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線是中國外貿順差巨大,但是近年中國對外政策以及國內條件轉變,外貿順差依舊保有,但規模下跌,服務貿易逆差卻大幅上升。結果,在去年頭三季總結是往來帳目出現逆差,應是20年來首次。事實上,自2007年開始,包括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往來帳目盈餘逐年下降,2007年盈餘相等於全國生產總值的9.9%,2010年之後便降至1.3%,2018年更大有可能出現逆差或差不多的平衡而無盈餘。
這樣的轉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日本同樣經歷這樣的轉變。日本主要是商品貿易逆差,但依靠海外投資收入來將之平衡,且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經歷20、30年的漫長過程。中國現時商品貿易仍然保持順差,服務貿易則逆差龐大,投資收入也不足。中國由盈餘轉至虧損邊緣,不足十年時間,變化急劇,若趨勢不變,現在開始的收支平衡並不樂觀。
中國的特殊之處是政府全力推動才促成這樣的急轉彎。由於2008年前後外貿和往來帳戶順差龐大,政府害怕外國(主要是美國)的針對,大力宣傳鼓吹國內消費,削減儲蓄,更放手讓中國居民大量出外消費。然而,商品貿易主導是企業,企業並不會依從政府削減出口,即使國內消費膨脹、工資等成本上升打擊出口競爭力,中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只是慢慢地下滑。
往來帳戶逆差出現的條件是,中國居民出外旅遊帶來的龐大海外消費,消耗中國的外匯。近年每季度的淨旅遊開支達700億美元,一年是2000多億美元,相當於1、2萬億元人民幣,數額龐大,世所罕見。連同國內奢華的消費膨脹,這便是同樣世所罕見的暴發戶式消費主義。或許是政府求削貿易順差心切,但由此造成的不理性消費主義卻扭曲民眾心理,衝擊市場的正常運作,顯然是政府干預不當的典範。
現時中國出口擴張不易,發達國家以美國為首的制裁抑遏,發展中國家的成本競爭,若連「中國製造2025」都害怕美國而自我放棄,國內外暴發戶式消費主義也難一時糾正,中國的國際收支形勢便有問題。去年對外投資已減少,對一帶一路的建設帶來障礙。若在中美貿易談判再大幅讓步,購進美國大量價高質低的農產品、能源等,對內地經濟的影響便會加劇惡化。
習近平政府承繼上任政府的政策失誤,壓力巨大,美國趁機敲詐,若處理不當,可能會觸發更大的問題。現時中國不再是討好美國或瞞騙美國便可解決危機,美國只會得寸進尺,中國政府要慎重應對。
下一步再算
中美貿易談判似乎還只是雙方開價,並無結果。
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現時在國內、國外的處境,他實際上需要在美中以及美朝關係有所突破,尤以中美關係為重,目的是以此扭轉美國股市的跌勢,振興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
然而,貿易一如其他談判,講求技巧,不會是坦誠相向,反而是用盡各種手段,來爭取談判一方的利益。特朗普自誇是談判高手,上台之後,在國際談判中軟硬兼施,不惜欺騙與恐嚇,無所不用其極。中美過往談判中可能有所協議,卻可以在事後推翻,全無誠信可言。因此,中國怎麼可能信任特朗普呢?還是爾虞我詐,中國不可能這麼多年以來不明白與美國外交來往之不可坦誠,篤信其誠意。
中國代表團最近前往美國談判,下一步是美國代表團到中國談判。特朗普不會對中國讓步,中國也似乎不可能有大的讓步。中美雙方都同時面對着國內的壓力,中國尤為害怕美國的得寸進尺。結果,在特朗普而言,只是不停地製造有所協議但美國不讓步的假象,以抬捧股市股價,甚至營造出與習近平再度進行高峰會議的可能性,給各方樂觀的預期。
關鍵是貿易談判3月1日的死線。中國只是稍作讓步,不肯如當年日本那樣屈從。這樣的結果,特朗普是難以拿出來向國內交代的。如果真的對華進口關稅由10%增至25%,中國必然反擊,提高從美國進口的關稅,最近增加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石油、天然氣等,也會一併取消。美國國內,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會受到影響,股市亦可能再次大跌,對特朗普的壓力便大增。因此,特朗普賭博的打算,若中國不大幅讓步,實際便是賭輸了。
特朗普能怎樣翻身呢?以他的口沒遮攔性格,應付之策便很簡單,公開指摘中國官員,卻同時強調與習近平的友好。在口頭上堅持,在實際行動上便大有可能把加稅的威脅再拖延三個月,讓他的處境以及中美關係有變化的機會。
中國對付特朗普,最佳的戰略就是用談判來拖延。談判帶來希望,雙方都可以製造各種樂觀的可能性,中國、美國(加上香港)的股市都能夠又升又跌地起落,不會大跌,至少在延期決定關稅增加與否的時間裏,大家還可以相安無事,各自照顧其他更為迫切的挑戰與問題。換言之,是特朗普將貿易摩擦凍結,另謀方法對付中國,例如針對華為等中國大企業。只要中國堅持,特朗普是無處入手,下一步再算吧!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