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大帝國的共存、對峙與競爭,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地球面對的各種可持續發展問題,愈來愈急需全人類去協力解決;期望美中兩國能增加合作,共同維護地球家園與全人類和平,盡大國的責任與義務。
「復」卦給我們的整體啟示,就是「有過則改、親善向善、屢過屢改、合而不流、從善而行、擇善固執,若執迷不悟,則凶。」應用這個原則去分析世間事物,尤其是如今的國際大勢,中美博弈的結局,一目了然。
美國境內上空出現氣球,被華府懷疑用作中國間碟用途,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因而宣布押後訪華行程。中國外交部表示,飛艇屬民用性質,對事件表示遺憾,將確保雙方持續溝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在即,國務院透露擬與中方討論俄烏戰及雙邊談判的事宜。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與美方開展溝通合作,這次會否為中美關係帶來曙光?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2月擬表決禁止使用TikTok。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TikTok是一個內容開放的平台,但美國仍死心不息制裁,源於日益衰落的文化自信。
21世紀的中國崛起,現正造成主導世界400多年之久的西方中心主義,逐步演變成今天東西方之間相持不下的大致均衡。對於中國的成就,美西方不可能給予中國肯定,鼓勵和掌聲。
我們《易經》的智慧是公元前1050年已存在了,距今3000多年。相比之下,Graham Allison在2012年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相差了5000多年!中西文化高下立見,也解釋了為何中國必勝。
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美國着重外交而忽略本地經濟,與中國不斷擴大經濟夥伴圈形成強烈對比。這是香港發展的契機。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居安思危,我相信中央正全力在備戰中,過去幾年的封關,正是深謀遠慮、養精蓄銳、調配內部資源的最佳時機。許多普通民眾,只沉醉在過去經濟奇蹟的成果,可能還沒有覺察到內憂外患的危機。
美國銀行家勞倫斯庫恩寫《江澤民傳》冠以「他改變了中國」的書名,這個評價絕對不低。江澤民生前四度來港,維港兩岸不少地方留下江主席的足跡,不少香港市民猶記得他的音容笑貎。
近年中美頻頻傳出經濟上將會脫鈎。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中國與西方世界脫鈎,將致世界大蕭條,而美國比中國更吃虧。但中國從無意與世界脫鈎,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近日,國際峰會接二連三地舉行,中美領導人亦首次面對面會晤。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北京大獲全勝,而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已失敗收場。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如何進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美元首結束面對面會晤。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急需調整,而美國軍事無力阻礙中國收復台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11月14日)乘坐專機抵達印尼峇里島,出席在當地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同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談,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與習近平的面對面會晤。
過去40年的全球化分工,更成功地創建了效率極高及十分複雜的生產供應鏈,一環扣一環,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足以構成重大影響。若中國與美西方經濟脫鈎,會對全球生產力帶來什麼影響?
香港跟西方國家保持聯繫、發揮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是為內地服務;香港成為了國家金融體制一部分,中美互鬥,香港無能為力,但我們固有的優勢必須保持,這是香港和內地城市最大的分別。
佩洛西訪台事件改變了中美格局,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台灣政策法》,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上合組織發展日升,美國實施的制裁不易成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過去5年多,自從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來(2021年換上拜登),美國在全球範圍主動出擊挑事,世界形勢大變。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上假消息大量充斥,互聯網被武器化。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只有中國的動員能力、組織架構和志願機制,才容許重慶山火這樣的救援行動得以有效落實。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也只能在美國發生,為着在中期選舉爭取選票,毫不考慮公平原則而無限印鈔。
美國欲通過晶片法案來壓制中國科技崛起。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十四五」規劃重科技發展,希望突破重圍,而香港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發展,應該如何配合?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亞太各國均希望維持台海現狀,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衝突,佩洛西訪台明顯沒有與諸國商議,在外交上並無尊重亞太盟友。佩洛西訪台增加亞太盟友的外交成本,打破身處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抵消美國在亞太各國的威望。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7月28日)晚應約與拜登通電話,這是拜登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兩國元首的第5次交談。新華社報道,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率溝通和交流。
對於太平洋島國而言,美中競爭對這些島國有利,因為雙方都向該地區注入了更多的投資和人道主義援助。然而,鑑於太平洋島國的意見並不一致,以美國為首的盟國試圖對這些島嶼施加更深層次影響的嘗試,可能十分複雜。
中美角力持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一直帶頭違反世界秩序,相反中國跟從世界秩序成為得益者。他又認為,美國現有基礎正不斷消失。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實屬姍姍來遲,它是值得歡迎的。在列出中國對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所構成的一長串政策挑戰之後,接下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制定出一個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戰略。
毛澤東在84年前,1938年5月30日發表的《論持久戰》,現時重新閱讀其論述,同樣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與和平之間如何抉擇的認識,可以堅定我們對人類發展前途和命運的信心。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認為,美國社會很難接受通脹再失控,經過加息和「縮表」雙管齊下,貨幣市場上的熱錢會逐漸消退,股市亦難再開「資金派對」。
如果中國一旦被美國迫上戰場,又或遭受能滅頂的制裁時怎麼辦?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中國的對手也不是周邊國家,必須果斷地對美國進行「核打擊」。
未來的50年,中國跟美國、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會愈來愈大,這是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中國必須努力防止西方對我們關上大門。因為沒有開放,就沒有今天的蛇口;沒有今天的深圳,沒有今天的中國。
俄烏戰爭引發國際制裁俄國,中國親證美國陣營肆無忌憚地摧毀另一個國家的危險行徑。雖然俄國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中國和印度,但發展中國家一同拒絕選邊站,表明生活素質比意識形態更重要。
近日美國明確指出,如果中國拒絕合作制裁俄羅斯,就難保主權和領土完整。另外又不打算歸還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提出三招可抵抗美國威逼,一齊聽聽。
中美脫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單在大部分領域會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細讀國家的「冷現實」同時,亦令人衍生兩點反思。
儘管在俄羅斯入侵下所有人都譴責軍事行動,但無論是美國前軍方人員、國會議員都曾經質疑,北約東擴引起俄羅斯憂慮,是引發衝突的原因。為什麼?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與俄羅斯在美國滲透的影響力有關。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此前楊潔篪亦與沙利文會談。雙方會後報道反映兩國的側重點明顯不同:中國更重視美國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而美國更重視中國如何處理俄烏衝突。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