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於周二(5月17日)公布行政會議通過的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大致依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包括新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改組民政事務局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環境局為「環境及生態局」、食物及衛生局為「醫務衛生局」;將創新及科技局更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成「運輸及物流局」和「房屋局」。
此外,為加強政府施政能力,李家超又提出增設3名副司長分擔工作,統籌或處理指定政策範疇或特定項目,以及於3個司長辦公室各添一名首長級人員、開設一個政治助理職位輔助律政司司長。寄望政府改組後,可以解決部分政策局分身不暇、工作量龐大的缺失;釐清了職能和分工,也有利更專注和細緻地處理問題,且能產生協同效應。
下屆政府須講好「香港司法故事」
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認為,改組方案中最大的亮點便是設立副司長,尤其是政圈討論甚少的律政司,也包括在內。因為下屆政府除了亟需改善管治能力以外,還需要抵禦中美角力下,西方對香港愈來愈大的「干預」,尤其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抨擊。
過去一段日子,西方政界及傳媒多番抨擊司法制度已喪失一國兩制的光環。香港要維繫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地位,必須要強調實施普通法的司法制度仍繼續有效,以保持商界對香港的信任。加上,許多跨國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司法制度能夠有效解決國際商業糾紛、提供仲裁資源,也對於保全國際地位有實際作用。
因此,宋立功形容律政司的角色十分重要,需要「講好香港司法故事」。按照李家超的說法,律政司副司長需要協助政府更積極地向外國宣傳,並解釋香港的司法制度仍然十分優良,沒有失去優勢,讓外國政界及商界領袖正確地認識香港,難度十分高,固設立律政司副司長有其必要。
此外,下一屆政府也準備《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過去香港市民及西方世界均極度憂慮《基本法》23條將會限制市民的言論自由,尤其是與《香港國安法》雙重規管下,西方難免會加大質疑力度。因此,宋立功認為副司長另一大任務是向外界宣傳《基本法》23條對於穩定香港社會、鞏固香港政治制度基礎、保障政府免受大規模社會運動衝擊的重要性,難度及工作量亦不容忽視。
跨部門統籌及協調能力有待提升
宋立功又批評,歷屆港府的跨部門統籌及協調能力表現是最差的,「部門獨立運作時可以表現得十分專業,但需要互相合作時卻十分失敗。許多時候,跨部門工作變成『垮』部門工作」,以至中央官員亦有微詞。
他以扶貧政策為例,現時的政策橫跨勞工及福利局、民政事務局、食物及衛生局,涵蓋社會福利、公共醫療等範疇。雖然大部分政策工作集中在社會福利署,但依舊十分零散,工作成效也不好。「假若政府沒有間中派發現金、消費券等,情況一定更加嚴重。」
他指出,設立副司長可以統籌相關工作,產生部門間的協同效應,有必要時也可以督導及跟進特定項目。但他留意到,或許是因為出身自紀律部隊,李家超過於側重副司長的「統籌」、「指揮」能力,提醒跨部門協調能力也十分重要。
重置中央政策組勢在必行
至於李家超多番揚言要加強政府的政策分析、統籌,以及掌握輿論能力,但卻未如外界建議般重置中央政策組,僅稱解散現有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並於上任後研究相關問題。
宋立功認為,重置中央政策組是大事、十分重要。「林鄭月娥自以為『好打得』、什麼都知道,因此廢除歷任特首重視的中央政策組。自此以後,學術界與政府的交流斷裂了、政府又無法仔細聆聽專業界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掌握不了民情微妙的變化,因此胡裏胡塗引發了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政府公信力及施政效率被拖垮。」
他強調,香港的社會撕裂仍然存在,對於政府的不滿聲音只是暫時被壓制下來,為避免社會爆發,下一屆政府必須重視與學術界、專業人士,以及商界的溝通,將政策建議及民情整合,讓政府能夠掌握民情變化,而中央政策組則可以為政府儲存豐厚的人脈,也可以從宏觀角度,向政府提供意見,補足政策局轄下研究人員欠缺的大局觀、戰略觀。
宋立功推測,李家超這時候不提出來,或許是為了保留第5屆政府的面子,但重置一事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