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中醫如何預防癌症

中醫如何預防癌症呢?早在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已經提出「治未病」思想。對癌症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在自然社會中的人們面對日益污染的空氣、水、土等自然環境,加之不健康之飲食習慣,激烈的競爭,「壓力山大」,癌症成為出心腦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一殺手,人們往往「談癌色變」。

預防勝於治療

癌症真的那麼可怕嗎?其實不盡然。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三分之一癌症案例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控制,三分之一可以紓緩痛苦,改善生活素質」,即是說,癌症可防可控。同時癌症的發生、發展是多因素、多步驟、多環節的緩慢過程。因此為人們開展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足夠的時間、機會。

中醫理論認為癌症是由於人體正氣虧虛基礎上,各種體內外致病邪氣(包括各種致癌因素)導致癌症的發生。癌毒一旦產生,正氣與癌毒力量的對比決定癌症的預後轉歸。當正氣戰勝癌毒,疾病痊癒,正氣與癌毒力量均衡,癌毒處於休眠狀態,人體帶瘤生存。當正氣不能戰勝癌毒邪氣,癌症惡化加重。癌症從早期發展到晚期,正氣逐漸由強轉弱,癌毒邪氣則由弱轉強。病向淺中醫,早期易治,晚期難治。預防甚於治療。

中醫如何預防癌症呢?早在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已經提出「治未病」思想。對癌症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明確記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八正神明論篇》所謂︰「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

中醫防治思想

治療未病思想在癌症防治中的應用可以擴展到以下幾方面:

未病先防

在癌症未發生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一、儘量避免或減少接觸各種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等致病因素,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可以大大減少患癌機會。例如:

  • 戒除煙酒以及避免致癌因子的侵入:黄曲霉素、幽門螺杆菌、病毒(EB、HIV)感染等;避免吸入有害氣體,如空氣中的石棉、鎳、氡氣、放射線等。
  • 均衡飲食:清淡、低鹽低脂、多纖維、少煎炸等膳食。
  • 疫苗注射:乙肝疫苗、人類乳頭狀瘤疫苗等。如果體內已經存在致病因素,但未導致癌症。需要採取去除致癌因素的措施。比如控制EB病毒、乙肝病毒、人類乳頭狀病毒等。
  • 其它: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等。

二、積極干預阻斷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本身不是癌症,但有發展成癌症潛力的病變。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家族性多發性結腸腺瘤樣息肉,乙肝肝硬化等。中醫藥辨證論治加辨病治療,可以逆轉部分。

三、癌前病變。

已病防變

癌症已經發生,切忌諱疾忌醫,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癌症進一步惡化發展。

癌症治療後康復調養

癌症治療後需要預防復發轉移及減輕治療後的後遺症火毒副反應。

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鑑於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方法須視乎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就個人、家人或朋友的身體狀況,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更具體方案及處理方法。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已盡一切努力提供正確及真實的醫療與健康知識,唯讀者應該明白本文章無法取代專業中醫師及相關醫護人員對個別人士的臨床診斷及建議,故此香港浸會大學不會就任何人對本文章內容的應用,負上醫療或法律責任。

人物簡介

劉宇龍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首席講師。

來港前為廣東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及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從事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腫瘤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年。

專業研究範圍為應用中醫藥防治惡性腫瘤術後復發轉移、以中醫藥對放/化療減毒增效等。目前重點研究方向為三調三攻抗癌法,即調心、調胃、調體、攻癌、解毒、排毒。曾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叢書——腫瘤科/血液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副主編)等專著兩部、主持衛生部及廣東省科學研究基金等共四項,參與國家級等課題三項、並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等獎項兩項等。

劉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