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一直以來,「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藝術館策展的理念,亦植根於此。「展覽的目的就要將藝術作品介紹出去,讓大眾了解、欣賞……策展人就是要用深入淺出的手法、立體多元的角度去展現作品的特色。」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09-17
字旅相逢

照片:作者提供(點擊放大觀賞)

標籤: 三遠法動畫山水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科技米芾藝術教育設色技法電子書香港藝術館
「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走進香港藝術館,踏上不同的樓層,不同的展廳中,設有不同的展覽,展覽各有主題,亦各具特色。

在四樓的展廳中,「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比較與別不同,展出的作品不多,只有8幅山水作品,展覽之目的,在於「以藝術科技作為鑰匙,解開欣賞傳統山水畫之道,解構山水畫大師的創作秘方。」

臥遊山水、科技藝術

中國文化十分重視自然與人的關係,雲遊山水間,個人的精神境界亦隨之澄明高遠。若無法出門遠遊,親身遊覽真正山水,亦可藉着觀賞山水書畫,隨古人徜徉於山水之間,享受箇中樂趣。正如郭熙所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

中國的「山水畫」,跟西方「風景畫」不同,「風景畫」比較寫實,重視眼前所見物象;而「山水畫」則以寫意為主,並非描畫出「一時一地」的感覺,作品呈現大自然與人的融合和諧,投射出畫家個人的精神境界與理想,強調意境。

這個展覽的內容,一如其名,主要分為兩部分。「想識」部分精選8件山水藏品,來自「至樂樓」、「虛白齋」,以及藝術館的館藏,其中包括郭忠恕《避暑宮殿圖》、王紱《高梁山》、高簡《江山不盡圖》、黃賓虹《黄山圖》、文徵明《長林消夏圖》、弘仁《松巖蕭寺圖》、王原祁《擬倪黄山水》、張大千《潑彩山水》,介紹山水畫在歷史中,如何蛻變成為獨樹一幟的繪畫主題。

王紱《高梁山》
王紱《高梁山》
高簡《江山不盡圖》(春季)(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高簡《江山不盡圖》(春季)(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高簡《江山不盡圖》(局部)
高簡《江山不盡圖》(局部)

文徵明《長林消夏圖》
文徵明《長林消夏圖》
弘仁《松巖蕭寺圖》
弘仁《松巖蕭寺圖》
張大千《潑彩山水》
張大千《潑彩山水》

「到了唐代,山水畫可區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前者重寫實,以繪形爲主,畫出彩色山水,色彩較為濃豔;後者則以寫意爲主,繪出黑白山水,講究筆墨留白,給予觀者想像的空間。」據藝術館館長(至樂樓)鄧慶燊(Sunny)介紹,8件展品可劃分為4組,對比出青綠與水墨山水之別。

接着,他指出,「20世紀的畫家,承接青綠、水墨的傳統,張大千的《潑彩山水》,有創新成分,以青綠水墨作大幅潑墨,境界淋漓盡致⋯⋯此畫是他後期成熟風格的潑彩佳作之一。」

在「賞析」部分,觀眾則可遊走於6個展區,深入探討6個欣賞和分析山水畫的重點主題。

「認識、體驗,探索、實踐」,是學習的四大元素。展覽把傳統藝術結合現代科技,運用多個大型投影和聲效動畫裝置,解構多幅珍貴的書畫藏品,為觀眾帶來嶄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另配以多種沉浸式的互動數碼體驗,令觀眾仿如置身於山水世界,認識山水畫的特色,進而探索皴法之精妙,學習各種用筆用墨的技法,甚至有機會化身畫師,即席「揮毫」,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江山不盡圖》在巨型屏幕展現出來。

屏幕展現的《江山不盡圖》,讓觀眾彷如置身山水世界。

詩意畫境、經營位置

南齊謝赫提出「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摹寫。

一級助理館長(至樂樓)劉湘瀅(Nadia)指出,「是次展覽亦參照『六法』,分為6個展區,包括詩意畫境、經營位置、皴法用筆、應物象形、墨韻丹青和傳移模寫。」

開首的「詩意畫境」,藉着高簡《江山不盡圖》展現出來,此幅山水長卷氣度宏闊,描畫四時更迭的景色,且融入人物活動,具連綿不斷之氣勢。畫卷始於春日,呈現細雨綿綿、桃紅柳綠景象⋯⋯至夏季,人們納涼賞荷⋯⋯繼而是秋高氣爽,商旅翻山越嶺,運載貨物⋯⋯再往前,只見大地入冬,旅人忙於卸貨歸家,末段白雪皚皚,萬籟俱寂⋯⋯

香港藝術館曾與設計及文化工作室聯合製作動畫「至樂拾趣──中國書畫藝術欣賞」,其中包括「江山不盡」,這次展覽將這齣動畫重新製作,搬上巨型屏幕,將大自然的景像、聲音帶入展廳中,讓觀眾有如走進古代的真山真水中,欣賞畫家如何在大自然中擷取靈感,探索大自然與人在四季之間的關係。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觀賞者可以真切感受到箇中的詩意和畫境。

至於「經營位置」,說的就是構圖,有別於西洋風景畫的單點透視法,山水畫的另一特點,就是構圖上獨特的「三遠法」,即高遠、平遠、深遠。如同攝像機航拍一樣,可以俯瞰,可以轉到山後面看,可以多角度觀察。「高遠法」就是自下向上仰視觀察;「深遠法」即自山前而深觀山後;自而「平遠法」則為近山觀察遠山。例如在《江山不盡圖》中,畫家就充份運用不同的視點,穿插使用三遠法。

山水畫特點,就是構圖上獨特的「三遠法」,即高遠、平遠、深遠。

展場內陳列出3部平板電腦,供觀眾使用,探索《江山不盡圖》,認識山水畫「三遠法」中3種不同的視點。

「留白」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中,亦非常重要,畫中常用一些空白位來表現畫面表達的水、雲霧、風等,這種技法比直接用顏色來渲染更含蓄內斂,在創作中留下相應的空白,帶來無限的可能,可提供想像、思考的空間。

皴法用筆、應物象形

「皴法」是中國畫表現技法之一,歷代的畫家都透過觀察大自然的山水景貌,嘗試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皴法,去表現不同地理環境的山石紋理和質應,以重現眼前的一山一水,達致寫實的功用。例如董源擅長以「披麻皴」繪畫江南鬆軟的丘陵土山;米芾有著名的「米點皴」,營造煙雨淒迷的景色;倪瓚多以「折帶皴」表現水岸岩石斷層⋯⋯

藝術館與其他機構合作,製作了一部電子書,介紹6種常見皴法──米點皴、斧劈皴、披麻皴、解索皴、捲雲皴和折帶皴。據Nadia說,此設計靈感來自《芥子園畫譜》。

觀眾可翻閱這本電子書,自行認識不同皴法的特點。館方亦邀請了唐錦騰教授,拍攝示範短片,加深大家對皴法用筆的了解。

電子書上呈現的「米點皴」。

電子書上呈現的「披麻皴」。
電子書上呈現的「披麻皴」。
電子書上呈現的「捲雲皴」。
電子書上呈現的「捲雲皴」。

此外,現場亦設有「對對碰」的電子遊戲,觀眾可利用所學,參與遊戲,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場內設有「對對碰」的電子遊戲。

行行重行行,走到「應物象形」區,猶如步進園林的天地,Nadia指出,「我們選取了3件作品,包括梅清《黄山圖》、黃向堅《尋親紀歷山水圖冊》,以及《江山不盡圖》中的秋天部分,將畫面模擬出來,化成實境。」

Sunny笑稱,此乃觀眾最愛的打卡位,「走進畫中,如親臨其境,帶來仿如『身在此山中』之感,既可欣賞黃山之壯麗、雲南的山水奇境,也可感受秋天所見的景像。」觀者可透過觀賞山水畫,感知畫家對自然的體悟,從中亦得到安寧自足。

走進梅清《黄山圖》,帶來「身在此山中」之感。

墨韻丹青、傳移模寫

繪畫絕非自然的複製,畫家透過線條、筆墨、色彩的形式技巧,將具體的山水景象與個人的感悟合而為一,創作獨特的自然景象,再現個人的精神意境。

唐代以前,中國繪畫大多着眼於色彩的豐富濃豔:到了元代,畫家卻轉而尋求於作品中呈現寧靜致遠、淡泊出世的境界,捨棄了繁雜的設色技法,而採用純墨的表現方式。

「青綠山水」畫的主色有石青色,這種顏色來自藍銅礦,還有來自孔雀石的石綠色。在「墨韻丹青」的展場內,有珠砂、赤鐵礦、黃金石、孔雀石、藍銅礦,以及胭脂、蓼藍等天然顏料的展示和介紹,還有唐錦騰教授的示範短片。觀眾亦可透過特製的毛筆、點色碟,親嘗用墨、賦彩的滋味。

展櫃中展示珠砂、赤鐵礦、黃金石、孔雀石、藍銅礦。觀眾透過特製的毛筆、點色碟,親嘗用墨、賦彩的滋味。

畫家在創作時,除了師法自然,亦講究技法的師承和汲取前人的精華。「摹」、「臨」、「仿」是學習古人必經之途,「摹」是把畫作複製成副本;「臨」是模仿前人的作品,從中領悟其筆墨線條和構圖等;「仿」則是進行二次創作,細味前人畫作的構圖章法、筆墨技巧後,再借助其中的元素去重組、創作。

「北宋米芾獨創米點皴,以側筆『米家點』表現濕潤多雨的江南景色;南宋馬遠擅長邊角式構圖和瀟灑的『大斧劈皴』;元代黄公望作品中常見層層堆疊的山勢和表現江南土質丘陵的『長披麻皴』;倪瓆以『折帶皴』及招牌的『一河兩岸』構圖,營造出深邃寧靜的氣氛;王蒙繁密的構圖及充滿活力的『解索皴』⋯⋯」這些都是山水畫經典的例子,也為後人的創作帶來靈感的泉源。

觀眾一路走來,山山水水,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欣賞了多幅山水名作,仿似置身於畫家的胸中丘壑,亦認識、學習了不少繪畫的筆法技巧,終於踏進最後的展區「傳移模寫」,大家可拿起面前的畫筆,在電腦熒屏上完成個人的畫作,向古代的大師致敬。

背後的屏風上展現個人畫作。

熒屏上展現作品風格分析。

為配合展覽,藝術館還製作了一份「一起走進古人筆下的山水」工作紙,觀眾可在展覽廳不同的角落,找到凹凸壓紙機,按指示將人物活動壓印在適當的位置上,完成後,就可以換取一本精美的立體書,作為獎品,欣賞《江山不盡圖》的春夏秋冬,細味四季的畫面和文字。

「一起走進古人筆下的山水」工作紙。

《江山不盡圖》立體書。

一直以來,「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藝術館策展的理念,亦植根於此。「展覽的目的就要將藝術作品介紹出去,讓大眾了解、欣賞……策展人就是要用深入淺出的手法、立體多元的角度去展現作品的特色。」

從2010年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引來廣泛的注意,到《長林消夏圖》,以動畫介紹中國畫構圖與遊覽園林經驗的關係……是成功踏出推廣藝術教育的一步。

「智慧的長河: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覽於亞洲博覽館。

歲月匆匆而過,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這一趟,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重點就是教育,從這個角度去策劃展覽,是個嶄新的嘗試。

且看藝術科技這把鑰匙,如何為我們打開藝術之門,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編按:展覽已於9月14日結束,讀者可於網上重溫精選內容:https://bit.ly/3QUnrrU)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國繪畫的歷史源流中國繪畫的歷史源流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 鑑藏留佳話,至樂藝展尋──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鑑藏留佳話,至樂藝展尋──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
  • 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 展現孩子多元文化活力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 展現孩子多元文化活力
  • 香港舞蹈團《山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香港舞蹈團《山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 山歌好比春江水,舞中傾溢見真情──專訪舞劇《劉三姐》導演丁偉
  • 「無論如何彎彎曲曲,都是路」──專訪趙廣超老師(二之一)
  • 回報華光師父,培養粵劇新秀──專訪粵劇名伶羅家英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三遠法動畫山水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科技米芾藝術教育設色技法電子書香港藝術館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長頸鹿醫生、黃大偉醫生、胡詠儀醫生、李韡玲和楊小鳴醫生在新書發布會上。
灼見醫療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4
奧地利駐港澳總領事Karl Ernst(左)向麥家樂頒授奧地利共和國金級榮譽勳章(Decoration of Honour in Gold for Services to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右為麥太太黃家舜。(被訪者提供)
灼見專訪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3
麥家樂早年長期在奧地利、俄羅斯等地發展音樂事業,國際視野廣闊。
灼見專訪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談。(亞新社)
灼見報道

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 重申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的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亞新社)
灼見報道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影片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 編輯精選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 陳鳳翔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本社編輯部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本社編輯部
  • 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 陳鳳翔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