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症屬於中醫的「善忘」、「健忘」、「痴呆」等範疇。常見成因包括腦神經退化、頭部外傷後、腦血管意外後,或腫瘤等因素引發。中醫認為腦退化症由於年老體衰、腎氣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內傷等原因,導致心、肺、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中醫治療可從養心肺、補肝腎、健脾氣、化痰祛瘀等方面着手調治。
診斷
現代都市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常有「腦力不夠」的現象,如:專注力不夠、記憶力下降,容易感覺疲勞、行走或站立不穩等。現代醫學認為這些是腦功能減退的現象。事實上,如下列情況發生多於兩項現象者(尤其是50歲以上),有機會提示將出現早期腦功能減退症的徵兆,應該盡早進行調治,這樣可盡量減緩腦衰退的速度,符合中醫的「治未病」思想。
- 早晨起床常感覺沒有精神,並易頭暈、頭重;
- 記憶力下降,經常忘記年月日,忘記自己存了多少錢;
- 言事遲鈍,言語表達不流暢;
- 說話囉嗦,一些無關的事糾纏不休;
- 對時間的感知淡漠或混亂;
- 方向感較差,經常難以確定自己所處之地為何方;
- 失去以往的積極主動性,變得消極被動,不願與人交往;
- 料理家務無條理,做事顛三倒四;
- 說話、寫文章易出差錯;
- 情緒不穩,喜怒無常,易激怒或傷感,抑鬱或欣快,戲謔、任性、自私、幼稚;
- 飲食無規律或白天睡覺夜間活動;
- 常感到耳鳴、頭昏、目眩。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導致腦功能減退現象主要有下列原因:
- 五臟功能失調。如肝腎失調,心脾虛弱,肺氣不足等導致大腦缺少各種營養元素,而使大腦功能減退。
- 痰濕阻竅。痰或濕氣較易影響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 氣滯血瘀。氣滯或血瘀可致脈絡不暢,使大腦失去足夠的營養作用。
辨證調治
1. 心脾不足
- 症狀: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
- 治法:補益心脾。
-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中黨參、黃芪、白朮、茯神、龍眼、炙甘草、當歸、遠志、大棗、川芎、紅景天合用具有益氣養血,補益心脾,健腦益智的功效,生薑可調味和胃祛風護腦,酸棗仁可養心安神。
2. 腎精虧耗
- 症狀:健忘,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
- 治法:補腎益精。
-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酸棗仁、五味子、遠志、菖蒲。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補腦,遠志、菖蒲化痰開竅,引藥上行。若兼腎陽虛者加鹿角膠、肉蓯蓉、巴戟天、紫河車,以陰陽同補,填精益腦。
3. 痰濁上擾
- 症狀:健忘,頭暈,胸悶,嘔惡,苔黃膩,脈滑。
- 治法:降逆化痰開竅。
- 方藥:溫膽湯加石菖蒲、鬱金。方中半夏、橘皮、甘草、枳實、竹茹、生薑、茯苓、石菖蒲、郁金等合用可降逆化痰、開竅益智。
4. 肝鬱氣滯
- 症狀:健忘心悸,胸悶脅脹,善惊易恐,喜太息,脈弦細,苔薄。
-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開竅。
-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鬱金、菖蒲。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鬱,養肝健腦,理氣活血。配合鬱金、菖蒲可加強解鬱開竅、健腦益智。
5. 肺氣虛
- 症狀:記憶力下降、短氣自汗,聲音低怯,時寒時熱,平素易於感冒,面白,舌質淡脈弱。
- 治法:補益肺氣。
- 方藥:補肺湯加減。本方具有補益肺腎、斂肺肅肺的功效。方中以人參、黃芪益氣補肺,熟地、五味子合用可益腎斂肺、健腦益智,紅景天及川芎可有助腦部的血液循環,幫助大腦功能的發揮作用。
日常保健
- 常用健腦益智的食物:花生,菠菜,大蒜,荷蘭豆,香蕉,栗子,鴿,雞蛋,牛奶,黃鱔,大魚頭等。
- 常用健腦益智的中藥:人參,遠志,茯苓,甘草,石菖蒲,茯神,當歸,麥冬,淮山,大棗,龍眼肉,枸杞子等。
食療簡介
蛋黃山藥紅棗粥
- 材料:雞蛋2個,山藥50克,白米150克,紅棗10個
- 調味料:糖適量
- 做法:將山藥、粳米洗淨,山藥切片,紅棗洗淨、去核,雞蛋打破去清留黃置碗內,用筷子攪散。然後將水和紅棗入鍋,待旺火將水燒開後再加粳米、山藥,改文火熬粥起鍋前再將蛋黃和糖加入並攪勻,煮沸即成。
- 功效:健腦安神,滋陰潤燥
- 應用:用腦過度、腦貧血及心煩失眠者
- 分析:雞蛋黃含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腦細胞膜的必需成份,從前報道雞蛋含豐富的膽固醇,導致很多老人家都敬而遠之,不敢食用。臨床發現很多老人家記憶力早衰者,詢之多有不食雞蛋的習慣。有研究認為,雞蛋有助延緩腦部的退化。其實適量合理的進食,利多於弊。山藥健脾補腎,有助大腦的營養供應及功能的正常發揮。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有助於精神專注及思考問題。
古方今用
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山藥各15克,白扁豆12克,蓮子肉、薏苡仁、炒甘草各9克,砂仁、桔梗各6克,大棗4枚。
-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健腦益智。
- 主治:脾胃氣虛挾濕證。食易腹脹,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記憶力下降,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 現代臨床應用:用於治療腦退化症、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婦女帶下病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屬脾虛夾濕者。
- 分析:方中人參、白朮、茯苓具有益氣健脾滲濕的功效,且能健腦益智。山藥及蓮子肉具有健脾益氣益智的功效。扁豆、薏苡仁能健脾祛濕,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大棗能補脾養胃,桔梗宣肺利氣,以通調水道,又載藥上行,以益肺氣。炒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各藥組方運用,可有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健腦益智之功效。
傳統運動法
擊天鼓
- 擊天鼓是一種導引功法,又稱鳴天鼓。
- 動作要求:雙手大魚際處掩住兩耳,將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後食指滑下彈叩玉枕穴,兩耳有咚咚聲。共36次。
- 呼吸要求:自然呼吸。
- 意念要求:放鬆、安靜。
- 作用:提升正氣,消除疲勞,調養肝腎,益智醒腦。
- 應用:主要用於各種正氣不足之疲倦乏力,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容易患病以及耳鳴、耳聾等。
五指運動法
- 動作要求:
- (1) 先按順序屈下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尾指,而成握固狀,同時數:1、2、3、4、5。而後按順序翹起尾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同時數:5、4、3、2、1。
- (2) 同樣右手做如是運動。
- (3) 雙手做如是運動。每次運動約10-15分鐘。每日3次。
- 呼吸要求:自然呼吸。
- 意念要求:放鬆。
- 作用:活血健腦。
- 應用:主要用於精神不專注,記憶力減退,疲倦乏力,雙手麻痺等。
鬆靜功
- 動作要求:坐式,含胸拔背,雙腳分開同肩寬,雙手放在兩大腿上,全身放鬆。每次練習5-10分鐘。
- 呼吸及意念:吸氣時意念「靜」,同時心境安靜,放棄所有雜念,呼氣時意念「鬆」,同時全身盡量放鬆。
- 作用:降火減壓,益氣補虛。
- 應用:主要用於容易緊張,口乾咽燥,短氣乏力,記憶力下降等。
作者簡介:
張群湘博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主任、註冊中醫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副教授及中醫研究生導師。張博士198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並於2003年獲取湖北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工作30餘年。
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腫瘤學)的導師,亦擅長醫治腫瘤疾病,如肝癌、肺癌、胃癌、腸癌、乳腺癌等。除此之外,對中醫藥治療各類痛症、皮膚疾病、婦女以及小兒調治亦擅長。張博士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1998年成立時任職註冊中醫師至今,臨床經驗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