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流傳所謂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引起討論。曾任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等政府職位,現任富衛集團主席的馬時亨,周三(13日)出席香港總商會「馬時亨展望香港未來」午餐會時表示,如果香港能夠保持七大特點,就不會「玩完」。
金融須穩定 司法要獨立
馬時亨所指的香港七大特點,包括一、保持金融市場穩定;二、強化國際金融中心五大支柱產業;三、維持司法獨立及普通法體制;四、保持廉潔高效的政府;五、維持資訊自由流通的互聯網;六、繼續發展優良高質的高等教育;七、吸引海外專才,構建多元的海外人才庫。
馬時亨指出,如果香港能保持這七大特點,加上政府的政策能夠收效,他不認為香港會「玩完」,相反,香港定能再次發光發亮,再創佳績。
馬時亨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表現仍然不俗;香港擁有股市、債巿、銀行、保險及資產管理等核心支柱產業,吸引了眾多家族辦公室到來投資。
依賴歐美商業模式須改變
儘管經過新冠疫情打擊和地緣政治影響,股市、樓市等可能不比從前,但馬時亨認為沒那麼糟糕,「如果你看一下數字,失業率沒有那麼高,負資產也沒有那麼多……我們確實因為股市低迷受了苦,有些人在債券上也賠了錢……」然而,因為有國家的大力支持,香港始終能夠擺脫困境。他認為,香港應該善用國家這個強有力的後盾,但是,「我們也必須改變商業模式」。他解釋,過去,香港依賴美國,歐洲市場,未來應該更多關注東盟和中東市場。
唱衰27年 香港仍朝氣勃勃
馬時亨又表示,對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深信不疑。他憶述早在1997年主權回歸前,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以”Hong Kong Is Dead”(「香港已死」)作封面故事「唱衰香港」,然而,「27年過去了,我們向他們證明我們沒有死,我們還活着,還活得很好」。
他說:「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可能活得比沒以前那麼神氣活現,但我們畢竟仍好好地活着。所以,我們證明了他們是錯的。」
經濟如人體 要有危機感
馬時亨認為,在資產類別如樓、股下跌時,人們很自然會覺得自己變「窮」,不想花錢,但他強調必須有信心,而市場似乎已比之前活躍了。
馬時亨又說,他已72歲了,剛通過身體檢查,雖然身體健康,但仍需要努力。「良好的健康需要投資,如果我繼續像年輕時那樣,午餐和晚餐吃甜點、像魚一樣喝酒,不運動,我向你保證,兩年後,我會重300磅。我的膽固醇水平會飆升,我的糖尿病會惡化,進而影響到所有器官。經濟也一樣……我認為我們有一個相對健康乾淨的報告,但仍需努力;不能自滿,必須有危機感。我總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一種危機感……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鍛煉、打高爾夫球、去健身房、注意飲食。經濟也一樣,你不能認為有了國家的支持,就不必工作。你必須工作……..你必須做點什麼。任何經濟體都像人一樣,必須有危機感,不能沾沾自喜」。
他認為,金融業需要不斷求進,政府已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推出很多互聯互通的措施,「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自強不息,而政府在這方面亦做到了。」他又提到,由於內地同樣要減碳和轉型,相信香港未來在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機遇仍然龐大。
人才須培養 服務體驗宜改善
對於未來香港的挑戰,馬時亨認為,現在香港正面對地緣政治及利息高企等挑戰。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等預料會增加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但《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令香港更穩定。至於目前正在進行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他說很多國家都有類似法例,不是新鮮事,他不認為有什麼問題,外國人及傳媒不太了解實際情況,特區政府應該要多多解說。
馬時亨又指香港有許多人才,例如張學友,他形容是「亞洲版的泰勒絲」(Taylor Swift),不僅開演唱會場場爆滿,世界各地也都有很多歌迷,但張學友已60多歲了,「我希望他能唱到100歲,但機會渺茫」。他又提到有次訪問南韓首爾,當時一位南韓副總理對他說,韓國人曾經追捧李小龍,今天你們卻追看我們的韓劇!這令他感到很不開心。他認為,可為演藝行業培養更多接班人,以延續香港的光輝歲月。
談到旅遊業,他說如果有錢,願意改善的士的服務體驗。「為何在日本乘的士這麼舒服?香港的士會不會考慮設WiFi(無線網絡)、有穿着制服的司機、給上車的乘客遞過一瓶水」?這樣,他相信乘客的體驗會很不同。
馬時亨表示,以前的大學生多希望讀MBA(工商管理碩士),對於人工智能(AI)或類似的東西不感興趣。他是第一個邀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到香港大學演講的人,當時有人問馬雲是誰;現在世界發生了變化,每個人都關心科技,因此他認為有遠見很重要。「你必須抱持積極的態度,一切皆有可能」,「深圳都成為中國的矽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