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麻煩事多,無可避免,但千萬不要將它們糾纏在一起。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一個一個來面對,該拿起就拿起,該放下就放下。

其實,讀懂古人的智慧,古為今用,鑑古知今,才不枉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這是本書編撰的主要目的。

書卷在手,有古今聖賢教導,有文化源流滋潤。手捧一本書,體味人間的風雨起跌,悲歡離合。內心的困惑,在那瞬間得到撫慰和釋放。這是生命中最暖心的陪伴。

人生就是一本書。充實好這本書,格局要大,視野要濶,內容要豐盛。閱讀好這本書,攬物於胸,放眼看遠,見山外之山、人外之人。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人生像鳳梨,酸中帶甜。中期的混亂,留下酸澀的口感。但繼續走下去,終究回甘。

只有平靜下來,內心澄清了,事情也變得清晰,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靜坐和禪修能讓我們的心清晰明淨,培養出更高的覺察力和集中力,用自己內在的力量,轉煩惱變為智慧。

人生需要光明。小小的一盞燈,可以照亮很多人,暖心且溫馨。人生需要溫暖的關懷。心靈相遇,彼此照耀,是最有力的鼓勵。感恩,我們於人世間相遇,於歲月中相知。

霍去病出身低微,卻憑藉自身努力成為一代鐵將,說明英雄莫問出處、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

破陶缸裏栽種的老黃楊盆栽「真價值無須裝飾」,而非外表的光鮮亮麗。簡樸的東西同樣能展現永恆之美。人生若能知足,便能自在從容。

成人生活就像穿着直排輪,某種程度身不由己。所幸跌倒、站起,都有方法。我們常以為走這一程的目的是「溜得快」,但也許真正的樂趣,在於「跌得好」。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蘇軾嚐春盆之味,人間清歡。然人生亦如品苦味,蓼蟲食蓼,世人亦經苦難而成長。唯經歷風霜,方能體悟真諦,苦盡甘來。

桂花寒冬綻放,吊蘭另闢蹊徑,生命逆旅,亦有解方。命運自造,堅持向前,終能匯入大海。

不捨青春,青春卻已流逝 。 不捨老伴,老伴卻已去世 。 不捨老家,卻要移民遠方 。 人生有很多不捨,但終須要捨去。

電影《香港四徑大步走》激勵人心,在72小時中完成比賽,挑戰自我極限。筆者感悟「難」與「人」之辯證,勉勵讀者量力而為,規劃人生,如同走好人生徑,傳承意志與力量。

全球南方明白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只要保持中立,就可得經濟利益,中國不求獨霸,美國卻不然,那已經輸了。

佛經的「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以及曹雪芹的《好了歌》在心頭浮現。想起有位朋友說,「我的一生,從來不留東西,即是一路向前走,一路向後扔!」看似無情,卻讓自己活得輕鬆瀟灑。

洞簫的聲音帶着一種深沉的悲憫。這悲憫不是悲,不是哀,不是怨,其實質,是深沉的愛。

以真實、誠懇、謙虛、清明的心,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如此,便沒有執着,沒有迷惑,能看清人生的方向。

多年來,遊走於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學、藝術、電影、戲劇、舞蹈、音樂、粵劇……還跨進不同的界別,醫學、天文學、地質學、建築……遇上不同的人,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驀然回首,那是一道流麗的人文風景!

世事的變化都是無常的,用佛法的角度來看歷史,能看出許多人性的優劣面,汲取教訓或者經驗之後,遇上問題也能換個角度來做思考,也許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呢?

在大學做研究為什麼比執業更有滿足感?醫生是病人的人生導遊?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分析他的心情。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學習,除了跟上潮流之外,更重要的是,努力學習能使人的精神世界保持豐盛、永不枯竭。

高樓夜靜參差影,故園萬里關山冷。

看清楚自己的腳印,人生道路是可以選擇的。人生的意義,不是冀求一帆風順。而是看好腳步,不怕崎嶇,越過泥濘,走好每一步。

人,正是在承受無數挫折,經歷無數風險,而成長得更為強大。

世上沒有無用的東西,只有不對的位置。 每個人、每個物件,都有自己的位置,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充滿各種聲音。 不要被負面的看法誤導,不要被負能量的議論所影響。

世上有千百萬種煩惱,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放下。

命運是否可以改變呢?看似一切已成定局,但只要肯退一步,換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悲劇可以變成喜劇的。

舊年已終結,新一年開始了。 過你自己想過的春節吧。 走你自己選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