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前夕,激進反對派的新發展,是益發激進。首先是反對「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然後重新設定紀念六四的意義是反對中共和奪回香港的自主權,進而提出毋忘六四不等同愛國。激進反對派的理念是:毋忘六四只是等同毋忘世界上任何殘暴行為,但不要把愛國扯進去,六四要與愛國切割。儘管愛中國不等同愛共產黨;但在今天,中共最怕香港人不愛國,因為那就意味切割。所以,反對中共最徹底的做法,就是不要愛國。
誣衊解放軍是獸兵的説法也出籠了。不但如此,下一步他們更要與泛民切割的。論據是:雨傘運動雖由佔中而起,儘管在開始時泛民即表示參與,但大規模的三區佔領卻是在年輕人帶頭和部分市民投入下發生的。因此,雨傘運動是一個擺脫泛民「無效能爭民主」的市民自發行動,是本土思潮的全面開花,是本土民主的覺醒,是去中國化的運動,就差一點沒正式提出香港獨立的口號。
理性務實的民主派朋友們要清醒地看到這點:爭取普選的運動發展到今天,已面臨徹底變質的危險關頭。筆者同時希望中央領導也看到,反對派裏面有不少還是誠心希望香港明天更好的有心人,只不過由於價值觀念、思維習慣和從政背景,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側重點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還有出於政黨選舉的考慮,加上2012年敗選的慘痛教訓,態度不得不強硬到底。
民主是改善的過程
事到如今,他們要有體面的下台階梯,才能夠華麗轉身,順應民意,讓政改方案得獲通過。坦白說,建制派裏面,也不排除有幸災樂禍的袖手旁觀的人,表面上不說,心底裏寧願看到一切原地踏步,因爲這樣符合他們的既得利益。距離表決政改方案的時日已無多,包括筆者在内的「書生論政」的所謂中間派,無任何個人利害考慮,誠心希望各方都不要被激烈反對派綁架整個香港,把大好一個國際先進城市,一個富於生命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家園,毀於一旦。
誰都知道,民主是一個進程,是現在進行式。中國大陸還沒有開始實質意義上的民主進程,如今決意通過在香港的逐步實踐,同時參照各國的先進經驗(包括對岸的台灣),不斷往前走。中央同意讓香港先走一步,一人一票普選特首,老實說簡直不可思議。美國就是學習英國的民主發展的歷史,將民主進程的時間表,由713年減至189年。這條漫長的民主路走過,美國花了多少年才到今天?而且還在改善的過程中。(註)
香港走到今天,不可以打盹,不可以鬆懈。當前是前進或倒退的一場惡鬥。中國在1945年實質上並沒有自力戰勝敵人。70年後的今天,其間歷盡幾許曲折(包括文革和六四),民生民權民主方面儘管問題仍多,已取得舉世公認的輝煌成績,我們剛開始看到民族邁向繁榮富強的轉機。面對内外挑戰,中華民族還在彷徨與呐喊之間徘徊,還處於最危險的時候, 此所以國歌歌詞不改。
「袋住先」不會袋一世
從大局出發,着眼香港的長遠利益,筆者除了期望部分泛民議員勇於擺脫激進反對派的要脅狙擊之外,同時衷心希望中央能夠釋出善意,讓一些為國為港着想的部分反對派議員有機會表明心跡,説明他們為什麽不認同8.31框架裏面某些規定,同時能夠獲得支持他們的選民理解,繼續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時支持他們。團結大多數為了同一個大目標,是政治最有效的法寳之一,中央當然優而為之。
提委會提名程序, 13學者提出的名單制出閘, 極可能是較佳的解決方案。如今形格勢禁,2017年採用的機會微乎其微。我們倡議採用提委會十分之一委員提名的低門檻,讓不同政見的人參選。在參選人以其政綱及理念公開競選後,提委會委員投票選擇二至三位競逐者進入同一張名單供提委會表決。名單獲全體委員過半數票通過,名單上的候選人即成為特首候選人。「名單制」的目的,是鼓勵不同政見的團體求大同存大異,通過溝通和協商尋找中間溫和的人選,能兼顧各方利益,使名單能順利通過。「名單制」在香港是新嘗試,未必能短時間獲得各方接受。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如果「名單制」未能在2017年的提名程序採用,可待再下一屆採用。
筆者堅信香港人可以上車先,不認同香港人只會「袋一世」。
(註:《時代周刊》2015年6月1日,Ian Bre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