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劉勵超

1972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香港公務員行列,曾服務不同部門,處理包括有關城市規劃及土地行政事務,於退休時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地政總署署長,並獲頒銀紫荊星章。他現時為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香港集思會顧問、香港鄉郊基金顧問、新世界建好生活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監督委員會成員、智慧城市聯盟榮譽會員、市區重建局土地房屋及補償委員會委員、香港房屋協會人力資源委員會委員。

外遊熱潮下的暗湧
作者:劉勵超2024-12-20
當局還要致力擴大旅遊業的「外循環」成分,爭取內地以外的遊客和他們帶來的外匯,收窄因港人外遊流出港元與外國來港遊客帶來外幣的國際收支平衡。
打通官商經脈 發展有望提速
作者:劉勵超2024-11-19
政府要主動出擊,虛懷若谷,多聽業界聲音,多吸納民間智慧,而非單憑一己良好但離地的意願,或視賣地條款要求或限制如聖誕樹燈飾,掛得愈多愈好。
劏房何時「清零」?
作者:劉勵超2024-11-07
政府一貫的政策是一定不會讓受遷拆影響的居民「無瓦遮頭」,問題是政府能及時提供足夠數目的公營房屋單位給這些居民嗎?
憶孫公
作者:劉勵超2024-11-01
孫先生是社會各界公認為處事圓滑的「太極高手」,這非指他如少數批評者所認為的「耍得就耍」或「卸膊」,而是面對不利的形勢、不合情理的政客要求或既得利益團體的壓力,仍然氣定神閒地見招拆招,實行以柔制剛。
馬路與天路
作者:劉勵超2024-08-23
珠玉在前,當局可向海外城市和內地省市(特別是一河之隔的深圳)取經,希望特首於今年的《施政報告》闡釋推動低空經濟的政策方向和支援這新興行業發展的實質措施,充實香港作為綠色智慧城市的內涵。
得西九、得天下?
作者:劉勵超2024-08-13
特區政府和管理局未必能將其他地方的設施財政管理照搬到文化區,但參詳海外這類計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說不定可以找到靈感,以合適的方案把西九文化區從財困拯救出來,讓它在天下間拼出個名堂。
優化維港夜繽紛
作者:劉勵超2024-06-20
特區政府或旅遊發展局投資了不少公帑舉辦「日夜繽紛」,雖有發展商旗下的商場支持,但是若邀得商業贊助,減輕納稅人負擔,市民就看得更開心。
睡美人南大嶼
作者:劉勵超2024-06-04
筆者不支持讓遊客駕車進入南大嶼。為何不能只限用渡輪連繫南大嶼與港九新界,免卻在擬議的「走廊」兩端或其他地點興建大型私家車停車場,還要擴闊現時唯一貫穿「走廊」的嶼南道,浪費和破壞土地?
數據中心需要政府扶持
作者:劉勵超2024-05-17
筆者認為問題重點是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席捲全球,在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推動全球發展的洪流中,特區政府若不果斷採取行動,提速提量發展我們的數據產業,恐怕不出十年八載香港或會淪為亞洲國際都會「遺址」。
垃圾徵費亂象的啟示
作者:劉勵超2024-04-26
從政者應檢討從垃圾徵費計劃的構思以至落實的整個過程,汲取教訓,經一事,長一智,把良政善治由口號變成實踐。
與時間競賽的舊區重建
作者:劉勵超2024-03-28
政府近年已採取一些為重建舊樓項目拆牆鬆綁的措施,雖然有助加快舊區重建,但公營重建項目最大的困難是在原區臨時安置受影響的商戶,以及安排商戶和住戶們在重建完成後遷回原址。
「現代產業大樓」招標成試金石
作者:劉勵超2024-03-14
本財政年度最後招標一幅工業用地將會採用雙信封制,投標者須同時但分開遞交地價建議及非地價建議,評審時兩者會被評分,前者比重只佔總分的30%,後者反佔70%。這幅用地也是政策的試金石,招標許勝不許敗。
未來土地供應的變數
作者:劉勵超2024-03-07
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新田科技城面面觀
作者:劉勵超2024-02-16
建設新田科技城的理念,是與一河之隔的深圳科創園區緊密合作,產生協同效應。政府有責任力保科技城不會像國際邁阿密足球隊訪港那般「走數」,令港人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垃圾收費 不容有失
作者:劉勵超2024-01-17
當局現時起要改為深化向市民宣傳內容,例如現時街頭及商場的分類回收箱和垃圾桶是否會保留?當局如何確保已收集的分類回收物料獲得正確處理?
成也地價 敗也地價
作者:劉勵超2024-01-12
從發展商及某些團體的角度看,政府的「高地價」政策卻是香港健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絆腳石,樓巿下滑時種種問題便更凸顯。說香港成也地價、敗也地價,讀者們同意嗎?
財政預算開源節流的挑戰
作者:劉勵超2023-12-14
「今時唔同往日」,這些支出是否依然「應使」和推行以來有否達成背後的政策目標,社會應趁政府剛開展的《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多加討論。政府也要毋懼面子問題,認真檢討現時各項巨額及難以控制、不可持續的開支。
說好香港國際化故事
作者:劉勵超2023-12-01
為了證明融入大灣區(「大陸化」)跟踏足世界舞台(國際化)兩者並非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特區政府可參考現時國際研究機構採用的準則,制定一套量度香港增加國際化的準則,以事實令「唱衰」香港的人收聲。
家居暗藏的危機
作者:劉勵超2023-10-06
香港高齡住宅樓宇的數目與日俱增,藏在天花板上和牆壁後的老化喉管就像計時炸彈,萬一不幸爆發,苦主求助無門,就算願意破財也未必能擋災,假若苦主無財,情況就更堪虞。
夜市搞得活嗎?
作者:劉勵超2023-09-15
多年前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和加添旅遊特色,曾經大力推廣美食車,結果累得絕大部分「落疊」的經營者苦撐多年後虧損離場。但願政府汲取教訓,策劃搞活夜間經濟的舉措不會重蹈美食車的覆轍。
香港人口結構蛻變啟示
作者:劉勵超2023-08-18
本港出生人口將持續減少而急劇老化,其實面對這堆推算香港未來客觀形勢的數字,政府、商界、社福及其他公營服務機構負責人如何在政策和營運層面上應對有關人口轉變帶來的挑戰?
維港的漣漪
作者:劉勵超2023-04-20
比起政府和社會要一起盡快解決的各樣深層次問題,維港可能重新進行大規模填海的威脅實是微乎其微,希望公眾不要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事件上糾纏。
保育山旮旯
作者:劉勵超2023-03-23
港產電影《緣路山旮旯》顯示了一些被人遺忘卻正在活化的鄉村新面貌,吸引不少城市人前往「打卡」,為這些村落帶來生氣。保育及復興這些沉睡了半世紀的村落難嗎?需要什麼條件?
下任特首的政綱
作者:劉勵超2022-04-18
假如社會認同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方向,以及本月底面世的政綱,就應該結合民、商、學的集體智慧,為官方出謀獻策,政府也應主動做好提議和訂立議程的角色,同心協力打拚港人福祉。
「限呎樓」有姿勢無實際
作者:劉勵超2022-01-14
所謂「限呎樓」措施只是轉移社會對房屋供應不足這個根本問題視線。有評論認為此舉更會奪去部分經濟能力有限的市民「上車」機會,是好心做壞事。
發展北都 應理順新界土地規劃
作者:劉勵超2021-12-08
新界北的元朗和北區合共擁有234條丁屋政策下的認可鄉村,它們在未來20年以及往後的北都規劃和發展,佔一個什麼席位呢?政府是打算取易不取難,把丁屋政策凍結在時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