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
全國政協會議周四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致開幕辭強調,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前任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接受傳媒訪問,沒有排除再度參選特首的可能性。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美國傳媒引述美國駐港前總領事唐偉康表示,北京的行為未來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難有突破性進展。他認為未來中美關係之路不好走,會有更多分歧,難有突破。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他認為西方並不理解中國,原因是西方一直忽視了中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現代性。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美國總統大選揭開戰幔,無論特朗普或拜登勝選,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國之音走訪多位專家,分析下任總統究竟應該視中國為競爭者、對手還是敵人?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史提芬‧威爾特海姆在《紐約時報》撰文,指80年前美國準備參加二戰時,作出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抉擇:美國不僅要追求軍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更要在未來長期保持這種地位,美國亦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再次發出警告,指中美必須為日趨激烈的競爭訂立「交戰規則」,避免逾越雙方可容忍的界限,否則將重蹈當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
曾任《信報》總編輯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是真的」,並指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擴張軟實力。
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之時,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24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五角大樓已準備好對抗中國〉的署名文章,稱美國正在全面加強國防實力,以應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威脅。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一表示,總統特朗普改變了美國以往的對華綏靖政策,並要確保下一個世紀不是「中國世紀」。他又說,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捕的事件,使他對美國能改變北京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不感樂觀。
鄧小平之後,何時會再出現另一個有同等遠見、胸襟闊大、和當機立斷的國家領導人?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的修正?而祖國的最終和平統一,以目前台海兩岸的發展去推算,多政黨共存治國是無可避免的。
北京政府卻沒有李光耀那麼實事求是,沒有老老實實告訴香港人,北京能給香港人的,只是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指導式民主,由中國共產黨在背後拉線,而不是以個人意願為依歸的,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圖片展」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展覽展出300多幅歷史圖片,包括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人物及事件的圖片,免費入場,展期至本月14日(周日)。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