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中華文化裏一座璀璨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人文藝術價值,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詩人往往將內心的情愫化為一紙詩句,讀者能在字裏行間中感受高亢、雄壯的豪情,亦能體會寂寥悲愴的孤寂。它不僅給人們帶來直觀上美的感受,還能讓精神變得厚重和豐盈,是一方充滿沃野的精神家園。
藝術家李志清、中文教育專家蒲葦老師在今年書展推出文學作品《清蒲集》,並於7月21日舉辦名為「從唐詩尋找精神家園」的講座,分享如何通過唐詩和水墨畫作的方式,用創新的手法帶領讀者進入古唐世界,並以嶄新的角度欣賞傳承千年的優美詩句。讀者沉浸於其中的詩情畫意,得以在紛紛擾擾的生活中暫時忘憂,享受片刻的柔情與感動,建構各自的精神家園。
李志清:從詩詞中汲取創作靈感
李志清在談及這本書的緣起時表示,作為一名畫家,他需要從方方面面尋找素材作為創作的靈感。這些素材可選擇的種類繁多,既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現代;既可以是現實世界,也可以是電影小說等虛擬題材。而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文學及審美價值。再加上他近幾年以畫中國畫為主,於是就產生了在詩詞中尋找創作題材的想法。
李志清將一首詩詞比作一座山,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可以遠看,亦可以近觀。同理,在創作一幅畫時,他經常任意選取詩詞的一個角度作為切入點,比如從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字入手,進而再沉浸於詩詞的精神家園中,對其進行深度剖析。
蒲葦:繪畫和文字合作 效果一加一大於二
作為一名中文老師,蒲葦表示之前側重編寫與中文科考試攻略有關的書,藉此與李志清合作,得以沉浸在文學的世界中。他談到在大半年接觸唐詩和李志清畫作的時間內,常常沉醉於畫及詩詞的意境中,難以自拔。
在編寫這本書時,李志清先精心選擇一句詩句,以畫作的形式呈現。而蒲葦在收到畫作時,落入自由聯想放鬆的氛圍,感受詩畫中的意境。在創作時,他往往先查詢每一首詩的主旨和作者背景,再根據畫作,結合自己生活和感悟,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切入進行解讀。
蒲葦表示,他希望用這種繪畫和文字的方式締造出精神家園,再結合唐詩的神奇力量,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實現跨學科閱讀的模式。
唐詩是進入中文世界的最佳路徑
唐代是詩詞的盛世,唐詩傳承千年,蘊藏着深厚的哲思。蒲葦老師認為想要學好中文,唐詩是進入中文世界的最佳路徑。李志清則表示,有時候唐詩短短的20個字,就能夠給精神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他筆下的百幅畫風格各異,有嚴肅的,也有富有幽默感的。
他認為,不管是現代還是古時候,精神世界都是互通的,不管在什麼時候看都能產生共鳴,都會有很深刻的感受。所以他特意採用不同的創作形式,賦予100張畫不同的風格,讓讀者能夠在不同風格的畫作中,感受到唐詩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內涵。
打破思維定式,對詩詞進行解讀
他們又列舉如何以書畫和文字欣賞不同詩句。他們表示,通常人們提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上樓梯的畫面。而李志清打破這種思維框架,將所處的場景置於樓頂的天台上,讓視野變得更加遼闊,締造出一種獨特的想像空間。
他提到,這幅畫作中沒有出現任何人物,只留下一個水瓶放置在那裏。李志清巧妙地用水瓶這類生活用品來代表人曾經到過的蹤跡,進而產生出「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意境,達到絕佳的藝術效果。而蒲葦則產生了獨特的見解,他通過這句話聯想到人生需要不停的上台階,但是「樓層愈高,樓價愈貴」。他認為對詩歌產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是文學最好的切入點。
畫畫要做減法 但不能忽略細節
李志清表示,畫畫要使用「減法」,一筆都不能多,在描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中,他選擇在畫中出現人、床、窗、照片、反光的枱面、月光及其投射的影子這幾種元素,將整首詩20個字濃縮進這幅畫中,用最少的筆墨講述了最多的事。
在畫作的處理上,他用對比的手法突出月光,在畫背景時用重的筆觸,以背景的暗襯托月光的亮。他也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將畫框裏兩個人的家庭照代表故鄉,用寥寥幾筆勾勒出故鄉的模樣。同時,他也聯想到每個人對「故鄉」的定義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可能是祖籍,也可能是成長地,甚至「自身安處是吾鄉」。
至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呈現出一個孤寂蕭瑟的畫面。李志清在解讀其畫作時指出,雪景是中國畫中經常出現的一類題材。他認為,如何表現出這首詩中寂靜和冰冷的氣氛,是作畫時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在畫冰雪的時候,他選擇用水面的暗色來襯託山上的雪。而他在湖面上所揮灑的淡墨,更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彷彿凝結住整個畫面,讓讀者感受到晶瑩清澈、幽寒高潔的意境。蒲葦則從文學的角度出發,聯想到人生時常會遭遇困難、挫折和窘境,要擁有獨釣寒江雪的那份瀟灑,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