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外觀莫如實質──香港傳奇的未來〉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以上是老子(公元前571年-不詳) 的《道德經》開首帶點耐人尋味的一句。可以這樣說,至今思想界都未有定案,究竟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的是什麼,以及開首這一句跟整部《道德經》的主要觀點有着怎樣的關係。
想深一層,也許我們會同意,定案是跡近沒可能的,因為《道德經》這本著作牽涉到的命題,本質上就超越了文字所能表達的範疇,因此《道德經》就是一本嘗試以文字表達一些超越文字所能表達的東西的著作,也許讀者只能根據自己的修為,作不同程度的感悟。值得留意的是,若《史記》所述的是事實,《道德經》並不是一本老子有心想發表,希望藉此流芳萬世的著作,而它能夠出現,也可能可以視為一歷史上的偶然。
紫氣東來函谷關,老子著書五千言
老子原名李耳,是楚國人,曾任東周的守藏史,負責管理周室的藏書及檔案。相傳老子當時不忍見周朝衰落,同時也為避禍,因而西出函谷關,準備從此隱居。不過,在過關時,他是被時任守關要職的尹喜發現,因此請求老子寫一點東西以留給後人。在這背景下,老子跟着一蹴而就,寫成了上下兩卷共5000字的《道德經》。
據記載,老子在把《道德經》交給尹喜時,曾這樣說:「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說完之後,老子就倒騎青牛而去,從此就再沒有人見過他,有說他是活到百多二百歲。
若以上屬實的話,那麼《道德經》的寫成,是帶一點「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本身就是一帶點傳奇的故事。有些傳說更是將它神話化起來,說有天尹喜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因此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並着令關吏清掃街道,以恭候異人,因此有古語「紫氣東來函谷關,老子著書五千言」的流傳。無論如何,老子沒有弟子,亦沒有為自己作任何宣傳推廣,只單靠一可能是即興寫成的《道德經》,已足可傲視中華思想界已2000多年──《道德經》實在是一極不平凡的著作。
宇宙天地窮蒼之間,有一股超越眼前的力量
重要的是,整部《道德經》的精髓可能在其開首一句中已可窺見不少,若能將之再三細味,可能已隱隱然可為整部《道德經》勾劃出一個粗略的輪廓。以筆者之見,那被稱為群經之首,早在《道德經》寫成至少1000年前已出現的《易經》,是印證着在中華文化的血脈中,是有着一股信念,就是在宇宙天地穹蒼之間,有一股超越眼前和人類知識所及的力量,而若我們能對這股力量有所體會和了解,可能已足以對宇宙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息息不滅的循環變化有幾分的窺探。以筆者之見,《道德經》可謂承傳了《易經》隱含的信念,但又同時將這信念帶到另一層次。
值得留意的是,《易經》所含意着的那股超越眼前的力量一直沒有名稱,而老子可能是第一個將之命名的人,並稱之為「道」。據筆者的理解,老子認為儘管這股力量是遠超於人類的智慧和認知範圍,不過若修為夠高的話,也可能可以「說一點」。道是「可道」的,但卻不能用一般人認知的方法去道之。這亦引伸到《道德經》的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這股的力量並非全不可名的,但卻不能用一般的觀念去名之。在《道德經》內,我們見到老子提及了不少他對水、山、木等各種自然現象的觀察,大抵老子的策略之一,就是借助各種自然現象去令讀者能對「道」這個抽象無比的概念有所「感悟」吧?
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做可做,非常做
最重要的是,根據以上的詮釋,那麼宇宙間可能確是存在着一股不能以一般人類認知去道和名,但又無比龐大的力量。從這角度看,那麼香港的未來的一大變數之一,可能就是取決於香港人對目前情況的回應能否跟這股「道」的力量配合,或甚至得到它的眷顧和祝福。
值得留意的是,老子這個「道」的概念,是隱隱然跟西方哲學上「自然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概念有幾分吻合。自然秩序的概念,是對比於人造秩序。毋疑,有些秩序是可以人為地以工程方式「打造」的。不過,現象愈複雜,牽涉的變數愈多,打造就愈困難,而但凡是靠人為打造,又未能跟周遭所有自然衍生的事物相配合的東西,往往都只可維持一段時間和不能持久。
以筆者之見,國際大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都是一些只能由自然秩序力量成就的東西,不能靠打造而來的。不過,話得説回來,不能靠打造而來,也並不表示香港要做真正的國際大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我們是沒有什麼可以做。借用《道德經》的文字,竅門就是「做可做」,但「非常做」。筆者下回會再談。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9
聯繫作者:Gudordi@prot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