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茂波司長北京考察文創及AI企業,認為香港可結合創科和文化優勢,發展IP產業,吸引企業來港。他參訪潮流文化公司和AI企業,了解IP孵化和AI應用,並強調香港金融科技優勢,鼓勵企業利用香港平台拓展國際業務。

特區政府如何觀史知今思進退,謀定而後動,如何開展破釜沉舟、破格創新的改革,取決於怎樣理解一國兩制新階段的要求,取決於特區政府與全港市民萬眾一心,全力突破既有體制的局限,不懼外部勢力和利益集團的干擾,不計較一時得失,着眼長遠發展,方能涅槃重生,贏得更美好未來。

世上沒有躺着贏的道理,當地主等收租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審計署主導全面檢視政府效率,刻不容緩!財赤嚴峻,預算案挨批,學者指違《基本法》量入為出原則。瘦身政府,港版DOGE難產,利益衝突難解。開源節流,規範博彩可行。社福開支飆升才是結構性問題,醫療行政人員增長驚人。

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案》由4月開始,但學校的撥款9月開始計算,即是說,本財政年度撥款即使縮減或凍結,也由9月開始執行,這個時間空間,學界應該好好盤算。

新加坡預算案盈餘派錢,香港預算案預計赤字難以派糖。兩地經濟環境不同,不宜比較。新加坡雖派錢但消費稅已達9%,香港開徵消費稅阻力重重。港人羨慕派錢之餘,也應考慮其高稅收的環境。

港府將在周三發表新《財政預算案》,聚焦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開支、適度開源、善用資源,在維持民生服務的同時,投資未來,把握創科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封面湖水藍,寓意發展藍海和無限機遇。

港府千億財赤,如兵臨城下,刻不容緩。花錢無節制無彈性,市民難免要倒抽一口涼氣。高效節省工程開支的控本辦模式可推廣至其他部門,從源頭控制成本,節約公帑。

香港宜居性在動盪後回升,但幸福感仍待提升。本文探討香港的優勢(低犯罪率、高效服務)及不足(結構性缺陷、貧富差距),並寄望政府改革能真正改善民生,提升港人幸福感。

儲備減少了這麼多,是否香港公共財政上已到窮途末路,危機四伏呢?倒未至於斯。特區政府除了財政儲備外,尚控有兩筆巨款,一是歷年政府外滙投資回報積累起來的基金權益,比財政儲備更多,且財爺完全有權動用;二是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共3800億。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5-01-23
香港面對發展北部都會區、賣地收入下滑,以及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等必要開支難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財赤問題不可能迅速消失,但政府必須正視問題,盡快尋求並確定開源節流的方法,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加強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在基礎設施規劃與融資方面,推進公私營合作模式以提高基建效率,公布5至10年的基建計劃,吸引外資參與。

香港財政赤字近千億,滅赤無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開源節流,包括加徵富人稅等,但恐削弱香港競爭力。香港財政的根本問題在於高昂的營商成本,長遠影響發展。

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我們的策略是以節流為主,首要是在維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支增幅。

全力拼經濟、為社會創造更多機會和財富,可為社會應對各種問題締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每個發展階段,都難免遇到挑戰,我們直面應對的同時,更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機遇和前景上。

「互聯互通」十年來穩步深化和拓展,讓兩地金融市場聯動發展。港股市場至今總市值達35萬億港元,是本地生產總值的11倍。未來我們在推動「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發展上,有3個主軸需要繼續抓緊。

中央似乎已對香港失去了耐性,嫌香港在識變、應變、求變做得不足,是以才畫公仔畫出腸、明確要求特區政府與工商界加強溝通,化愛國精神為實際行動。

上周政府公布即將發行零售銀色債券,考慮到當前的利息環境和市場情況,包括預期美國聯儲局本周議息後將啟動減息周期等因素,這次銀債訂下了相當吸引的條件和安排,例如利息跟通脹掛鈎並保證不少於4厘。

香港縱然佔有先機,但同時面臨的挑戰絕對不容忽視,主要來自不斷加碼的地緣政治壓力。在中美角力、保護主義抬頭及各亞洲市場競爭激烈等形勢下,香港近年來屢受衝擊。如何平衡各方壓力,維持金融穩定和法治透明。

我們暫時不爭論屆時財赤問題能否如期解決,但發債是屬於跨代徵稅(trans-generational taxing),由下一代償還我們這一代人的債務。除經濟考量之外,還應要加入道德性的思維嗎?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政府的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但近年政府支出增長率一直都高於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至今並未見到回轉的跡象,可作何理解?應如何協調?一起聽聽羅祥國的分析。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表示同意,政府要削減財赤,如何在各項社會服務開源和節流,至關重要。

各項措施包括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將專利產生的合資格利潤稅率由16.5%減至5%,相關條例草案4月10日提交立法會首讀。政府又會研究完善《版權條例》,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等。

香港政府及市民對創科基礎設施都抱有愈來愈大的期望,政府的投入亦不斷增加,認為這是香港經濟的未來出路。因此,如何評估這些創科基建和政策的成效,增加其問責性,就顯得更加重要和急不容緩。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設立單一窗口,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諮詢及人才和企業培訓等,吸引內地生產企業來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的區域總部。

航空業是「最難減排」的行業之一,因為使用航空燃料是業界的主要碳排放來源,但在營運上卻難以減少燃油的使用。

這一切都是兩蚊乘車優惠帶來的,如果沒有了,只會慢慢出現更多足不出戶的老人。政府應取締不合資格的人濫用兩蚊優惠,可以引導長者不要短途搭長車;但不要諸多限制,例如乘搭次數、優惠封頂之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夏寶龍表示「香港人的努力、創意、成就與善良是有目共睹」同時,他提醒人們「過去的貢獻亦不能全等於未來」。夏寶龍沒有再就此建議的內容作進一步解釋,究竟這是他漫不經意提起?還是港澳辦在港調研後的結論?

能用好這3至4年時間,深化專業團體的設計參與,充分利用市場反饋最適切定位,用好私人企業的投資融資安排,與財團作深度交流;相信在時機成熟時,交椅洲人工島定能重新華麗登場。

當日話題環繞政府最近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尤以政府稱無意取消、對我輩退休人士有直接影響的兩元乘車優惠。雖然政府認為吸引長者出行是一件好事,但重申以能者多付為宗旨,需要檢討運作,探討如何平衡開支及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