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漁舟唱晚還抹紅 凱非凱旋又見楓

漁舟唱晚還抹紅 凱非凱旋又見楓

中、美、加三方妥協,讓孟晚舟事件、康明凱事件告一段落。漁「舟」唱「晚」還抹出鮮紅的「中國紅」,「凱哥」(Michael Kovr)雖無「凱歌」、「凱旋」之勢,卻也回到自己的家園,又見橙紅的加拿大楓葉。

丁望 作者: 丁望
2021-10-08
今天與時光隧道

標籤: 中國紅價值觀凱歌台海戰爭宏觀戰略愛國主義放人楓葉紅民族主義漁舟唱晚
孟晚舟在加拿大穿黑灰衫裙見記者(左),在深圳下飛機時卻是「一身中國紅」,被視為英雄歡迎。(灼見名家製圖)
孟晚舟在加拿大穿黑灰衫裙見記者(左),在深圳下飛機時卻是「一身中國紅」,被視為英雄歡迎。(灼見名家製圖)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蠡讀音li第三聲「李」),是唐詩人王勃(650—675?)的〈滕王閣序〉名句,描寫晚霞與飛鳥交錯的秋天景觀,晚歸的漁舟傳出嘹亮的歌聲,響徹江西東北部的鄱陽湖(古稱彭蠡)。

孟晚舟在加拿大涉案時,我由其名聯想到上述的「漁舟唱晚」和同名的古箏名曲,猜想給她起名者,可能由〈滕王閣序〉得到靈感(序文還有「孟學士詞宗」和「接孟氏之芳鄰」)。

正是「秋水共長天一色」,晚歸之舟在夕陽下。(作者「意象攝影」)

炒熱中國紅  民族主義情

不管孟晚舟之名是否關乎〈滕王閣序〉,中秋後的9月25日,她深夜抵達深圳的政治場景,倒可以套到「漁舟唱晚,響窮彭蠡」的描寫,只是「晚」歸(滯留近3年)漁「舟」唱的是「紅歌」。

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她對歡迎者致詞:「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註1)

此語被視為「響徹雲霄」,廣傳開去。25日晚間的新京報網,首頁要聞標題之一,是〈孟晚舟平安回家!一身中國紅走下飛機〉。

「中國紅」成了炒熱的術語,黨報黨網競以此發表評論。中共中央紀委網站25日刊出署名評論〈那抹中國紅是最堅定的信仰〉,稱:「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燃起無數國人心中信念之火,照亮海外游子不尋常的歸途。」

10月2日,《人民日報》第1版署名文章,又以「中國紅」為標題:〈鮮亮「中國紅」激揚愛國情〉。

這一類的政教,因有強大的政治動員力而推廣,並有相當成效。從網絡留言和微博來看,不少人視孟晚舟是「歸來的英雄」。「中國紅」激起民族主義情緒,當局可轉化到備戰的部署,例如對台灣發動武統的戰爭準備。

也有網絡留言表示質疑:「是鮮紅的中國紅?還是橙紅的加拿大楓葉?」還有人說,如真是「中國紅」,應放棄加國居留權,賣掉豪宅「捐款支持第三次分配」。

放人解糾結  謀高層對話

在紅色中國(紅中)拘押的康明凱(Michael Kovrig)兩人也獲釋。曾有外交官身份的「凱哥」,雖無「凱歌」、「凱旋」之勢,但算回到加拿大的家園,再看到楓葉紅。

孟晚舟被扣留、康明凱被關押,是政治事件,各方以「放人」解開糾結,是不得不的妥協。沒有贏家,也沒有任何一方承認是輸家。

儘管各地媒體稱「放人」是人質外交,但三方否認。中方稱,釋放兩加拿大人,是因應他們的保外就醫申請;加拿大外交界則稱,是中方主動提出釋放他們。

關於孟晚舟事件,中方不提她與美國法院的協議,《人民日報》9月26日「本報評論員」文,稱「事件的實質,是美國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

孟晚舟事件成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圖為江西贛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觀看相關屏視。(贛西職業技術學院網圖片)

緩起訴協議  有認錯記錄

美方則強調,孟晚舟與法院有延期起訴協議(DPA,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對於欺詐銀行的控告,她雖未「認罪」,卻已「認錯」,表示誤導了銀行。

孟晚舟案關乎香港滙豐銀行為星通公司在伊朗的約1億美元交易結帳,星通是華為的第三方合夥人,此交易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因此華為的孟晚舟牽入「電信欺詐」。美國之音據美司法部網端的訊息稱:「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間,滙豐銀行為星通在伊朗的價值1億美元的交易結了帳,從而,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美國之音引述孟晚舟與美國達成的協議(DPA):「根據 DPA 的條款,孟晚舟認同長達4頁的事實陳述的準確性。孟晚舟還同意不會犯下其它聯邦、州或地方罪行。如果孟違反協議,她將受到本案第三份補充起訴書中對她提出的所有指控的起訴。」(註2)

中美間互動  啟對話之門

以「放人」的互動,緩和緊張外交關係,或可尋求更多對話和溝通的機會,並謀取經濟、貿易關係的改善。

據VOA的報道,長期研究紅中法律的紐約大學退休講座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稱「美國檢察官與孟晚舟達成暫緩起訴協議並導致最終撤銷對她的刑事起訴是一個好消息。我希望這為解決困擾美中關係的一系列其它問題開闢道路。」(註3)

「放人」的背後,是拜登在宏觀戰略領域對「主」和「次」的全面疏理。退出阿富汗,也不糾纏於孟晚舟的糾結,是要集中資源於「主要」的戰略部署。

最大之風險  台海燃戰火

中美之間有戰爭危機。最大的風險不在南海,而是台灣海峽;2032年前後(11年之內),台海戰爭的風險或更高。

美國諒會正視兩岸的備戰、紅中運用民族主義的政治動員機制和效能,並因此尋求高層次對話。放下孟晚舟的糾結,是釋出善意、尋求機會的一步。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自力救濟,衍生「去中心化」之勢。美國特別是特朗普在位時亂象叢生,沒有「指點」全球的實力和認受性;紅中稱中國方案、中國道路引領全球,亦未形成全球共識。

在「去中心化」之下,中美、美俄、中俄三邊關係的變化,與各國戰略利益息息相關。如今的「放人」能否打開高層次談判之門,備受各國關注。

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回到加拿大與太太一起。(網絡圖片)

外國人關注  比較差異性

孟晚舟事件成為「愛國主義」政教的教材,是「講政治」(政治掛帥)的常態。在「內宣」層面,「中國紅」的話題能催化不少人的「愛國主義」認同,但在「外宣」層面,則未必有多大效果。

在西方,資訊開放,新聞、言論自由,民眾獲得充分的知情權,對新聞虛假的辨別力較強,又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或專業知識,很難會接受某一方的全套「說法」。

從媒體訊息和網絡留言看,不少外國人以比較的視角,觀察了法律、司法程序的差異。他們提到孟晚舟引渡聆訊,有法律的依據和司法程序的約束,人權保障按法律的規範:她住在自己的豪宅,可以與丈夫、子女相處,戴著行蹤腳器可外出,更獲得律師的充分辯護權。

他們也提到,康明凱兩人被指間諜罪後,一直被關押隔離,時間近3年,在資訊不透明、辯護權短缺之下,其人權保障引起外界質疑。2月15日,有58國簽署〈反對在國與國關係中任意拘押宣言〉(Declaration Against Arbitrary Detention in State-to-State Relations),簽署的國家有加、美、英、澳洲和日本。宣言未指名針對哪一國,卻重申個人自由、保障人權、司法獨立的價值觀。

西方對紅中的「警戒」不易因「放人」而消失,加拿大外長馬克.加諾(Marc Garneau)說:「我們在睜大眼睛看!」在失去互信之下,彼此防範、警惕,外交關係的改善有舉步艱難之困。

註:
1, 新京報網2021.9.26。
2, 美國之音2021.9.28。
3, 美國之音2021.9.25。

本文原題〈漁舟唱晚總歸家 凱非凱旋也回加〉,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國最該擔憂文化墮落中國最該擔憂文化墮落
  • 特朗普的民族主義與馬克龍的愛國主義特朗普的民族主義與馬克龍的愛國主義
  • 廣以的故事廣以的故事
  • 不丹:不一樣的境界不丹:不一樣的境界
  • 劉智鵬教授:重新認識國家 港人當務之急劉智鵬教授:重新認識國家 港人當務之急

  • 中國印度是和是戰?
  • 增進中美互相了解避免兩敗俱傷
  • 中國的全球戰略昭然若揭

丁望

在早期《明報》曾任資料室主任、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主編,《明報月刊》叢書部總編輯;70年代金庸全力修改武俠小說時,他與兩位同事兼任主筆(總主筆金庸),代撰寫社評。後來,曾任《潮流》(月刊)總編輯。政治類著作有《北京跨世紀接班人》、《六四前後: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等。文學類著作有《夜讀隨筆》、《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初夜權》、《假大空與〈雍正王朝〉》等。譯成外文出版的,有《華國鋒評傳》(加拿大麥基爾/皇后大學英文版,日本新泉社日文版),《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韓國成鈞館大學韓文版)。主編的史料導讀,有《中共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一至六卷(明報月刊1967-1972),《中國大陸新聞界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1973);與人合編的《中國的文學(1949-1978)》,譯成英文(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出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80)。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紅價值觀凱歌台海戰爭宏觀戰略愛國主義放人楓葉紅民族主義漁舟唱晚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張建雄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彭泓基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一膽二力一膽二力 李志強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