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復興是持久戰和接力賽 別無他途
毛澤東在84年前,1938年5月30日發表的《論持久戰》,現時重新閱讀其論述,同樣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與和平之間如何抉擇的認識,可以堅定我們對人類發展前途和命運的信心。
毛澤東在84年前,1938年5月30日發表的《論持久戰》,現時重新閱讀其論述,同樣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與和平之間如何抉擇的認識,可以堅定我們對人類發展前途和命運的信心。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認為,美國社會很難接受通脹再失控,經過加息和「縮表」雙管齊下,貨幣市場上的熱錢會逐漸消退,股市亦難再開「資金派對」。
如果中國一旦被美國迫上戰場,又或遭受能滅頂的制裁時怎麼辦?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中國的對手也不是周邊國家,必須果斷地對美國進行「核打擊」。
未來的50年,中國跟美國、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會愈來愈大,這是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中國必須努力防止西方對我們關上大門。因為沒有開放,就沒有今天的蛇口;沒有今天的深圳,沒有今天的中國。
俄烏戰爭引發國際制裁俄國,中國親證美國陣營肆無忌憚地摧毀另一個國家的危險行徑。雖然俄國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中國和印度,但發展中國家一同拒絕選邊站,表明生活素質比意識形態更重要。
近日美國明確指出,如果中國拒絕合作制裁俄羅斯,就難保主權和領土完整。另外又不打算歸還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提出三招可抵抗美國威逼,一齊聽聽。
中美脫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單在大部分領域會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細讀國家的「冷現實」同時,亦令人衍生兩點反思。
儘管在俄羅斯入侵下所有人都譴責軍事行動,但無論是美國前軍方人員、國會議員都曾經質疑,北約東擴引起俄羅斯憂慮,是引發衝突的原因。為什麼?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與俄羅斯在美國滲透的影響力有關。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此前楊潔篪亦與沙利文會談。雙方會後報道反映兩國的側重點明顯不同:中國更重視美國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而美國更重視中國如何處理俄烏衝突。
中美關係多年來經歷風風雨雨,我們仍然要相信未來會更好嗎?科大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表示並不樂觀。他呼籲港人要做好準備,迎接中國GDP超越美國後的中美關係不穩定。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3月18日)晚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兩國元首就兩國關係和烏克蘭局勢等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均同意盡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美方則重申無意打「新冷戰」。
50年後的今天,雖然若干領域的合作仍在繼續,隨着動態競爭的加劇,中美兩國合作已經全面萎縮。雙方均以愈來愈消極甚至敵對的態度看待對方。然而,在內心深處,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仍存在一種固有的吸引力。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紀念《上海公報》大會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美應當從《上海公報》中汲取更多智慧,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指引,努力找到新形勢下中美的正確相處之道。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美國不應以意識形態劃線和滿足國內部分利益團體的需要,將中國樹立為假想敵。
今年虎年的立春八字五行欠火與金,術數名家文相濡分析此情況下的流年表現,並講解今年的天干地支,其中有何預示,又會對世界局勢的轉變有何影響。
與其說中美關係的現狀是一場新冷戰,不如說是一種「熱和平」──中美關係互動的強度以激烈的言語指責對方為標誌,但也以不斷升溫的貿易、投資和旅遊為標誌。
如果中國有意與美國進行全方位的比併,就不可能任由美國的經濟活動可以如常進行,而自己卻要時不時受疫情制約,如果病毒的毒性出現進一步的減弱,那中國是否應該考慮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即便「一球兩制」是難以避免的結局,我們更不應該從「半融入」的狀態中退守,放棄尋找普遍認同的價值,我們必須與世界相融相知。在2022年這個歷史的轉捩點,我們需要突破與創新、信心與希望、敢想與實幹。
美國總統拜登月前召開全球民主峰會,被視為抗衡中國的手段。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美國民主制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反而突顯中國管治模式在處理不同社會挑戰的優越所在。一起聽聽劉教授的分析。
處於失衡和失序的時代,世界要聚焦於社會再平衡、發展再平衡、生態再平衡、競爭再平衡及民主再平衡。不要介意何種治理模式,而在於什麼治理模式更有助於實現更加平等的社會和確保個人的自由。
在這個失序和失衡的時代,如果我們聚焦於平衡,其實不需要刻意再去追求什麼樣的模式,而應該關注這個模式本身是不是真的能夠給我們每一個人帶來自由,能不能讓每一個人參與到我們的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之中。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
中國超音速導彈神秘環繞地球一圈,軍事突飛猛進,令世界驚訝。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台灣處境更岌岌可危,美國準備放棄台灣。一起聽聽雷教授分析。
兩位美國學者認為中國不是一個永遠上升的國家,其機會之窗也不會長期敞開。他們要求大家重新審視,以「修昔底德陷阱」角度分析今天中美衝突成因是否貼切,並提出一個新的視野,即陷入衰退階段的中國會帶來怎樣影響。
「軟實力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正與中國進行一場冷戰」是糟糕的想法,認為對歷史不利,對政治不利,對美國本身也不利。
台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鼓勵下,在台海問題上的言論和行動都變得更無顧忌,為幾十年來所未見。美台押注大陸不敢武統,但言論和行動上卻是在迫解放軍動手,「台獨」勢力勇字掛心口,這才是台海最大的危機。
美國人收集情報從來都有一手,如今發覺對北京的意圖弄不清楚。估計中情局將會更積極地吸納新的一批尤其是年輕港人加入這個「中國任務中心」,潛伏下來繼續反中亂港。
最近中美關係表面上出現轉機,但孰真孰假?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金權力量的角力,令美國政治呈現更不穩定和極端化的政策;另外,美國大小動作頻頻,危害中美和平,包括五大代表,值得留意。一起聽聽霍詠強的分析。
新一輪談判未開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已表明無意加劇兩國的緊張關係。美國今次要談的內容,很可能會包括:一、全面削減雙方的關稅;二、開放讓中國購買一部分之前被禁的高科技產品。
過去幾年,中美掀起科技戰,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從中能擔任什麼角色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應配合國家政策,做好未來的五年規劃,對接好國家及大灣區的科技發展規劃。一齊聽聽教授如何分析。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