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童年廣場的冒險教育

粘巴達老師帶領着孩子在自然裏冒險學習,對孩子來說都是新的體驗和經歷。

有朋友分享了一段短片,短片中有兩個小孩,在一個約兩平方米,圓形的小水池內玩,池水是泥漿黃色的,我家孩子稱之為朱古力水,水池邊都是泥巴,水池一邊有一塊長條形的木板,木板靠在一間小木屋,斜放在水池旁,像是用作滑梯之用。兩個小孩在水池裏又跳又跑,有時會爬上木板上滑下來,他們會玩到全身都是泥漿,但卻玩得很開心自在。這就是粘巴達假日學校的童年廣場,這樣我回憶起我在2015年時,到台灣浪遊時也到過此地,並且露宿一宵的體驗。

童年廣場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最自然的遊樂場,這裏讓孩子以最簡單的自然物,去創造自己的遊戲,例如段一所提到的兩個孩子,水、泥巴、木板三樣簡單又自然的東西,便構成好玩一個體驗遊戲了。

冒險學習 粘巴達老師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本叫《森林幼稚園》的書,內容講述一個叫粘巴達的老師,帶領孩子在自然裏冒險學習的故事,印象非象深刻。在全人中學當義工的日子,知道其中一位老師是巴粘達的侄兒,又是副校長的好朋友,於是便介紹我到童年廣場參觀,認識這位景仰已久的粘巴達老師。

記得書中的粘巴達是一位男老師,在幼兒教育的領域,男老師是很少有的,他很喜歡帶孩子去小溪去學習和遊戲,他認為小溪是最好的老師,這點與自校以自然為師為核心理念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一直想拜會這所與別不同的幼稚園。

後來得知,森林幼稚園已由另一個人接手管理,並且改名,教育理念仍然一致,而粘巴達老師則轉而開辦粘巴達假日學校。早期的假日學校是流動的,一如創辦自校前的自然協會一樣,以大地為教室,以郊野為學習場所。但在2011開始,在新竹竹北一處農地定下來,建造了一座名為「兒童廣場」的兒童樂園。

那時,朋友開吉甫車找,他也是第一次前往,而入口是那麼平凡而不容易發現,所以我們開車路過而不知,最後還要打電話問清地點才找到。入口只是一片泥地,沒有很大的招牌,似乎也不希望路人隨意進入。到達時粘巴達老師帶着7、8歲的孩子在等待我們。書中的粘巴達是一位年青老師,但真人卻已是為人父親的中年人。也對,看《森林幼稚園》,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呢!其實粘巴達是他的外號,一如自校的自然名稱。

文化保育 台語對話

他和孩子對話,大多是用台語溝通的,他表示堅持要以母語和孩子對話,這是一種文化保育。這觀點曾在高雄美濃客家村的年青人交流時,有相類似的想法;在花蓮,也曾聽過阿美族長老,也表示過母語是民族文化的根源,要好好保護。早期在台灣,國民黨以高壓統治人民,不許學生在學校講台語或客家話。到今天,國語成了主流語言,自小便懂母語的人愈來愈小,所以當時美濃的年青人,很羨慕香港人仍然能在母語的環境中長大,很自然地用廣東話溝通對談。不過,香港教育界也面臨普通話的挑戰,儘管普教中對中文學習的效果不大,甚至影響思維的鍛鍊,但香港政府似乎是不願接受這一事實,繼續推行普教中的政策。當知道粘巴達對母語的執着,由衷地欣賞和尊敬他,那份對文化根源保育的執着。

回歸自然 戶外課室

踏入童年廣場,沒有宏大的建築物,只見有一個木及竹搭建的棚,也不是那種很堅固和華麗的感覺,反而有一份粗糙簡樸的自然美,整個廣場幾乎找不到任何一片石屎地,全是泥地,就連用作教室的木棚,也是泥地,徹底地回歸自然,任孩子在泥地上玩。入口的右邊有一間較大的木棚,似乎就是教室,裏面有黑板,相信是上課用的,但又像是很常用的樣子,相信孩子大部時間都是在戶外玩。木棚旁邊有一棵大樹,樹下垂掛兩堂木繩梯,可讓人隨意攀爬,我當然立即試玩。

廣場另一特色,是有很多椅在大樹或大木樁建設的高腳樹屋,有兩層的,也有三層高的,感覺是很簡單,沒有太多的修飾,不像華德福學校的小木屋,蓋得美觀又堅固。粘巴達老師曾希望建成更堅固耐用的,但後來發現這麼簡陋,反而更具教育意義,他們會和孩子一起搭建這些小木屋,對每一批新的小朋友來說,每次搭樹屋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和經歷,若蓋得太好看或太堅固耐用,反而會不捨得拆掉,那便難以有新的開始。或許因為這種價值感,廣場內的建築都是簡樸而實用,感覺是可以因需要而更改。

廣場內很多簡單好玩的東西,是粘巴達圖打造的田野童年幻想王國,除了高腳木屋之外,還有茅草屋、環保廁所、大沙池、生火區、茅草迷宮、苦楝樹盪鞦韆、泰雅盪鞦韆、木工教室、大土丘、廚房竹屋等,粘巴達理想是恢復台灣70年代,孩子在山野農田之間,自由自在地玩的環境。童年廣場可以玩的事情很多,這裏可以讓孩子跟土玩(家家酒、泥巴大戰)、跟火玩(野炊、烤蛋)、跟水玩(潑水大戰、踩水)、跟風玩(紙飛機、風箏、旋轉蛇、飛蝶)、跟植物玩(做竹槍、爬樹、樹葉偶)、學習民俗技藝(打陀螺、放風箏、布袋戲、扯鈴、踩高蹺)、烹飪煮食(烤披薩、煎蛋、白煮蛋)、去冒險探索(在溪海玩田野探險)等,真是多姿多彩。

親身體驗 樂在其中

後來,我們一起吃晚餐,我表示我有帶齊露營用品及營幕,希望在童年廣場露宿一個晚上。粘巴達最後答應我的要求,讓我一個人待在童年廣場。晚上,我在其中一間高屋上搭起內帳,在沒有燈光的晚上,在童年廣場內是真的很黑,我到處探索晚上的童年廣場,後來在一間木棚內,找到用鐵罐做的營燈,點上蠟燭,煲了一壼熱茶,在廣場內享受那片寧靜,在想像香港孩子,也能有這片空間多好!一個具備自由、簡樸、創意、原始的玩樂空間。

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