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香港筆會跨越一甲子,邁向七十里程碑

今天香港筆會延續65年來南來文人風骨,文脈筆耕不輟,並邀請了大量的青年文化才俊加入陣營。

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The Hong Kong Chinese Centre, International PEN)簡稱「香港筆會」(HONG KONG PEN)於1955年3月26日成立,至今已有65年的悠久歷史。當年由本港文壇著名文人黃天石(傑克)創會,參加成立大會的創會會員俱為文化學術界知名人士,計有:燕雲、黃天石、羅吟圃、左舜生、易君左、水建彤、徐速、力匡、孫述憲、鄧中龍、金達凱、鄭竹華、支梅、姚天平、王道、黃思騁、胡欣平、徐東濱、陳灈生、何家驊、羅香林等20餘人。稍後,耆宿陳克天、雷嘯芩、冒季美以及多位健筆作家也陸續參加。

歷屆會長有:黃天石、羅香林、李棪、李秋生、王世昭、何家驊(岳騫)、徐東濱、朱志泰、林仁超、余玉書、胡振海、廖顯樹、江素恵、裴有明、張傑昌、喻舲居、至現任會長廖書蘭。

著名會員有:饒宗頤、徐訏、徐速、易君左、左舜生、司馬長風、李輝英、劉以鬯、慕容羽軍、胡鴻烈、鍾期榮、鍾景輝、陳蝶衣、唐碧川、黃崖、黃思騁、潘柳黛、盧森、姚立夫、吳灞陵、胡菊人等等。可說是,1949年南來文人匯聚之地。

香港筆會會長何家驊(岳騫)撰寫的〈香港中國筆會簡介〉。
香港筆會會長何家驊(岳騫)撰寫的〈香港中國筆會簡介〉。

「香港筆會」延續65年

香港也許有幾十個作家團體,但唯有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簡稱「香港筆會」)是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在香港的合法分會,除每年需向倫敦總會繳交會費外,亦需派會員參加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召開的年會。倫敦總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一個國際性的作家團體,與國際紅十字會平行。倫敦總會的成立,本由一些英國文化人定期相聚談天說地的周末沙龍;在近100年歷史沿革下,逐漸發展成為組織架構完整的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

會長羅香林教授致開幕詞。
會長羅香林教授致開幕詞。

1921年由英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 1867-1933)創立,總會長設倫敦, 至今超過100個地區設有分會,只收團體會員,不收個人會員。P.E.N.是筆會的簡稱,但它與筆沒有什麼關係,源自P是Poet(詩人),E是Editor(編輯),N是Novelist(小說家) ,組合而成。

中國筆會早在1925年成立,徐志摩是以中國上海筆會名義邀請印度詩人泰戈爾來中國訪問,促成在北京與溥儀的一張歷史大合照,照片裏除了有溥儀、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還有梁思成。

今天香港筆會延續65年來南來文人風骨,文脈筆耕不輟,並邀請了大量的青年文化才俊加入陣營。

復興中華文化的義勇軍仍然前仆後繼

回顧筆會13年前因行政疏忽被註銷,到被同行竊會,經歷許多的曲折和艱辛的過程。書蘭基於一生對文學的追求,對賡續前賢香火的執着,力所能及恢復筆會的國際地位,至今依然是國際筆會在香港的合法代表,在國際文學舞台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宣揚中華文化,提高本會在國際間的影響力。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我站在這裏不是為了講學,而是為了招募復興中華文化的義勇軍,看誰願意為中華文化犧牲、奉獻。」我相信錢老師的招募還有效,復興中華文化的義勇軍仍然前仆後繼。

明年(2021)適逢international PEN倫敦總會100周年會慶,年會場地選址牛津大學,總會為慶祝百年文學基業,特別製作了世界各地筆會的歷史匯編,兩年前總會向各地分會邀稿,本會義不容辭,不遺餘力提供了65年來的珍貴史料,可說是,為香港文學在國際文學史笧裏,留下珍貴的一頁。

書蘭擬將組團參與世界百年文學盛會,藉此在國際年會上展示中國香港文化的正能量,並以此自我期勉,冀盼與新生代文化人再續「香港筆會」輝煌。

廖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