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學界巨人海耶克如何養成?

學界巨人海耶克如何養成?

晚年的海耶克儘管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還是不斷為自由社會的道理進行哲學探索。1973至1979年期間,陸續出版了他在政治哲學上的三冊經典。

張楚勇 作者: 張楚勇
2018-12-27
政治與人文

標籤: 凱因斯哲學奧地利海耶克經濟學維也納
以「著作等身、在理念上一以貫之、無畏無懼地終身為自由上求下索」來形容海耶克這位大師,我想是貼切的。(Wikimedia Commons)
以「著作等身、在理念上一以貫之、無畏無懼地終身為自由上求下索」來形容海耶克這位大師,我想是貼切的。(Wikimedia Commons)
0
SHARES
1.3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貴族的後裔

1899年5月8日,海耶克誕生在維也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他的曾曾祖父是成功的企業家,經營紡織事業,對當地社區發展頗具貢獻,1789年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奧地利大公的約瑟夫二世(Josef II)封為貴族。海耶克的德文全名中有von這個銜詞,便是源於曾曾祖父的封爵。

海耶克的母親來自維也納的富裕家庭。他的外祖父為奧國的高級政府官員,亦是蜚聲國際的統計學教授,與城內知識階層交往密切,還在維也納中心地帶擁有一所內含十個房間的居宅。海耶克年少時常流連外祖父家,也就在這裏結識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第二代傳人之一的龐巴衛克。龐巴衛克是海耶克外祖父的好友,經常相約爬山。

海耶克的曾曾祖父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封為貴族。(Wikimedia Commons)

跟隨米塞斯

維也納有「音樂之都」美稱,二十世紀初更可謂是歐洲文化之都,主導了西方分析哲學數十年之久的邏輯實證論倡導者維也納學派,便是在1920至1930年代活躍於此地。海耶克所屬的奧地利經濟學派中,對創立邊際效用和主觀價值理論兩套論述貢獻良多的頭三代代表人物,包括門格爾(1840-1921)、維塞爾(1851-1926)、龐巴衛克(1851-1914)、路德維希.馮.米塞斯(1881-1973)等,都在維也納發展他們的經濟學論說。所謂的邊際效用,乃反對古典經濟學中勞動價值論的說法,認為物品價值是人際之間一種主觀心理現象,根源於效用,以物品稀缺性為基準。人對物品的慾望往往隨慾望一次次獲滿足而遞減,倘若物品數量無限,慾望能夠完全得到滿足,慾望強度就會遞減到零。

維塞爾是海耶克大學三年級時的經濟學受業老師,而米塞斯雖不曾在課堂內教導過海耶克,但海氏1921年畢業後便跟從米塞斯主事的公營部門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海耶克更參與米塞斯每隔兩周於下班後,在辦公室和十幾名年輕學子與留學生就經濟學理論、方法學相關議題進行的座談會,熱烈的討論由辦公室延續到晚餐桌上,又意猶未盡再轉移到咖啡店裏,直至深夜為止。從1924到1930年間,海耶克都是這個座談會的定期參與者,態度十分積極。

維塞爾是海耶克大學三年級時的經濟學受業老師。(Wikimedia Commons)

對深受米塞斯影響、日後被視作奧國經濟學派第四代領頭人的海耶克來說,參與座談會也讓他認識了包括哈伯勒、馬克盧普、奧斯卡.摩根斯坦在內一批各有所成的年輕經濟學者。儘管維也納戰後百廢待舉,像1920年冬天維也納大學甚至資源匱乏到沒有煤炭供應而必須臨時關閉,但此處終究人傑地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領風騷的思想家和大師級人物。

海耶克日後能成為跨學科的思想大師,可說和當時維也納大學學風頗有關係,那時學風對學生有一種期望,就是作為大學生,不應只宥於自己的專業學問。所以海耶克在修讀經濟和法學課程外,也花了相當時間旁聽其他學科如藝術史、古希臘劇等。而維也納大學和主流德語大學一樣,除了全職教授外還有很多「業餘教授」(Privatdozent,又可稱「私講師」),也就是取得在大學正規課程外講課資格的老師,他們開設各式各樣的課程。據海耶克形容,當時課程的選擇多不勝數,差不多每位講師都是出類拔萃的角色,否則便沒有學生修讀他的課。

對深受米塞斯影響、日後被視作奧國經濟學派第四代領頭人的海耶克來說,參與座談會也讓他認識了一批年輕經濟學者。(Wikimedia Commons)

大學時的海耶克對心理學也深感興趣,曾在1919年底冬天跑到蘇黎世一所著名人腦解剖學的實驗室學習。他畢業前完成了一篇哲學心理學論文草稿,內容是關於外來刺激如何透過人的神經系統,讓大腦和心靈經過分類、類比程序,轉化為各種心理認知及概念。可是,由於維也納大學兩位重要心理學教授在戰時辭世,餘下的一位也患重病,所以海耶克當時沒能進一步在心理學上發展,但他在撰寫此篇論文草稿時,懷疑起當時在自然科學方法上影響如日中天的恩斯特.馬赫的理念大有問題。海耶克相關的看法,成為了日後其社會科學方法論上的重要基礎,這篇草稿也是他1952年所出版《感覺秩序:理論心理學基礎的探索》(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一書的藍本。

海耶克於1923年3月造訪美國,待到1924年初。他有系統地研究聯邦儲備制度的發展和美國當時的貨幣政策,並搜集中歐主要國家的經濟資料,從中留意到關於工業波動及周期等問題。返國後海耶克繼續跟隨米塞斯工作。米塞斯在1927年成立了奧地利商業周期研究所,讓海耶克出任研究所主任。這時期的海耶克是名專業經濟學家,針對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研究,奠定了他日後在貨幣理論和貿易周期理論的權威地位,邁出走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大步。

海耶克一篇哲學心理學論文草稿是他1952年所出版《感覺秩序:理論心理學基礎的探索》一書的藍本。(Amazon)

藏不住的早慧天才

20多歲時的海耶克主要用德文寫作,陸續的發表了重要的經濟學論文,這些早期著作引來當時倫敦經濟學院諳德文的利奧尼爾.羅賓斯教授關注。海耶克這時期的主張簡略地說,是認為:

一、價格制度,乃是經過時間來動態地協調市場上的經濟活動。

二、價格或利息的真正或自然數量或比率,若是透過刻意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而受到歪曲,將導致經濟失衡。

三、這種歪曲帶來的影響不單會改變市場上一般價格水準,更會誤導企業的投資決定和貨品的生產模式及建構,最後導致供應與需求的分配錯誤。

四、此種不平衡,必須等到市場來一次大調整才能恢復。

海耶克指出,在上述情況下,貿易出現一盛一衰的周期自是無法避免的。

羅賓斯這個經濟系主任十分贊同海耶克的分析,同時也明白到此位着重微觀經濟學基礎的奧地利學者之主張,正可用來抗衡當時由劍橋大學的凱因斯所提出且愈來愈風行的主張政府可以在需求不足時對市場進行干預的宏觀貨幣理論學說。1931年,羅賓斯便邀請海耶克到學院作演講,再請他擔任訪問學人,一年之後正式聘為講座教授。海耶克在英國的學術生涯,因此開展了。

海耶克在倫敦經濟學院任職到1950年,才轉往美國的芝加哥大學任教。留英期間,海氏泰半待在倫敦。二次大戰爆發後,倫敦經濟學院撤退到劍橋,那段時間他主要在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授課。

海耶克晚年時表示,英國的生活及知識界氛圍最合他性格,亦教他最認同。他更進一步提到,倫敦經濟學院儘管由傾向溫和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所創立和主持,但他們大部分皆非教條主義者,並且十分尊重理念不同卻能獨立思考、有創見的學者。1946年海耶克成功地把卡爾.波柏從紐西蘭引介到倫敦經濟學院的哲學系任職,便是一個例子。學院裏近20年學術生涯,海耶克認為是他一生中在知識上最活躍,也是生活上最愜意的日子。他尤其愛身處劍橋的英式生活。

超越時代的學說

旅英時期海耶克接連以英文發表了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例如:

  • 《價格與生產》(Prices and Production, 1931)
  • 《貨幣理論與貿易周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33)
  • 《貨幣民族主義和國際穩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 1937)
  • 《利潤、利息與投資》(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1939)
  • 《純資本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 1941)

加上他1935年為批評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而編著的《集體主義經濟規劃》(Collectivist Economic Planning),這些書可說奠定了他在經濟學界的領導地位。

1930年代,他和凱因斯就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就業和總體需求間的關係爆發了著名的經濟理論論戰,轟動經濟學界。雖然當時主流經濟學界其他一些領導學人,例如詹姆斯.米德和約翰.希克斯等傾向接受凱因斯的學說,因此學界一般認為海耶克輸了這場論戰。唯在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採取了凱因斯的學說,推行其調控政策,導致1970年代出現生長停滯的困境,人們反過來思考海耶克對凱因斯在幾十年前的批評是否有先見之明,間接使他在1974年成為最早期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位自由市場經濟學家。

1930年代,海耶克和凱因斯爆發了著名的經濟理論論戰,轟動經濟學界。(Wikimedia Commons)

1948年出版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一書,在海耶克的思想發展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本書收集了海耶克1937年發表的〈經濟學與知識〉(“Economics and Knowledge”),文章被廣泛認為是海氏在經濟學上最有原創貢獻的。從這篇文章起,海耶克日漸察見到純經濟理論的不足,認為要真的了解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由市場得以運作的基礎,必須從經濟學領域擴展到社會、政治哲學及知識論的範疇。因此,海耶克於1941至1944年間,在他主編的《經濟學報》(Economica)上先後發表了〈科學主義與社會研究〉(“Scientism and the Study of Society”)以及〈科學的反革命〉(“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兩篇長文,批評唯理主義。這兩篇文章加上一篇論述孔德和黑格爾的文章在1952年合編成《科學的反革命:對濫用理性的研究》(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on the Abuse of Reason)一書。與此同時,海耶克最為人知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在1944年戰爭期間寫成出版,標誌着海氏思想從純經濟學往政治和社會哲學的轉向。

1948年出版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一書,在海耶克的思想發展上具有里程碑意義。(Wikimedia Commons)

《通往奴役之路》出版後在英美兩地引起巨大迴響,透過《讀者文摘》的摘要轉載推波助瀾,《通往奴役之路》更成為暢銷書。海耶克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但卻也使不少他的經濟學同行認為,海氏已放棄了他的純經濟學專業,變成「不務正業」的評論人。不過,《通往奴役之路》的成功也吸引到世界各國關注戰後自由世界何去何從的個人和組織,願意大力支持、參加海耶克在1947年所成立,為宣揚自由以及重新吸納德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蒙帕萊學會」(Mont Pelerin Society,亦稱「朝聖山學會」)。海耶克在頭12年出任學會的會長,這個國際學會一直維持至今,2014年的會議便是在香港舉行。

個人生活與情感

海耶克1950年加入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思想委員會,直至1962年退休,才到了德國的佛萊堡大學任教。在美國期間,他於1960年出版了重新闡述古典自由主義的鉅著《自由的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此外,前文提到的《感覺秩序》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版的。1951年,海耶克彙編十九世紀自由主義大師約翰.米爾和他的夫人哈麗葉.泰勒間往復的書信成書(John 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 their correspondence [i.e. friendship] and subsequent marriage)。此書屬思想史範疇,除了研究米爾是怎樣受到泰勒的影響,使其後期逐漸傾向社會主義思潮頗有參考價值之外,對海耶克個人來說也獨具意義。泰勒認識米爾以前已是他人之妻,兩人相識後一見如故,在思想交流中更是高山流水,彼此深覺相逢恨晚。後來泰勒丈夫去世,米爾終於可以和她結為夫妻,讓理性、感情一併結合,譜成哲學界佳話。

海耶克轉往美國發展,主要和他的婚姻有關。年輕的海耶克在維也納時曾有個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海倫,可惜基於一些誤會,海倫在海耶克1924年從美國歸來時已嫁給他人。海耶克之後不久便和第一任妻子荷拉結婚,育有一子一女,但在思想感情上依然鍾情海倫,早於1930年代便跟荷拉提出離婚要求,且繼續與在維也納的海倫交往。1950年海耶克獨自赴美國,是因為當地某些州的離婚法較寬鬆,即使在荷拉不同意的情況下也可以成事。此外,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思想委員會又願給予優厚待遇條件,讓他在跟海倫再婚後,能夠同時供養原配的子女和家庭。他匯編米爾和泰勒這本書,大概是覺得自身經歷跟他們有類同之處。1954年,海耶克開始構思政治和法治之關係以及自由文明的創造力等課題時,便特意花上七個月,與海倫重踏100年前米爾和泰勒在義大利、希臘的蜜月旅程。

學術生涯筆耕不輟

1962年海耶克從芝加哥大學退休,後轉往佛萊堡大學任教。期間除去1969至1977年在薩爾斯堡外,他幾乎都留在佛萊堡,直到1992年3月23日離世為止。

晚年的海耶克儘管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還是不斷為自由社會的道理進行哲學探索。1973至1979年期間,陸續出版了他在政治哲學上的三冊經典:《法、立法與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umes 1-3)。1988年,他又以近90歲高齡出版了《致命的自負:社會主義的錯誤》(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1967、1978年,先後出版兩冊重要的論文集(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和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1978年返回到貨幣議題的本行,發表極為大瞻和打破成規的《貨幣非國有化:修正了的論據》(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The Argument Refined)。

以「著作等身、在理念上一以貫之、無畏無懼地終身為自由上求下索」來形容這位大師,我想是貼切的。

新書簡介

書名:弗雷德里希‧海耶克Friedrich Hayek

作者: 張楚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詳細資料:請按連結

更多精采文章

  • 維也納美泉宮 Vienna’s Schloss Schonbrunn維也納美泉宮 Vienna’s Schloss Schonbrunn
  • 奧地利沙翁奧地利沙翁
  • 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宫 Vienna’s Belvedere in Hungary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宫 Vienna’s Belvedere in Hungary
  • 牛津大學「神科」PPE課程 集哲學政治經濟於一身牛津大學「神科」PPE課程 集哲學政治經濟於一身
  • 梅花香自苦寒來 追求卓越不停步梅花香自苦寒來 追求卓越不停步

0

張楚勇

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生平好讀書,特別是政治學的書,並認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人類文物的基礎。在大學任教之前,曾在香港政府的四個部門工作,並在香港和倫敦的電子傳媒任職十多年。
View all posts
標籤: 凱因斯哲學奧地利海耶克經濟學維也納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年宵市場入口設置紅外線探測器探測體溫,並用紅外線儀器點算人流。(亞新社)
灼見報道

新增56宗確診 社交限制措施延長7日 年宵市場復辦 攤檔減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主要行業的失業率,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上升較明顯。(亞新社)
灼見經濟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 逾24萬人失業 16年新高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2020年度青年史學家得獎者(左二起)林嘉澔、謝穎豪和關浚鋒,與何漢權校長(左)及丁新豹教授(右)合照。
灼見教育

青年史學家年獎頒獎 跨學科知識有助治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大批國民警衛軍在國會山莊戒備,看來美國政府已下決心「大搜捕」,趕絕進行變相「政變」的「造反者」。(亞新社)
名家觀點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羅乃萱表示,任何事情都有正面意義和有價值的一面,正如在黑暗找到光芒一樣。
名家演講錄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7

影片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褚簡寧
  • 會說不如會做會說不如會做 常霖法師
  • 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 編輯精選
  • 春夢醒來了無痕春夢醒來了無痕 劉銳紹
  •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本社編輯部
  • 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 張宗永
  •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