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兩個國家地理冠軍的影像故事

兩個國家地理冠軍的影像故事

看來,以攝影與更多人分享和交流,是兩位冠軍最看重的事。

國家地理雜誌 作者: 國家地理雜誌
2017-07-17
黃框的影像故事

文:蔡耀明 圖:鄭振揚、劉兆景

標籤: 2017書展國家地理雜誌攝影
2015 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自然組冠軍作品:大自然的抽象畫(鄭振揚)
2015 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自然組冠軍作品:大自然的抽象畫(鄭振揚)
0
SHARES
1.7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這是一幅畫嗎?很多人看到這張照片都會這麼說,難怪攝影師鄭振揚(Tugo Cheng)為它取名為《大自然的抽象畫》。這張畫是如何形塑出來的?天山北坡的河流從雪峰奔騰而下,把丘陵和平原切割成深谷,多彩的沉積岩在河水侵蝕下形成質感豐富、線條和角度多變的斷層,形塑出這幅大自然的抽象畫。

鄭振揚這位攝影冠軍其實是一位建築師,他認為建築學訓練了他的「攝影眼」,培養了他對身邊事物以至風景有更敏銳的觀察。對線條、比例、光影、顏色和質感等元素尤為敏感,構圖上畢竟建築和攝影都是對美學的追求。建築學同時也訓練了他的「攝影腦」,他說:「除了美學,攝影也講究創意,避免千篇一律,而建築教育正正強調以創意從多角度欣賞事物。

鄭振揚(Tugo Cheng)

為什麼喜歡拍攝自然風光與地貌?鄭振揚表示,「當初開始攝影時主要因為學習需要,會到不同的地方考察,題材以建築為主。後來漸漸涉獵風景攝影,發現人文和自然景觀裏蘊藏建築的韻律、線條和幾何,便嘗試用攝影構圖和藝術角度展現出來。

超現實的一瞬

對於另一位港產國家地理攝影冠軍劉兆景(Anthony Lau)而言,其實並沒有特別在意攝影題材是人文故事,還是自然景觀,他強調一切應以「尊重為先」。他說:「我們不能夠以攝影為藉口,去傷害大自然的一花一鳥,或者去騷擾別人的生活。」劉兆景要做的是用攝影去真實地記錄世間之各種「美」。

不過,劉兆景的得獎作品《冬天的趕馬人》看起來卻是美得那麼的「超現實」,就像是奇幻電影中的一幕。內蒙古冬天寒風刺骨,零下20幾度的低溫讓人一點都不想暴露在外頭,倒是有位趕馬人與馬群從晨霧中現身。劉兆景說:「當時氣溫極低,器材因過冷出現故障,無法自動對焦,而且一呼氣又讓LCD螢幕起霧、連拍反應也很慢,幸好運氣不錯,鏡頭剛好鎖在銳利度較好的小光圈F8,手動對焦下拍到馬群迎面衝來的動態,而且按快門那一刻趕馬人正好舉鞭。

2016 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總冠軍及人物組冠軍作品:冬天的趕馬人(劉兆景)

劉兆景保留了暗位與飛濺的雪花,以剪影呈現馬群與趕馬人,正好營造了作品奇幻電影的氣氛,把環境弱點轉變成照片的特點。這張作品讓他獲得2016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總冠軍及人物組冠軍殊榮。

這種臨危應變的能力大概要歸功於劉兆景的六西格瑪黑帶的專業訓練,他認為「六西格瑪(Six Sigma)是一套改善企業問題的工具,解決問題與拍照一樣有特定的流程,個人的攝影技巧、相機、鏡頭,後製軟件等等,就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箱。這些都是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盡可能好好掌握及不斷作出改善。」但是環境因素如光源、地理、人物等是不能改變的,所以他說:「我們要學會尊重,並依經驗評估這些狀況,繼而找出有效解決眼前拍攝難題的方法。」

劉兆景(Anthony Lau)

城鄉發展迅速 盡力留住美景

不難發現,鄭振揚和劉兆景都很喜歡到中國的偏遠地區去拍攝,他們為什麼有此偏好呢?「談起中國大陸,很多人可能只聯想到污染、擁擠和各種社會問題,但其實中國也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小數民族特色等豐富攝影題材有待發現。」鄭振揚說,「自從大學時期到北京交流學習後,十年間我一直到中國不同地方旅遊和攝影,發現中國有很多世界級景色卻一直被人忽略,所以最近才把得獎作品和其他照片選輯成書《發現中國》(Discovering China)。」

劉兆景則說:「中國實在發展得很快,隨着建設的推展,很多自然景色已經變得不一樣,甚至已經完全消失,我希望能在美景消除前,為它們拍下照片。

今年剛重返新疆天山的鄭振揚也深有同感,「當地有些新的煤礦、水力發電廠等建設,或多或少破壞了一些風景的原貌,於攝影角度看確實有點可惜。情況正如福建漁村受到沿海基礎建設威脅一樣,保育和發展往往難以取得平衡,攝影師只能盡力以鏡頭留住美景。

對於兩位冠軍而言,「旅遊」與「攝影」是什麼關係?「旅遊攝影最重要的是什麼?劉兆景認為旅遊是一種經驗,攝影是把這些經驗記錄,然後分享給其他人。結合兩者,旅遊攝影的重點就是如何讓看照片的人能夠透過照片感受你的旅遊經驗。他說:「但是照片能夠裝載的資訊實在有限,所以我們要精簡構圖,有效地運用光源,及掌握拍攝的時機。」鄭振揚則表示,「旅遊和攝影都是探索的過程,用腳步和眼睛去感受這個世界。旅遊攝影最重要的是將自己對不同地方的觀點和體會,透過鏡頭以個人的攝影語言展現出來,凸顯地方特色。

作為一個攝影師,攝影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攝影是家庭和工作以外,劉兆景投入最多時間的一個活動。他說:「攝影帶給我兩樣東西,一個是寧靜,另一個是快樂。無論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多大壓力,有多少不愉快,只要有時間去拍照,我的煩惱就會一掃而空;快樂,不僅是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感到快樂,還有向身邊朋友分享照片時所得到的快樂。攝影讓我與身邊的人多了話題,並教會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我們平日習以為常的人和事。」

鄭振揚認為成功的攝影作品有3個條件:首先作品要帶來驚喜,令人眼前一亮;同時要帶來啟發,引發別人思考;而最重要的是帶來感動,畢竟攝影是藝術,而藝術應觸動人心。他說:「攝影令我可以透過鏡頭與更多人分享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看來,以攝影與更多人分享和交流,是兩位冠軍最看重的事。

活動簡介:

「攝」出你的世界——2017國家地理攝影論壇

日期:2017年7月22日

時間:17:00-19:00

地點:會展中心會議室S224-225

講者:李永適、鄭振揚、梁舜堯、劉兆景

主持:蔡耀明

登記:論壇名額有限,請即報名https://goo.gl/LtWV88
*出席者有機會在現場問答遊戲贏得ZenFone3Zoom攝影手機一部(價值HK$3,998)及其他豐富獎品!

本文原載於《2017香港書展特刊》,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構思超級城市解決方案構思超級城市解決方案
  • 塑膠危機塑膠危機
  • 反轉香港反轉香港
  • 世界變大了,黃金屋何在?世界變大了,黃金屋何在?
  • 此情可待成追憶此情可待成追憶

1+

國家地理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官方刊物,以英文版及其他45種國際語言版本發行,每月有6000萬讀者閱讀。《國家地理》最優秀的科學家、探險家、研究者為您探索新知,開拓您的眼界,深化您的知識,是一本以全球觀點,兼具科學、人文、天文、地理、美學的知識刊物。
View all posts
標籤: 2017書展國家地理雜誌攝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白皮書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Shutterstock)
國際觀

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陳家亮教授(左)與中大醫科六年級生沈思彤(右)、 鄧童(中)一同分享新作。
2022書展檢閱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8月4日起,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兩岸關係的風險評估

作者: 盧兆興
2022-08-10
政府公布最新「3+4」的檢疫安排。(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周五起實施「3+4」檢疫安排 李家超:精準抗疫不躺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08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準決賽及復活賽比賽於8月6日假香港樹仁大學舉行。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06

影片

  • 雷鼎鳴:美國如何塑造中國是挑釁者角色?佩洛西訪台中了疑兵之計?解放軍可隨時封鎖台灣
  • 霍詠強:中國軍演五大軍種亮劍如何震驚世界?中美軍事信任機制遭破壞將有什麼後果?
  • 許永權X李偉民:香港有多少洗黑錢的方法?風險無處不在 小市民如何自保?
  • 曾鈺成:講科學、講規劃,郊野公園界線怎麼不能重劃?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 雷鼎鳴:外匯基金為什麼虧損嚴重?大量儲備如何改善居住環境 藏富於民?
  • 曾鈺成: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發展 政府已宣布決定 反對者未罷休 計劃仍有變數?
  • 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
  • 霍詠強:佩洛西為何敢冒解放軍攔截風險訪台?美國軍方動作頻頻壓迫中國
  • 朱劍虹:種好蘭花的竅門 如何處理好通風、灑水、溫度及遮光?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 本社編輯部
  • 傷不了人反自傷傷不了人反自傷 劉銳紹
  • 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 馮珍今
  • 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 李偉民
  •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陳景祥
  • 以武逼統已經吹響集結號  或參考和平解放北平模式以武逼統已經吹響集結號 或參考和平解放北平模式 關品方
  • 浮生若夢浮生若夢 常霖法師
  • 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 文相濡
  • 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 本社編輯部
  • 舞台禁忌舞台禁忌 蔣匡文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本社編輯部
  • 盲扭精神盲扭精神 陳家偉
  • 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 張建雄
  • 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 馮應標
  • 7月大事是金磚國貨幣結算令7月大事是金磚國貨幣結算令 張建雄
  • 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台島以東設靶場 迫退美航母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台島以東設靶場 迫退美航母 本社編輯部
  • 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 霍詠強
  • 因緣生:祭淨公導師因緣生:祭淨公導師 編輯精選
  • 解放軍環台演訓 台戰機掛彈升空解放軍環台演訓 台戰機掛彈升空 本社編輯部
  •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世間情是何物 楊興安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黃冬柏
  • 盧麒元
  • 劉銳紹
  • 梁觀誠
  • 曹啟樂
  • 陳家偉
  • 何漢權
  • 李志強
  • 馮應標
  • 林綸詩
  • 胡孟青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