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ug 21 2025 11:21:0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羅乃新、吳美樂、黃家正 三首三款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三位鋼琴家羅乃新、吳美樂和黃家正,聯手呈獻莫札特三首中期鋼琴協奏曲(K. 459, K. 466, K. 467)。黃家正除獨奏外,更指揮Atlas Ensemble 室樂團,展現莫札特經典的獨特魅力,三位獨奏家風格各異,精彩演繹,樂團表現亦令人驚艷。
圖片來源:Musiclab IG

這場名為「鼎奏莫絕」的音樂會,除了是一個四字形容詞,意即不要讓高階的演奏終止外,當中的「莫」,也可以是代表莫札特(Mozart)的意思,也就變成了以最高水平演奏莫札特的極品了。英文標題就較容易明白,「Three Mozartiers - Tribute To Classics」。

(Musiclabhk IG)
(左起)鋼琴家吳美樂、黃家正、羅乃新。
 

而這場音樂會的獨奏者,既有師徒關係的,亦有兒時與音樂一起成長的好友。鋼琴家羅乃新、吳美樂及黃家正,三人分別演奏莫札特三首中期的第19、20及21號鋼琴協奏曲。黃家正除了擔任獨奏外,亦親自指揮由他成立的Atlas Ensemble室樂團。

羅乃新從容彈奏第19號協奏曲

剛剛才聽完羅乃新的獨奏會不久,不到兩個月,她又為這場音樂會拉開序幕。相對於K.466及K.467兩首更加熱門的作品,這首第19號在風格上,亦沒有另外兩首的明快,但卻充滿莫札特歌劇的味道。第一樂章主題的眾多重複音,看似簡單,但如果聽過她最近的獨奏會,對於羅乃新來說,反而容易出問題。

在第一樂章中,羅乃新以最從容的姿態,去演繹這首作品。當中經常出現的重複音、顫音(Trill)與裝飾音,她完全征服了體能靈活性的障礙,以輕巧完美的觸鍵,去突顯這些小把戲,在樂句中表現優雅的重要亮點。而在音階的快段落,她亦能夠流暢地去表現樂曲中氣勢的部分。

羅乃新彈奏這首協奏曲,切合了她自己的能量與狀態,表現輕巧與高雅,顯現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
 

基本上,她在掌握高音區的晶瑩感,卻能夠表現出莫札特樂曲的典型的古典精巧。所以,羅乃新只需要稍稍在旋律性較強的樂句中,增加了少許抑揚頓挫,就已能夠好好地演繹這個輕鬆的樂章。

羅乃新在第二樂章的演繹,是精緻而浪漫的,裝飾音的輕重掌握,尤其動聽。不過,第三樂章的〈迴旋曲〉,羅乃新在處理主題上,便顯然不夠爽快,中段的快速樂段亦較容易拖拉。不過整體上,長串顫音、跳音、或音階,她都演奏得相當流暢漂亮,低音區的部分,在相對的平衡上,雄壯但亦在對比上表現平均。華彩樂段是完美的。樂團與她的合作,黃家正在平衡羅乃新音量不大的情況下,他與團員的配合已掌握得相當不錯。樂團在第一樂章的一整段前奏裏,大提琴組的音量相當不足,顯得整齊的高音弦樂組與木管組,被誤為過於剛強,與作品風格不符。

黃家正有非常靈敏的聽覺,隨着樂曲的發展,剩下低音提琴組在節奏與底層線條作出優秀的孤軍作戰,他即開始不斷提升大提琴組的線條。頓時,整個弦樂聲部即變得流暢而富立體感,和聲上也顯得從容而音色透徹。羅乃新手上的這首協奏曲,切合了她自己的能量與狀態,表現輕巧與高雅,顯現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

第一樂章的華彩樂段,吳美樂展現的大氣度與完美技巧,讓舞台焦點都完全落到她的音樂上。
 

吳美樂琴聲音色雄渾 觸鍵有力

上半場的另一節目,為由吳美樂擔任《第20號鋼琴協奏曲》的獨奏。吳美樂年少時,就曾憑着演奏這首作品,而贏得亞洲莫扎特200周年紀念鋼琴比賽的冠軍。這首樂曲,相較於當晚其他兩首作品,整體的氛圍都較濃厚剛強。黃家正與樂團,在第一樂章的引子部分,亦能塑造出剛陽味較強的底蘊,唯獨是稍微過重的厚實感,比較容易遮蓋旋律進行。估計在樂團強奏的時候,定音鼓的適度音量與質感,卻被過強的中低音弦樂組覆蓋所置。

吳美樂的獨奏,一開始已位處樂團之上,音色相對地雄渾,歌唱性旋律的氛圍對比大,觸鍵有力、有彈性而流暢,思維持續不斷,帶着光芒與王者的領導之風。第一樂章的華彩樂段,吳美樂展現的大氣度與完美技巧,整體的炫技感非常濃郁,舞台焦點都完全落到她的音樂上。

反而在著名的第二樂章裏,吳美樂則有少許反傳統的概念。一般大路的演繹,會將甜美的第二主題,亦即把最著名的那個憩靜的素材放緩。但吳美樂卻將這個段落的氛圍,較前段的主旨,更加推上一層樓,將更強大的思緒,更直接回歸第一主題並推到緊接的激烈段落。

這個演繹,一時間令人覺得透不過氣來。在之後狂風掃落葉的段落,吳美樂依然保持着完美而具領導性的技巧與氛圍,一氣呵成至下調回到第一主題。這次,吳美樂卻將心思,放在重複的主題的後兩樂句,並揉合了本應在第二主題的甜蜜原型應有的氣度,整體的放緩與調校,將再次亮相的主旨,安寧的柔情,霸佔了整個音樂廳的空氣,讓聽眾的思想與反應,突然寂靜得鴉雀無聲,等待她將往後的故事說好。

她這個反傳統的演繹,一下子未必會令人絕對接受,但亦有其獨特之處。吳美樂在第三樂章,整體的光芒,將莫札特這首充滿交響曲風格的樂章,依然像王者一樣,帶領着整個音樂的氛圍,豪氣而帶着良好的樂句呼吸、間隔與對比,呈現於聽眾面前。黃家正在這首樂曲的控制,相對於吳美樂的王者氣派,過厚的底層襯托似乎也可行,平衡上與鋼琴的音量抗衡也合理。但個人會期待更加微調的精準,讓樂團的層次可以更加豐富,與獨奏的扶持與對壘更加明顯。

黃家正雙重身分演繹莫札特,以琴指揮,奏出典雅細膩的古典風情。
 

獨奏與指揮的融合

黃家正於下半場,在《第21號鋼琴協奏曲》裏,擔任獨奏及指揮。這首青春活潑又浪漫無比的作品,為筆者人生中第一首最喜歡的鋼琴協奏曲(另一首為K.488),在整個少年時代,在心裏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當年最喜歡的版本,並非由最著名的獨奏家、樂團與指揮的演奏,但由瑞典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教授Steffan Scheja,聯同指揮Jan-Olav Wedin及斯德哥爾摩小交響樂團(Stockholm Sinfonietta)合作的錄音,至今依然是筆者最喜愛的版本。

黃家正將鋼琴的音箱對着舞台後方,自己則背坐對着觀眾。此舉,最初令人非常擔心他對於音量控制、及對於樂團及鋼琴的平衡問題,但演奏一開始,首先已發覺他對於這首協奏曲的樂團部分,在音色的處理上,特別是弦樂的色彩,顯然與上半場極為不同。

作為一個經驗不足的指揮,不期望他有任何獨到之處,只要好好做對平衡就好,即使是「抄」回來的演繹,也無可厚非。但由第一樂章開始,至到整首協奏曲完結,他統領下的Atlas Ensemble,演繹的精緻高雅、齊整度與對作品的玩味,簡直差不多無從挑剔,對於莫札特風格的掌握,完全不比世界級指揮與樂團差!

不知道他集大成了多少個版本,憑聽覺倒模出一個他自己認為最能夠幫助自己演奏的氛圍,但以筆者而言,這不就是與Jan-Olav Wedin及斯德哥爾摩小交響樂團有九成以上相似度的樂團演繹嗎?效果令人非常吃驚!黃家正除了在控制圓號組線條與音量,稍微掉以輕心外,整體的高水準令人不能置信。他的鋼琴演奏與木管組的對答,互相的扶持,在音樂的表現上出類拔萃,特別是雙簧管及長笛的表現,實在漂亮!

整體而言,弦樂組亦具超水準,第一小提琴組不但整齊,他們在塑造線條及配合木管組方面,音色之美,完全令人屏息呼吸!這正是莫札特古典時期的風格,及歐洲上世紀的室樂團的小提琴聲!三個樂章的演奏,整體的表現都極佳,尤其是第二樂章,整體的美感,動人而帶着靈氣得無話可說!即使是「抄」回來,都抄到可以拿100分,可以拿去賣唱片了!

鋼琴家的全面修煉

至於黃家正自己的表現如何呢?在這個鋼琴擺位上,他刻意控制音量,卻表現出他較為片面的觸鍵,但音樂線條非常優美。為了指揮樂團,他亦曾經出現輕微甩拍的情況,不過還是追上、掩飾過去。以演奏及演繹而言,水平似乎不及他指揮及引導團員表現頂尖水平的最後成果!

不過,對於彈奏莫札特這首鋼琴作品的風格,他在音色與樂句的演奏,依然充滿着作曲家的典型風格,相當優美,不過在樂思的表現上,個人認為應該可以花多少少心思與色彩對比。

基本上,整個樂團在這首樂曲中,無論對自己聲部演奏、或與其他組別的合作、對於風格的掌握與了解,都極之上乘,與高水平的知名樂團可以較量。小號組與弦樂組的融合,銅管樂只提高外在線條,而沒有蓋過其他聲部,平衡非常好。低音提琴組全晚都有極出色表現,即使在簡單的節奏上,都帶着音樂的韻味。而擔任定音鼓的樂師,奏出圓潤風厚從容的音色,幫助強化節奏與低音線條,水準極佳,更是為這個演繹,提供極出色的扶持!

註:作者評論的為5月18日在香港大會堂上演的「Music Lab: Masters─Nancy Loo x Mary Wu x KJ :鼎奏莫絕」音樂會。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