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是拼經濟,李慧琼強調:「三中全會的訊息清楚不過,就是要改革。而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分子,必須要理解到世界環境一直在變,國家發展迅速,我們應當怎樣乘着國家改革的東風,飛往一個新的高度?」正如國家領導人常常說,港人及商界人士都是國家及香港改革事務中的參與者、貢獻者,最終也將成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鞏固國際化優勢 併船出海創盈利
對於近年不少言論指香港國際化優勢減弱,李慧琼認為只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發布的不實言論。她建議組織商界、民間團體到海外不同地方交流,讓當地媒體、市民知道香港第一手真實情況,另外亦可以邀請更多海外朋友親身來香港旅遊、就學。
李慧琼看到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很努力舉辦大量盛事,並邀請不同的領袖人物來港出席金融、科技各種論壇,以及體育、音樂、設計等盛事,她提出:「往後加大力度用好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HKETO)及投資推廣署(InvestHK)的海外聯絡點,增進具有輿論影響力人士對香港的認識。希望能吸引更多新的海外資金,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之外,我們還可結合國家的倡議,致力爭取一帶一路、東南亞以至中東等多元化資金來源。」
最近CEPA再一步放寬,李慧琼期望更多國際企業可以透過CEPA走進內地尤其是大灣區,跟中國及香港企業一起併船出海,讓我們能借東風提升盈利能力之餘,又可以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
吸引國際IP來港 打造創科產業生態圈
香港作為國家最自由開放的一個城市,李慧琼認為除了保持國際化特色、聯通世界以外,第二個重點,就是要用好我們一直大力推動的創科產業。「十四五」規劃中清楚確立香港定位八大中心,有4個傳統領域,4個新興領域。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發展」為主軸,着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又提出以100億元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李慧琼認為推動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結合大灣區優勢相互擴容等,有利創科產業生態圈發展。
另外也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吸引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香港發展,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創科中心及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李慧琼相信可以透過優化香港的人才計劃,提供專業服務及居港權、生活及子女教育配套,可吸引國際IP創作人才來香港開拓業務,甚至留港安居樂業下謀發展。借力香港這個聯通世界及中國的平台,讓內地創意產業文化走出去,國際創意產業文化走進來香港及灣區經濟中去,兩岸互補。
倡設未來人才清單,解決人口經濟結構轉型挑戰
回應《施政報告》提出要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李慧琼指出:「要知道香港正在面對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加上經濟結構轉型,勢必要藉着吸引國際及國內不同行業的高端人才來港留學、就業、創業,豐富人才結構,從而貢獻國家發展。」她非常支持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高才通」院校名單,加入13間海內外頂尖大學,以及根據八大中心的需求更新人才清單。民建聯特於10月中開辦「人才高地辦公室」,回應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要求。
高才來港簽證機制雖已優化,唯似乎暫時仍有錯配之虞,有行業長期缺才,有些高才卻未就位。李慧琼指,「政府培養人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動經濟發展,如果我們培養人才,是不能夠配合經濟的需求,實在有點浪費。」故此她非常支持政府制定「未來人才需求清單」,並提倡:「研究型大學與應科大應該有個分工,我們甚至可以直接按企業需要設計課程,再配合企業到職實習,實現高端人才人盡其才」、「比如航運,多數人只往低處想,只知道香港航運吞吐量跌出十大,卻未曾往高處看,拓展海事法律等高端航運人才課程,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李慧琼議員將擔任灼見名家十周年論壇嘉賓,屆時會出席論壇做分享,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購票: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424456
十周年專訪系列:
- 10周年專訪|陳坤耀教授:提升大國實力有兩大基石
- 10周年專訪|唐英年:致力打造西九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中心
- 10周年專訪|識變求變 李慧琼:善用香港優勢 集聚高端人才拼經濟
- 10周年專訪|譚新強:國家發展不是炒出來 市場分配資源效率最佳
- 10周年專訪|中國放大招救市 單偉建:政策空間足夠大 斥數萬億也有餘裕
- 10周年專訪|中美角力 資金何去何從? 陳繁昌教授:現在是投資中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