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豈有「茶飯」似舊時──香港的舞台藝術出口可否「不雨棠梨滿地花」?

豈有「茶飯」似舊時──香港的舞台藝術出口可否「不雨棠梨滿地花」?

能「得道」,極不容易,要三世修行,五世為人,且看香港舞台藝術的台前幕後持份者,能否把握良機,在一番努力後,十年以後,「不雨棠梨滿地花」,在外國、在大灣區,都排滿香港的舞台節目。

李偉民 作者: 李偉民
2020-09-12
下里文人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不雨棠梨滿地花中英劇團創意經濟大亨小傳大灣區守株待兔流行文化海豹劇團科技經濟舞台藝術出口西九戲曲中心進念.二十面體風韻猶存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香港管弦樂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話劇團高雅文化
香港許多劇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例如1977年有香港話劇團。
香港許多劇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例如1977年有香港話劇團。
0
SHARES
228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因新冠肺炎,藝術家窮上加窮。我認識一個音樂師,因為肺炎疫情,賦閑在香港,但是香港市場小,哪裏夠工作?於是,他咬緊牙關,寧願面對隔離14天的痛苦,也決定飛去北京,結果,立刻接到工作,生生猛猛。藝術家,再不能只集中一個市場!

「守株待兔」,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個農夫在樹下休息,這時,一隻兔子跑過,撞到大樹被擒,農夫得享大餐,此後,他不再辛勞耕種,只等待另一隻兔子出現。

過去,香港有四大經濟支柱:金融、貿易、物流、旅遊;除了金融仍「風韻猶存」外,其他都進入「滯後」狀況,貿易跑去網絡進行、內地大型的物流港變成競爭對手、旅遊又引起部分人不滿,激發對遊客的矛盾。

香港是一個比彈丸還小的城市,沒有天然資源,如果我們經濟上繼續以老行業去維持,只會吃老本;發展新行業,是香港人自救的出路。

全世界的城市正邁向「科技經濟」和「創意經濟」。科技,我不在行。創意行業能夠「創匯」的,可分「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兩種,這些文化,常分為四類:

(一)生活文化:如烹調

(二)設計:如服裝、珠寶設計

(三)娛樂:如流行音樂、電視、動漫遊戲

(四)藝術:如管弦樂、舞台劇、芭蕾舞。每個類別,寫數千字還不足夠闡釋,所以,今次集中談舞台藝術的出口。

香港的舞台藝術過去的發展是紮實的:

  • 當內地藝術發展或停或緩的時候,香港的舞台,從四十年代至今,由粵劇和話劇領軍,滾滾湧動,永不停息,基礎是穩固的。
  • 香港許多劇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例如1977年有香港話劇團、1979年有中英劇團和海豹劇團、1982年有進念.二十面體,全部是現代行政管理。
  • 香港演藝學院於1984年成立,專門培養表演藝術人才。在2020年,它的表演藝術學科,更升至全球第七位,所以,香港這方面的人才是全面而優秀。
  • 場地方面,1962年香港大會堂落成、1977年香港藝術中心成立、1989年香港文化中心啟用、2019年西九龍文化區的首座場館「戲曲中心」正式開幕。香港公私經營的表演場地,約30多處,反映出香港的舞台節目的豐收,水準當然有高有低。

中英劇團演出的《大龍鳳》。

不過,香港的舞台藝術的未來,面對以下掣肘:

  • 大部分的藝團和節目,都是政府直接或間接支持,換言之,這些活動的「財政自立性」並不高,我不是說這些活動要脫離政府資助,但是,可以看到香港的藝團以及節目頗缺乏產業化、市場化和靈活度。
  • 由於民間的投資或捐助者,嚴重不足,很多類型,特別是大型的舞台項目,缺乏資金去實現,舉個例子,凡超過數百萬的製作,要找資金,困難重重,而巡迴演出,卻必須龐大資金。
  • 香港商業劇團不多,而非牟利劇團又不可以和別人分享利潤,所以,要這些非牟利劇團去打拼商業市場,會有技術和心理難度。
  • 我們的話劇以廣東話為主,故此,海外市場初時有限,如果吸引外面觀眾來接受,則必須是高素質的東西;而劇本更非常重要,在編劇的培訓上,要加大力度,才出產到有「品牌效應」的內容。
  • 最具潛質的是大灣區市場,不過,內地對節目的審批標準非常嚴格,如何打開一條「往來順意」的經營輸送帶,非常關鍵。

中國目前有兩大藝術市場:北京和上海。而國家的南端,仍未出現一個國際級的文化圈,香港要把握機會,聯合大灣區的十個城市,打造一個「三足鼎立」的市場局面。這不是一個空想,大灣區有以下強項:

  • 人口約7000多萬,收入富裕,具消費力,而且很多懂廣東話;
  • 在各地區政府的努力下,良好的劇場「硬件」已初步形成,現在要的是「軟件」,即既受歡迎又高水準的節目,吸引觀眾;
  • 由於地域接近,香港劇團到大灣區演出,可以坐車,或不用在當地留宿,成本較節省,於是巡演的靈活度大增;
  • 區域內文化較為接近,所以香港劇場的內容,較容易被接受。

目前香港和大灣區的舞台文化交流,亦算正常;不過,主要是 「G」(government) to「G」,即政府和政府交手,不是民間主導,或以「創意經濟」作為軸心思想。當然,目前這些演出,如用商業運作,虧本的機會頗大,願意投資的人很少;不過,在另一方面,香港的流行文化演出如歌星演唱會,卻早已打開了大灣區市場,他們有純熟的運作系統,把娛樂南北貫通。所以,舞台藝術,除了「交流」外,我們的課題是如何把商演活動的經驗轉移,令藝術「產品」化,走出香港,去到外面,實踐市場和產業力量。

和大灣區的朋友討論,他們的反應如下:

  • 「我們舞台藝術的投資者也不多,很多時候,都是政府及有關的資金支持,如果在財政方面,香港也有投資者,則可以分擔開支,『搞大』個餅!」
  • 「我們也看過香港各大小藝團的演出,很多具潛質,但仍未達到精美的級別,故此,要把它們再改良,然後進入大灣區,才有把握吸引觀眾;此外,兩地意識形態不一樣,劇團或須調節內容,才可以順利審批。」
  • 「我們較為喜歡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芭蕾舞團的節目,他們達到國際水平,又沒有語言障礙問題,但其他藝團的節目,恐怕要進一步提升,才容易建立市場的觀眾群。內地開放後,國際藝團也常常來大灣區演出,觀眾愈來愈挑,節目競爭將會劇烈。不過,我們也要承認,大灣區觀眾的素質和欣賞能力仍和京滬有一段距離,這需要時間來沉澱,所以目前市場並不易經營。」
  • 「香港的舞台品牌效應,仍然不足,例如我們要求一些『大紅』的節目,包括適合一家大小的合家歡元素,或青年人的潮流口味,都不容易找到這些級數的節目。」
  • 「內地愈來愈形成大國文化,雖然香港藝術另樹一格,但是,如不在內地市場上早點落腳,恐怕很快和香港電影一樣,會被邊緣化,因為內地精采的節目,一天比一天多。」

以上挑戰,不能只交由政府去克服,這是舞台藝術全行要立刻行動,共同打拚。

現今,想打開外面的舞台藝術市場,香港要具備四大條件:

  1. 資金——這是最難解決的,香港文化產業的投資者太少,故此資金缺乏,商業贊助有限,但是,觀眾卻喜歡看大型及精美製作,像香港芭蕾舞蹈團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這種叫好又叫座的卓越演出,所費不菲;希望香港有商會能夠發起「香港藝術經濟基金」,集腋成裘,為香港推動創意經濟來集資,否則,還是主要靠「政府錢」,則商業劇場產生的機會依舊很微。
  2. 香港「可接受水平」的舞台人才是足夠的,現在缺乏的,是更多的大師來領軍。不過,香港100年來,是中西薈萃的地方,「洋為中用」,在其他行業,極為普遍;故此,部分節目可加進海外以至內地的頂級人物的互動,從而擦出精采的火花。另外,部分作品為了市場和國情,內容可能要調整,但是,我們的舞台藝術界,又會否靈活適應?
  3. 在外國,要尋找外面的演出機會,藝團或藝術家一般會找「經理人」(manager)或「代理人」(agent)。經理人多是獨家的,他們為所屬的藝術家服務,在全球尋求演出機會;而代理人則以「件頭」形式,為藝團和海外劇院配對適合的節目。在香港,manager和agent寥寥可數,沒有強力的中介人在運作,便很難推動香港作品外銷,故此,在這行業的發展前期,政府可以對中介服務補貼,鼓勵多些人願意入行。
  4. 最後,是我們舞台藝術產品在推廣和宣傳的老練,目前都不足,許多這些應該是「專業」的工作,仍是停留在「NGO」(民間團體)或業餘的運作水平。外訪演出,最考功夫是如何能夠把門票全部賣出,這真是一門大學問。舉例來說,內地的大型「商演」,要靠「大腕」(大明星)才賣座,香港很難用這方法打開市場,我們可否從市場學來看,針對具探索性的「民營小劇場」,成本較輕,先爭取及累積一班年輕忠實觀眾?

有人擔心,如果節目外演,誰會坐高鐵或飛來香港看節目?這個擔心,言之尚早,因為我們談及是兩類不同的觀眾:來香港看節目的一群,時間較為充裕,同時抱有旅遊的目的;而在外地看香港節目的,以當地的大眾為主。如以節目來分類,香港節目如果能夠吸引外面的人專程來看的,應該是一些國際著名表演或本地”long runs”(長演)的節目。倫敦許多著名音樂劇,便是這一類long runs,他們做了數十年,還停不下來;而我們出口的,應會只是一些在香港演出十場八場,然後可以在外面的城市,每個地方只有能力演一至兩場的那類,這些叫做”re-runs”(再演),Pavarotti的音樂會,便是最成功的re-runs。聽說香港有一個叫「綠葉劇場」,這群年青人在內地,也是這樣re-run經營的。

假若夢想成真,香港的舞台藝術節目,大大小小,終於「有手有腳」,可以經常往外面演出,它帶動的不單止是舞台行業的產業化,還帶動藝術運輸、保險和融資等其他相關行業,故整個社會得益者眾。

能「得道」,極不容易,要三世修行,五世為人,且看香港舞台藝術的台前幕後持份者,能否把握良機,在一番努力後,十年以後,「不雨棠梨滿地花」,在外國、在大灣區,都排滿香港的舞台節目。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如何出產國際級指揮家?一年飛300天的年輕廖國敏讓懶人無地自容香港如何出產國際級指揮家?一年飛300天的年輕廖國敏讓懶人無地自容
  • 無情舞台有情人—「AO歌王」楊立門從添美道高官到歌手的酸甜無情舞台有情人—「AO歌王」楊立門從添美道高官到歌手的酸甜
  • 盡收香港上世紀百年中樂發展──吳贛伯《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管評盡收香港上世紀百年中樂發展──吳贛伯《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管評
  • 從羽扇綸巾到青龍偃月刀——京劇老生唐文華專訪從羽扇綸巾到青龍偃月刀——京劇老生唐文華專訪
  • 指揮家廖國敏:音樂家是傳遞訊息的人指揮家廖國敏:音樂家是傳遞訊息的人

0

李偉民

資深律師;閱歷豐富文化藝術工作者,包括編劇、電台主持、話劇出品人、舞台監製、報紙、雜誌、網媒作家。作品有《活得更風騷》、《共罪命鳥》、《毗陀羅咒》、《被告:香豌豆》、《佬文青律師》、《佬文青的藝述》、《風流不被雨打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不雨棠梨滿地花中英劇團創意經濟大亨小傳大灣區守株待兔流行文化海豹劇團科技經濟舞台藝術出口西九戲曲中心進念.二十面體風韻猶存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香港管弦樂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話劇團高雅文化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與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因行政長官選舉看法不同引發隔空論戰。(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梁振英:無論協商或選舉,都要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