫節有感

回望2024年的香港書展與香港動漫節,它們不僅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展現香港文化多元性、創新性以及與國際接軌開放態度的生動例證。

我國在國際舞台上角色日趨重要,教育者在教育實踐中應深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Shutterstock)

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21世紀及後的世代,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不是訓練考試機器,而是要把每個孩子的亮點發掘出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父母永遠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家庭也一定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Shutterstock)

家長也上學

家長要先懂得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積極和正面的付出,作為孩子一生的好榜樣。

中國的勞動課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Shutterstock)

勞動課的體驗

國慶前夕,筆者參訪湖南育英學校,觀摩其「勞動課」,筆者一向誤會了勞動教育離不開體力勞動,原來也有充滿藝術的一面。

不同孩子在不同環境下成長,長大後將有不同的價值觀,也因為不同的價值觀,讓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軌跡。(Shutterstock)

相聚和其他

香港推行教育改革20多年,其實已見成效,無奈考試制度沒有改,孩子最終也要升學,這是家長的兩難,也是她口中非走不可的原因。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聽了特別扎心。

本屆大運會香港的大學生健兒們無論在金牌或總獎牌數均創下歷屆大運會以來最佳成績。 (Shutterstock)

從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看香港體育教育

第31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圓滿舉行。本屆大運會香港的大學生健兒們創下歷屆大運會以來最佳成績。作為香港前線教育者,筆者感到欣喜的同時亦反思成功運動員背後香港教育的參與。

孩子覺得辛苦,但仍然堅持,十分值得鼓勵。(Shutterstock)

勤有功,戲亦有益

近日學校開了一塊田,見到老師帶着孩子耕田的情況,烈日當空,淋漓大汗,叫筆者思考老師是憑什麼招聚這班孩子的?誰不知道耕田辛苦?耕田好玩嗎?

教育局希望建立正向家長教育的文化。(Shutterstock)

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之我見

教育局自2023年3月向公營及直資小學提供家長教育津貼,以協助學校啟動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家長教育對於孩子發展、學習有什麼影響?內地又是如何推展家長教育?

老師可以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製作校本學習資源,放上學習平台。(Shutterstock)

學習力流失與復常

過去3年,孩子已經習慣對着屏幕學習,因此,他們能在沒有老師規管的情況下自主學習。筆者建議可利用資訊科技,讓學生繼續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孩子會在玩的過程得到滿足,會悄悄地成長,不自覺地學習。(Shutterstock)

讀書學玩

筆者來到北部都會區服務,發現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認真了,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要求孩子讀書、補習、考試。但是,遊戲何嘗不是創新有益的教養方式?

新課程文件以「立德樹人重啟迪・創造空間育全人」為題,以育人為清晰目標。(Shutterstock)

小學課程文件更新

筆者深信,教育局的課程探訪、校外評核等要求都會隨着課程文件的更新而有所調適,希望局方理解不同學校有不同校情,教育的蛻變潤物無聲。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育工作者需要裝備孩子,面對未來。

人窮志不窮。(Shutterstock)

三扶教育

只扶貧,最終也只會「復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扶志比扶貧更重要。

校長需要審時度勢,為學校設計獨特的營銷方案。(Shutterstock)

學校營銷(School Marketing)

學校營銷與教學質量是相輔相承,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根基,營銷則是吸引適合的學生報讀,從而家教合作培育好學生。願莘莘學子及其家長能入讀最合適的學校。

在教授古詩文的同時,多跟孩子分享先賢的思想,也是有效的價值教育。(亞新社)

為孩子播下國學的種子

近日參與了全港幼稚園中英文朗誦比賽,孩子們穿上華服以兩文三語、聲情並茂地演譯一首又一首的作品,國學的種子悄悄地在新一代的心田植根,令我倍感欣慰。

學生使用自助借書機的情況。

香港智能圖書館是否起步太遲?

建議把「智慧圖書館」訂定為優質教育基金優先主題,優化硬件及軟件,讓學生有更佳的閱讀資源。另一方面,選擇適合的電子閱讀平台 / 電子書,培養學生在網上使用資源的能力,有利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

香港中小學課程本來不是這樣「難」,但考量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希望多教點、教深點,久而久之成了惡性循環,苦了孩子。(Shutterstock)

如果香港也「雙減」

「雙減」政策是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品質和服務水準,讓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如果「雙減」減到香港來,業界可視為提升專業之舉。孩子、家長與學校可有何應對之舉?

停課期間,我和老師們都有給家長打陽光電話。家長們都毫不掩飾地告訴我們,孩子在家沒有紀律。(Shutterstock)

科技發達的思考

這個月的「在家學習」讓父母都知道,學校是無可取代的。大家也許常常聽到「網上教學」,可很少聽見「網上教育」,兩者的分別何在?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