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繁榮富足,什麼都不缺,就缺「愛」。
生活在世間,何者幸福快樂?何者令人苦惱?其實,有豐富的愛心,凡事為人着想,樂於奉獻付出,就會獲得眞正的快樂;假如欠缺愛心、貪圖一切,千奇萬疑,就會百病叢生。
富有不等於快樂
佛陀在世時,有位富甲一方的富翁,平時很吝嗇,疑心身邊的每個人,連妻兒都嚴加管束。更遑論僱請的傭人,更是苛刻以對。
日子久後,他的親朋好友都受不了,連妻兒都離他而去,家中的傭人也無人留下,只有他獨自生活在孤寂中,當然不快樂;他卻不知道不快樂的根源何在,還是每天痛苦地守着財產;貪、瞋、癡、慢、疑佔據了他的心,有一天終於病倒了。
佛陀知道後,親自到這位慳貪的富翁家中,為他開解人生的道理。富翁一見佛陀的親切慈愛深受感動,趕緊合掌恭敬地說:「佛陀,我全身都是病,將不久於人世。」
佛陀說:「你的病確實不是世間醫藥可以治癒!」
他說:「佛陀,我到底得了什麼病?」
佛陀說:「你的心中欠缺慈悲愛念,若要醫好身病,獲得幸福,只有將深埋的愛心發掘出來。」
佛陀離開之後,這位慳貪、孤單的富翁靜靜地思考,終於領悟:當我生病時,平時最愛的金錢能做什麼?當初不知珍惜妻兒、親人的愛,以致個個離我遠去,這樣的人生多苦!
施比受更能得愛
於是,他將兒子找回來:「兒子,過去我辛苦地賺錢,無非是想把產業留給你。現在我想通了,一個只會守着金錢、為錢計較的人,真的很痛苦;只會賺錢而不會用錢的人,更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所以把產業交給你之前,你必須先學會花錢,限你在一個月內花完3000貫錢。」
這位年輕人向來用錢不自由,現在忽然要花這麼多錢,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做;但他想到自己欠缺愛的痛苦,就決定到最貧窮的地方,扶助孤苦無依的老弱婦孺,他施衣施藥,滿足貧困者的需要。一個月後,他回去告訴父親,已把所有的錢都用完了。
父親問他:「你把錢用在什麼地方?」
這位年輕人做事很細心,花費的清單列得很詳細。父親一看,滿心歡喜地說:「我從來不知道,金錢好好地運用是這麼快樂,震撼人心。」他埋藏最深處的愛心,剎那間被啟發了,他的病也不藥而癒。
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不快樂?就是欠缺愛;為什麼有「人我是非」?也是欠缺愛。所以,我們要充實自己內心的愛,把慈悲喜捨發揮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為他人着想,為他人的利益去付出,這就是大愛,也是菩薩行。
原刊於《生命的至情 第三集》,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