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健康 板藍根之前世今生──為何它能夠成為國民神藥?

板藍根之前世今生──為何它能夠成為國民神藥?

由前世的寂寂無名,到今生的聲名鵲起,再到現在的國民神藥,板藍根只用了不夠半世紀的時間,就遙遙領先那些使用了數千年的傳統中藥,成為橫跨中西醫學,左右逢源的萬能中藥,堪稱中國藥物史上前無古人的壯觀奇葩。

施林海 作者: 施林海
2023-09-16
憑欄瑣記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新冠病毒板藍根沙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豬流感赤腳醫生
為何這種草藥可以如此火熱?由來如何?(灼見名家製圖)
為何這種草藥可以如此火熱?由來如何?(灼見名家製圖)

透過上文〈如何反思板藍根治療新冠熱潮?──來自民間和專家的聲音〉的討論,我們得知用板藍根抗病毒,既不是中醫論述,也缺乏西藥療效,是一種看似合理,卻難以歸類的四不像論述。

更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誤用的話,不但難以達到廣告中所暗示的療效,也容易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錯失治療良機。

國内已有許多專家對如此論述產生質疑。例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鑒定研究室負責人詹志來表示,對於板藍根是否抗病毒,「存在很多認知的偏差」;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張洪濤表示,所謂板藍根具有「體外抑制藥效,與最後證明有治療效果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問題是,為何這種草藥可以如此火熱?由來如何?又如何演變成為國民抗疫神藥?背後的驅動力究竟為何呢?

弄清這些問題,有助我們理性思考,合理用藥。

藥史地位  邊緣少用

板藍根當然是芸芸中藥中的一員,但在漫長的中藥歷史上,其不過是一味平常藥物,既未能在大批清熱解讀藥物中嶄露頭角,其普遍性和應用性也相當低。我們從中醫方劑史中,可觀其端倪。

在中醫傳統方劑中,極少出現板藍根的身影。這種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物,只在寥寥幾個主治瘟疫熱毒證的方劑中出現,例如金元時期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以及清代醫家葉天士的神犀丹等。

而板藍根開始受到重視,還是1949年建國之後的事情。

故此,這類邊緣中藥無法和高應用頻率的中藥相比,例如桂枝、麻黃、大黃、黨參、當歸、金銀花、連翹等。這些藥物歷經長時期運用,形成了豐富經驗和配搭方法,而由此形成的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銀翹散、四物湯等,既有精確法度,也有確切療效,可重複性相當強。

中藥方劑。(香港浸會大學圖片)

就好像番瀉葉和大黃均能夠瀉下通便,但後者已經沿用至少3000多年,歷代所形成的方劑近3000個,經驗無比豐富。而其不但可通便,還可以透過不同藥物組合,具有其他功用,例如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和活血祛瘀。

這并不是番瀉葉所能取替。如果將之代替大黃,加入複方中使用的話,就肯定達不到本來所具有的療效。

在此絕非認為板藍根不能使用,但是它肯定是一個使用率不高的邊緣藥物。中醫方劑有君臣佐使,這種藥物從來都未能企及君藥之列,充其量只能起到輔佐功用。

國民「神藥」之路

板藍根的角色和番瀉葉別無二致,但為何會在現代社會成為人人熟悉,包治百病的國民神藥呢?為何在每次疫情中,都能夠成為人們搶購的保命成藥呢?為何其可以榮登新晉方劑中的君藥之列呢?

事必有因,我們可從三個階段,看清板藍根如何在短短60年之間,由寂寂無名的藥物,成為家傳戶曉的神藥。

第一階段  建國之後

1949年建國之後,百廢待興,農村及偏遠地區面對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赤腳醫生制度則因此而生,負責起基層醫療的工作。

這批為數100多萬人的赤腳醫生有幾個特色:第一,學歷偏低,近70%為初、高中畢業;第二,醫學訓練簡便,思路上以西醫為主,治療上中西藥拼配並用;第三,中醫辯證思路被邊緣化。

赤腳醫生的記載。(翻攝自雜誌)

如此也導致廢醫存藥的現象,也很容易產生科學中藥的思路,例如板藍根可以抗病毒,是消除炎症的萬能草藥。

那為何要選擇板藍根,而不是具有同樣功能的中藥呢?(例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原因很簡單,因為板藍根容易種植,適應力強,而且產量極大。故此,板藍根就因其先天生長優勢,成為那個時代人們的常用中藥和集體記憶。

容易種植,產量極大的板藍根。(翻攝自雜誌)

第二階段   上海甲肝傳染病

另一件令板藍根聲名鵲起的,就是1988年上海市的甲肝傳染病爆發事件。根據當時分管衛生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回憶:「雖然板藍根未必多麼有效,但因為有了『吃中藥板藍根可以防治甲肝』的傳言,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板藍根幾乎都向上海運輸。儘管價格不斷上漲,依然供不應求,不少藥廠和銷售企業都賺了很多錢。」

當時上海衛生部門還製作了「大鍋藥」──用幾味清熱解毒的中藥,如板藍根,黃連、大黃、甘草等,放在大鍋裏煎製湯藥,每天送到病房給病人喝一碗。

但從醫學角度,大多數的甲肝具有自癒性,無需特殊的治療,半個月左右就能康復。但在醫學知識匱乏的年代,板藍根就因為這次疫情,聲名鵲起,再一次成為治療炎症的通用中藥。

第三階段   非典、流感、新冠

自2000年後,板藍根迎來了三大明顯的高峰期──2003年的非典(沙士)疫情、2008年的豬流感疫情,以及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在病毒未知、疫情嚴重,且缺乏特效藥物的環境下,一向為國人熟悉,且產量巨大的板藍根就脫穎而出,成了民眾的救命草和流感神藥。

值得留意的是,這三次板藍根的熱潮和熱銷,背後有科研成果的重大動力。譬如内地著名的鍾南山院士團隊,早在10多年前就採取科學實驗,研究板藍根的抗病毒效用。研究結果是認為含有板藍根的複方,具有體外抑制病毒,或者修復細胞的作用。

鍾南山在有關板藍根的科研結果發布會上。(微博圖片)

對此業內出現不少質疑聲音,連國家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也認為,新冠病毒新藥的體外實驗和體內療效有很大差別,所謂的「有效」是在實驗室在體外細胞做出來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離臨床效果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當然還有來自中醫的聲音,認為板藍根主要用於熱症及實證,如果是寒證虛證,則不可用,因會消耗陽氣;板藍根會傷及脾胃,引起皮膚過敏,以及造血系統不良反應等等。

但這些聲音,在疫情恐慌時期猶如泥牛入海,在疫情緩解時期也無人在意。人們似乎是憑着存活本能和市場訊息來運用這類成藥。

雖然如此,製造板藍根產品的藥廠可就相當理性,且效率驚人,第一時間向民眾推薦和行銷板藍根藥品。根據内地澎拜新聞的一篇文章所說:「每來一輪新傳染病,在科學家們還沒搞清病毒的來源、特徵、怎樣有效預防以前,當地老百姓就先喝上了板藍根。」

除了大面積銷售,這類公司還致力舉行各種公益事業和公關活動。譬如多次向民間大量捐贈板藍根顆粒,及舉辦慈善活動,例如在2015年,相關藥廠就牽手鐘南山參與拍攝公益微電影《快樂奔跑》,鼓勵社會健康正能量。

鍾南山院士參與《快樂奔跑》微電影。(電影截圖)

在如此情勢之下,板藍根必然登上國民神藥的榜首。如此光環下,社會上更流行各種資訊,認為板藍根不但可以防流感、抗病毒,連登革熱、空調病,以及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都能夠預防。甚至還有文章認為,板藍根能夠清除人體的體內毒素,解決抗生素副作用等問題……

如此氛圍,也難怪民間產生了「板藍根治百病」的錯覺,甚至認為「常喝也沒問題」的觀念。

這就是板藍根的前世今生。由前世的寂寂無名,到今生的聲名鵲起,再到現在的國民神藥,板藍根只用了不夠半世紀的時間,就遙遙領先那些使用了數千年的傳統中藥,成為中藥頂流,甚至能夠橫跨中西醫學,兩邊通吃,成為左右逢源的萬能藥物。

這實在堪稱中國藥物史上前無來者,後續有人(藥)的壯觀奇葩。

更多精采文章

  • 如何反思板藍根治療新冠熱潮?──來自民間和專家的聲音如何反思板藍根治療新冠熱潮?──來自民間和專家的聲音
  • 板藍根可以治療新冠病毒?──元素論和整體觀的混淆板藍根可以治療新冠病毒?──元素論和整體觀的混淆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 兩款常見的防癌保健補充品兩款常見的防癌保健補充品
  • 世界能變得多壞!世界能變得多壞!

  • 如何反思板藍根治療新冠熱潮?──來自民間和專家的聲音
  •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 針灸與氣功可治咳喘
  • 如何反思板藍根治療新冠熱潮?──來自民間和專家的聲音
  •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 針灸與氣功可治咳喘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
標籤: 新冠病毒板藍根沙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豬流感赤腳醫生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團結香港基金創會主席董建華(左)出任榮譽主席,陳智思(右)出任基金會主席,新任命即時生效。(團結基金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陳智思任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董建華改任榮譽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的變化。(城大提供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右)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左)在論壇上合照。
灼見經濟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開幕 李家超:本港有條件在大灣區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9-28
陳茂波表示,本地樓市整體穩定,是否「撤辣」須務實檢視。(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影片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