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從親身感受到先看虛擬導賞再感受:VR科技推動石澳文化保育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認識一個地方,用文字遠遠比不上親身經歷;VR或許作為親身導賞前的先導體驗是綽綽有餘的,但加上導賞團才是最完整體驗。

石澳對於來去匆匆的都市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稍作停留的打卡景點;但對於石澳居民來説,石澳是他們的根源、也是百年歷史的文化、回憶和見證。石澳超過200年的歷史中,一些文化和習俗在日轉星移中消逝,又有一些歷史地標在自然災害或缺乏保育下遭到破壞。身兼石澳文化保育協會會長的石澳村原居民李威宏先生下定了保育、傳承以及延續石澳文化習俗的決心,在2017年成立石澳文化保育協會,致力於保育石澳的歷史故事、文化習俗、互助文化及濃濃鄉情。

同樣希望保留石澳文化的,也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香港亞太研究所開展了一個名為「古今相建:災後石澳的社區可持續發展」的計劃(以下簡稱古今相建計劃),致力保育石澳的地標與文化。兩邊團隊一拍即合,在參考石澳文化保育協會意見後,亞太研究所使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以立體相片及影片方式保存建議的石澳村地標外貌及資料。此外,兩邊團隊亦到訪本地兩間合作學校進行展覽活動和座談會,並邀請學生參觀石澳,推廣石澳文化和保育意識。這個以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方式推動的計劃,集科技、保育及教學研究於一身。當中的成效,相信能作為教育工作者日後參考。

古今相建計劃共可分成VR製作、到校展示、導賞團以及公眾展出/座談會4個環節,並有問卷調查進行評分(註)。

亞太研究所使用VR技術,以立體相片及影片方式保存建議的石澳村地標外貌及資料。(Shutterstock)
亞太研究所使用VR技術,以立體相片及影片方式保存建議的石澳村地標外貌及資料。(Shutterstock)

學生高度評價 VR文化體驗

首先,亞太研究所團隊在石澳文化保育協會的協助下拍攝了天后古廟、石澳巴士站、榕樹頭伯公、海神廟、文新學校等石澳地標的立體照片製作VR。VR內除了對不同的地標起源進行多角度拍攝,詳細文字記錄,也邀請了不同的石澳村原居民提供口述資料,在瀏覽虛擬場景時讓觀眾經視覺和聽覺多方面了解石澳的發展。

團隊考慮到未必每一位用家都有VR儀器,便同時設計了一個記錄石澳VR的網頁。網頁以石澳文化地圖的形式展示,點擊地圖上的地標後便會進入該地標的VR。這種彈性設計,在追求VR帶來的互動性之外,亦能以普及化的網頁推廣石澳文化和保育意識。學生們亦在問卷調查中以高分評價這個計劃的VR功能,如何提升了他們對石澳當地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平均為4.54分)。

製作好VR,自然希望讓用家先睹為快,進行到校展示活動。團隊於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間分別到訪中華基金中學和慈幼學校,於學校課堂上展示石澳VR成品,在過程中並由石澳文化保育協會代表介紹當地文化,引導學生使用及感受VR,待他們熟練後能自行探索石澳的各個地標的歷史和文化。而數字上,學生的評分定這個計劃能成功提起他們對石澳和當地文化的興趣。在被問到「這個計劃令我認識到更多石澳當地文化」和「計劃令我更有興趣了解更多石澳當地文化」時,50名完成整個計劃的學生的平均評分分別為4.48分及 4.42分。

VR教學雖好 仍須考察扶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認識一個地方,用文字遠遠比不上親身經歷;VR或許作為親身導賞前的先導體驗是綽綽有餘的,但加上導賞團才是最完整體驗。團隊在完成到校展示活動後,邀請參加過VR展示活動的兩間學校師生到石澳親歷其境。石澳文化保育協會代表帶領師生前往用VR記錄了的地標,親述其背後歷史,並引導他們了解颱風山竹破壞石澳環境的前後變化,了解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及執行上的困難。

學生比較VR和親身經歷後的感覺,更加確認VR展示,乃至整個計劃的保育功能。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認為計劃能將「令石澳文化記錄下來」( 4.5 分),「將石澳文化相片及物件記錄下來」(4.46分),以及能「將石澳文化展示給公眾或用於出版刊物」(4.46分)。有趣的是,學生指這個計劃令他們「認識到更多石澳當地地理情況」(4.14分),甚至在未到達石澳之前已大約知道各地標的地理位置和相距,表示虛擬實境提昇學生們對未曾接解觸過的地方的空間認知。

這個計劃除了令參加學校受惠之外,團隊亦希望讓公眾認識石澳VR文化保育,為此進行了兩場的公眾展出及座談會。中華基金中學邀請了團隊在2023年學校開放日出展,將成品展示給區內街坊及家長。不少家長分享自己成年後鮮少到訪石澳,現在和孩子一起用VR了解石澳,既是親子活動,也有重遊舊地的感覺。看着小朋友好奇地刷着螢幕,點着一個個的石澳地標,比起單單用紙本學習有興趣多了,團隊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

與此同時,團隊於於2024年3月於中大校園舉行公眾座談會,讓對這個計劃有興趣的其他學校師生能親身或網上會議形式參與。座談會由石澳文化保育協會李威宏先生以石澳VR介紹石澳文化,中華基金中學和慈幼學校學生代表分享本次計劃中的得着,最後由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均瑜先生致辭及頒獎。同學們的反應熱烈,對本計劃的意見亦非常正面。統計學角度上,只參加公眾展出及座談會、沒有參加導賞團的,在問卷調查中的所有評分,均比也有參加導賞團的低。反映了VR教學雖好,還需要綠葉(親身考察)扶持。

不同群組學生對石澳各方面認識的提升。(作者製圖)
不同群組學生對石澳各方面認識的提升。(作者製圖)

總括來説,整體同學對計劃滿意,認為VR增加了他們對石澳文化的興趣及保育意識,亦肯定本計劃在保留及展示石澳文化方面的成效。導賞團除了能為學生展示石澳的地標、歷史故事、習俗,亦能在多方面(如對石澳歷史的興趣和對舊文化的保育意識)比單單使用VR更能提升他們學習成效和影響。希望這次保育研究能推作為教學成效參考,同時達到保存石澳村地標的資料並作出詳細記錄,讓石澳歷史得以傳承的目標。

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邀請參與了「古今相建:災後石澳的社區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同學對計劃成效及以VR作爲保育方法的評價,問卷調查共有兩個群組,分別對參加導賞及VR的學生(50位)及只參加VR示範的學生(114位)進行教學比較。

馮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