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通常把孩子去校外「學」畫的地方叫「美術班」或「繪畫班」,網上很多家長也不時大家提問:到哪裏去「學」畫?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相關的調查,發現幾乎95%以上的美術班都在「教」孩子怎樣照着一個範作學畫;不管這個孩子是3歲、4歲還是7歲、8歲,高度模式化的簡筆畫、兒童畫等大為流行,甚至還有畫班會推行各類美術考級。
沒有性格的學習
一般美術班通常可以看到,30個孩子同時畫一幅老師已經畫好的向日葵,還會把畫得最像示範畫的作品評為佳作,所以,30個孩子都自然努力使自己要畫得與示範畫一樣。最後,一堂課下來,大家畫得幾乎全部一樣;而30個孩子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色彩感覺、不同的想像、不同的情感不知被丟到哪裏去了。
另一課節,同一幅向日葵的示範畫又成了其他小組的範本,一批又一批的30個孩子在丟失自己的個性,閉上了本來明亮的眼睛、敏銳的洞察力、有奇妙創想的心和最自由最美麗的幻想。所謂「千人一面」,這樣的學就不如不學,是在摧殘孩子,把他們裝進包裝袋,成了統一牌的速食麵。
選擇美術班的條件
其實,為孩子選擇美術班可以說是件家庭大事。美術教育的要旨是在培養孩子對文化藝術、對世界的審美情感和自身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上,有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不同的美術形式又有不同的內在需求,這是具有科學性的事實問題。所以,在家長為孩子選擇時,應該多考慮幾方面的因素:
一、教師的背景宣傳,只能作為參考。可能的話,要考察他的教育理念和檢視課程內容;
二、教師在課堂上是否以開啟孩子的想像為目的,還是每次課只「教」孩子畫單一內容、具體形式。建議小孩12歲以前,不要去選擇通常只做繪畫具體示範教學方法的畫班和老師;
三、要了解學校教學方式是否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和創作的過程能否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給以相應的啟發;
四、學校課程是否按年齡段來分成小組、是否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有不同的課程設計,或者同樣主題的課程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適切學習要求;
五、課程的設計是否具有符合兒童思維特點的跳躍性和交叉性,創作形式最好是又有平面的繪畫、又有其他豐富的立體造型的內容,可以滿足孩子多元表現的需求。退而求其次,即使是只有平面繪畫的學習內容,也要看是否具有跨越性大的主題,符合孩子大開大合的想像力,避免形成固定式的形象思維;
六、課程的學習時間是否足夠孩子來完成表達,在時間段內如果對孩子繪畫作品有數量限制的,比如只畫一張,或者不能超過兩張,會壓制部分孩子的創想欲望,導致抑制;以及
七、學習過程的教學安排,是否有足夠多元性。例如會為不同年齡學生,或不同學習主題,設計有效的引導和探究活動。
上面所講都是好美術班的基本條件,不然,不僅沒學到,反而會產生有許多的負面作用。現在的美術班非常多,若果能做到上面各點,肯定不壞,就是可選的對象了,家長也可以按這幾點和老師進行交流、諮詢。
學校教學出現模式化
個人近年到學校舉辦的藝術教學工作坊,主題也多圍繞討論如何進行高效藝術學習、課程與教學模式如何改善等。上面分享內容所談及好美術班的基本條件也關係到相同的課題。
其實,從個人觀察及近年轉發收集的帖文反映,校內藝術教育也同樣出現「模式化」、欠缺創意、教師為本、忽視情意培養等毛病,而大型連鎖式校外美術教育機構也好不了太多。過去一直在美育主題的分享、交流,已有不少集中在課程與教學優化這兩個課題,提供很多思考和策略。其實家長也可以參考,多關心、探討,促進美育家校溝通。
有需要進一步交流、探究,歡迎電郵至lamkk2008@gmail.com聯繫。
亞太家長美育系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