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的國度,由先秦的《詩經》、《楚辭》開始,有韻的美文不輟。韻文的最大好處是有音樂感,朗讀起來,聲從心入,容易產生感情的連結,引起共鳴,進入長期記憶,一生受用。
至於字數,長和短會影響詩的節奏感,最初是三言為主,後來隨着思想的複雜,每句詩的字數增至四言、五言、六言及七言,視乎各朝代的文風。另外,詩句的多寡和長短亦有時代的喜好,就如由齊整的四言一句如《詩經》到六朝興起的四六言的駢文;到隋末由五言或七言四句的絕詩,到唐代五或七言的律詩!
從唐開始,格律詩大行其道,唐詩成為了詩的最高峰,時語為「天花板」。自唐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即又稱作格律詩。因為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人們對詩有一定的格律規定。律詩八句,非但要每句字數相同,更要平仄對偶,又要有四聯的要求(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還有要對仗、用典,要排非常嚴格。要寫一首短小精幹的格律詩,殊不簡單。最小只有20字,最多亦不過56字的篇幅裏,要情景交融、言志說理,確是文學的精品和文化的瑰寶!
自唐一代,格律詩大盛。唐文治武功鼎盛,為中國最強盛之朝代之一。為吸納民間人才,開科舉取士,有考官也要求考生具文釆、懂賦詩。科舉主要要求考生寫12句的排律,但偶爾才考古體詩,固此唐朝詩人多如天上繁星。至清康熙下令收集唐詩,康熙四十四年《全唐詩》成,竟收錄了近50000首唐詩作品,凡2200多人,蔚為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唐朝有近300年的國祚,一般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段,詩風也大有不同。及後各朝雖有各種文體出現如宋之詞、元之曲、明之小說、清之對聯等等,但各朝各代均有不少好詩誕生。我試由初唐至晚清,選10首詩和大家分享,唯篇幅有限,不能詳論或日後再談。
初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盛唐 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中唐 杜牧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晚唐 李商隱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北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祇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南宋 朱熹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元朝 王冕 《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明朝 于謙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盛世 鄭夑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中晚期 龔自珍 《己亥雜詩》
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氣恃風雷 ,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材。
詩言志、詩言情、詩說理,懂得欣賞詩是一件賞心樂事,能背一首半首詩更可樂在其中,選一兩句名句為座右銘更能指導人生,大家又豈能不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