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朗朗》(選自New Century Workshop《無聲谷.簫中禪》音樂專輯)(吟唱:願炯法師;洞簫:譚寶碩)
徒弟問師父:「我記性不好,讀過的書都忘記了,為什麼還要讀呢?」
師父說:「我們每天吃飯,吃進肚子最後都拉出來,為什麼還要天天吃飯?」
徒弟說:「吃飯是為了吸收營養。」
師父說:「讀書也是為了吸取營養,是精神上的營養。」
徒弟說:「我讀完都記不住,吸取不到營養,不是白費心機嗎?」

師父說:「讀書不是為了記住每個字,有句說話: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就好像在心內種下一棵種子,始終會有發芽生長的機會,不會白費的。好書有如一股清流洗滌我們的心靈,一本好書,能打開我們的胸襟,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盈我們的精神世界。」
徒弟釋然,說:「明白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徒弟說:「師父,我們一起去讀書吧。」

我們可能以為看過的書,是過眼煙雲,不會記得。
記住這句說話: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其實,我們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不知不覺在心裡已經播下種子。
每字每句都刻在自己的談吐舉止上,呈現在胸襟氣質中。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人生真正的富足,不在物質的多少,而在靈魂的飽滿。
生命如同一顆大樹,根深才能葉茂。
扎根得越深,這棵樹的生命氣息也就越濃厚。
深契於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的身心扎根。
立足於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的枝繁葉茂。

人生就是一本書。
充實好這本書,格局要大,視野要濶,內容要豐盛。
閱讀好這本書,攬物於胸,放眼看遠,見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走過似水流年,嘗盡人間冷暖,記得與不記得,都不重要了。
在漫長的光陰中,當回味往事時,湧上心頭是溫暖,是甘美,一切便值得。
原刊於作者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