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臨時決定,抽起公務員薪酬調整的議程,留待下屆政府作最後決定。公務員團體對此當然感到有點失望。因為公務員已經凍薪兩年,如是才會在今年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中錄得正數。難得有客觀調查支持加薪,沒想到又節外生枝,公務員怎不失望?
誰反對公務員加薪?
按政府辦事的一貫作風,決策官員會盡量不作決策,而是先讓下屬做一份有客觀調查作基礎的報告,然後才以客觀的調查結果,略作些調查。這樣,辦起事來才容易有認受性。
現在薪酬趨勢調查已經做完,政府為何不打鐵趁熱,及早拍板了斷,還要把包袱留給下屆政府?所以有人覺得事情有點不尋常。
有說認為這是因為民情不支持導致,亦有說認為這是因為政府內部亦有不同意見。但民情不支持公務員加薪可謂是常態,視乎傳媒把這些反對意見放大到什麼程度罷了。至於政府內部的不同意見,正好透過行政會議作出取捨,為何連討論也不討論一下呢?
有人因而猜想,不同意見應該來自比行政會議更高一級的權力機構,而所謂不同意見可能是反對意見。
中央意圖整治公務員治港?
比行政會議更高一級的權力機構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但港澳辦為什麼要插手公務員的加薪問題呢?這個問題既不涉及國家安全,又不涉及國家的外交政策,大可以讓特區政府自行去決定。
唯一的考慮,是中央政府有意借這次加薪整治一下香港的公務員。因為回歸以來,港人治港實質上變成了公務員治港。而公務員治港的方式又基本上沿用英治時代的價值觀與處事程序。
如是導致97後,23條遲遲未能立法,國民教育無法落實,連想制約法輪功也無能為力,更在社會出現動亂時,沒法迅速穩住局面,差點釀成顏色革命。這才導致中央覺得非出手整治公務員系統不可。
彰顯最終話語權
要整治公務員,除了要他們宣誓效忠外,還要令他們實際感覺到誰是老大,尤其是要讓公務員知道,在薪酬與職場前景方面,中央有最終的話語權。過去的慣例與程序將沒法用作護身符。
中央可以透過特首,委任與中央立場一致的行政會議成員,以主導大部分的特區管治工作,包括何時加薪與加薪的幅度。中央亦可以透過司局長的委任,而進一步逐級控制公務員系統。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並沒有沿用殖民地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僚體系,而是由自己的政黨人民行動黨去組織新政府。一國兩制要進入2.0階段,首項工作就是要重組公務員系統。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