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都有三階段:初期興奮、中期混亂、後期甜美。
孩子容易半途而廢,我想教他堅持到底。說了很多偉人故事,從王獻之到愛迪生,他聽兩句就睡著了。
怎麼辦?
我帶他去學做鳳梨酥。
鳳梨酥的原料很簡單:麵粉、奶粉、糖粉、蛋液、奶油、鳳梨或冬瓜餡。
走進教室,孩子很興奮。穿上廚師的圍裙,領取一包又一包的原料。把麵粉、奶粉、糖粉放進鋼盆,都很順利。
但是到了加入蛋液、奶油,試圖與粉末混合時,遇到困難。不同質地的材料要融在一起,必須用打蛋器不斷攪拌。孩子攪了幾圈,不見成果,準備放棄。
別說他,連我看到那盆鬆散濕潤的粉,也難以想像最後能攪拌成老師盆中那光滑圓潤的麵團。我接手攪拌,麵粉依然拒絕凝結。太用力,粉灑到桌上和褲上。我們正式進入,中期的混亂。
如果在家,孩子這時就逃了。所幸是在教室,無處可逃。
我舉手向老師求救。老師拿起我們的鋼盆示範,我學下他攪拌的手法和力道。老師走後,我倆接力,終於把粉攪成麵團。
熬過混亂的中期,接下來變得容易。把餡料包進麵團、塞進模具、送進烤箱。

鳳梨酥烤時,我們去玩「抓周」。孩子按一下電子抓周轉盤,停在金元寶。他開心地跳起來:「我會變成有錢人!不必自己做鳳梨酥了!」
我苦笑。
鳳梨酥烤好後,我們趁熱吃。也許因為剛出爐,也許因為是自己做的,也許中期碰到困難,吃起來外酥內嫩、酸中帶甜,一不小心就吃了三塊。
我邊吃邊回想起過去做過的很多事,都經過類似的弧線。只不過不是每一件都能嚐到甜美。因為我在混亂的中期,就放棄,或放下。
事實上,回想起過去的人生,也經過類似的弧線:青春期的狂飆、中年的混亂,到了孩子大一點,才開始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
人生不是線性的,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不是唯一的路。
但人生也是線性的,不管選哪一條路,只有經過中期的混亂,才能體會後期的甜美。
而要完整走完三階段,不只靠意志力,也靠報名、現身、原料、工具、老師、手法,和力道。
回家的捷運上,我跟孩子說不要以為有錢那麼容易。有錢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可以選擇只做什麼不做什麼⋯⋯
他聽了兩句,又睡著了。
捷運搖啊搖,經過很多回憶的隧道。我牽起他的手,拿著我倆做的鳳梨酥,看著褲子上殘留的麵粉,心想:人生像鳳梨,酸中帶甜。中期的混亂,留下酸澀的口感。但繼續走下去,終究回甘。不是因為故事都有happy ending,而是掙扎本身就有意義,但需要時間的醞釀,才會吐露芬芳。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