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向前跌倒

成人生活就像穿着直排輪,某種程度身不由己。所幸跌倒、站起,都有方法。我們常以為走這一程的目的是「溜得快」,但也許真正的樂趣,在於「跌得好」。

活着就會跌倒,我學着「向前」跌。

跟孩子一起學直排輪。穿上鞋、頭盔、護膝、護腕、護肘,已經花了半小時。我打個哈欠,孩子說:「爸爸你要認真學,不要打瞌睡。」

第一步,老師要我們穿着直排輪到軟墊上走路,跌倒也不會受傷。

有了「腳感」後,練習在軟墊中間一條沒鋪墊子的通道上滑行。

孩子不知道人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們向前跌、向左跌、向右跌,永遠願意嘗試新運動、新玩法。(Shutterstock)
 

跌倒 其實需要練習

習慣滑行後,走到練習區。這時老師開始強調:「向前」跌倒。

初學者失去平衡時,雙手會像鳥一樣畫圈圈,然後「往後」跌,屁股坐在地上。這危險,因為萬一着地的不是屁股而是後腦勺⋯⋯

老師強調的「向前」跌倒,是指當失衡時,上半身向前,用戴着護腕和護肘的手,和戴着護膝的腿着地。因為戴着護具,手、腿的衝擊有限,同時保住了頭。

跌倒,其實需要練習,「向前跌倒」更是。

孩子和我都很自然地,在失衡時亂了陣腳,雙手亂揮,任由身體落地,希望能碰運氣地讓肉多的屁股先着地。

但安全的跌倒方法,是在失衡的那一秒,仍控制身體,有意識地往前,然後用戴着護具的地方着地。

第一次上課,只練習跌倒。超無聊,但意外地,我不再打哈欠了。

因為跌多了,我體會到「向前跌倒」在直排輪以外的意義。

前瞻性的錯誤,是縱使在墜落的過程,仍控制着自己的身、心,保護最重要的資產。(Shutterstock)
 

「溜得快」未必是目的 

人生像學直排輪,我們也常跌倒。犯錯、失敗是家常便飯,每個人都栽過跟斗。

重要的是問自己:我犯的錯,是前瞻性的,還是老掉牙的?

前瞻性的錯誤,是在新的領域,嘗試、驗證、修正。

前瞻性的錯誤,是縱使在墜落的過程,仍控制着自己的身、心,保護最重要的資產,以求東山再起。摔,不摔碎老本。跌,也跌得優雅。

而老掉牙的錯誤,是在舊的人或事上,重複同樣的戲碼。空轉身心,任由運氣決定摔到哪個部位,不斷消耗像屁股一樣的老本。

年紀愈大,愈容易打哈欠,愈喜歡舊戲碼,愈難學新東西,「向後」跌倒的本能就愈強。我們會給自己一些合理的藉口:唉,都看過了,都做過了,見怪不怪,人生就是這麼回事⋯⋯

孩子不知道人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們向前跌、向左跌、向右跌,永遠願意嘗試新運動、新玩法。

我不相信「人生就是這麼回事」,直覺認為前方還有很多新東西。於是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來繼續練習。跌久了自然會累,於是賴在原地休息。

老師走過來,教我怎麼站起來。沒穿直排輪時,自然是雙手撐地,然後左腳右腳站起。穿着直排輪要站起來,必須左腳先跪成L字型,然後一隻手把身體撐起。

成人生活就像穿着直排輪,某種程度身不由己。所幸跌倒、站起,都有方法。我們常以為走這一程的目的是「溜得快」,但也許真正的樂趣,在於「跌得好」。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