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香港書展於7月19至25日舉行,主題為「從香港閲讀世界:童來悅讀少年時」。香港中華書局在7月12日(周二)舉辦了新書發佈會,介紹多本新書和文化活動。中華書局因應大會主題,推出過百種新書,内容涵蓋人文社科、藝術美學、香港專題、流行讀物和少兒讀物等,並將舉辦相應的文化活動,包括文化講座和簽書會。
追憶國學宗師與文學巨匠
中華書局今年出版了饒宗頤、西西、劉以鬯和金庸的有關著作,紀念國學宗師和幾位文學巨匠,例如是緬懷饒宗頤先生的《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在書展當天將會推出3本西西的作品,包括:《西西看電影》、《左手之思》和《港島吾愛》;同時將推出劉以鬯先生的 《陶瓷》復刻版、《馬來姑娘》和《同道心影──記憶中的文友》,紀念文學泰斗劉以鬯先生逝世5周年。另外,將推出鄺啟東所著的《另類金庸──武俠以外的筆耕人生》,書內記錄了有關金庸的珍貴史料,譬如金庸一生刊載於報紙雜誌的文章、手稿和題字。
致敬流行文化
中華書局非凡分社社長推介了由資深電影製作人張家振撰寫的《我的電影人生:香港、荷李活、北京》,該書濃縮了張家振於三地參與電影工作的心路歷程,以及銀幕前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冀為新一代電影人打氣。此外,還推薦了《踏著Beyond的軌跡I──歌詞篇》,此書為Beyond成立40周年及主唱黃家駒離世30周年之紀念作,為港人牽引出不朽樂曲潛藏着的愛與和平信念。
拾憶舊情懷 展現香江風貌
香港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黎耀強先生重點推薦了《香港志:自然‧建置與地區概況人口》卷,內容記述香港人口規模、流動、構成、素質等多方面,呈現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特徵及其人口演變。另外,書局亦將會推出一系列以香港老故事為主題的書目,例如承載幾代人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傳奇《憶記荔園》,記敘香港百年餐飲業歷史的《敍香園往事》,以及勾勒香港非遺文化歷史圖像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等,展現香港文化和情懷。
流行讀物、童書推薦
中華書局因應書展主題推出一系列童書及青少年讀物,今年出品續以中小幼市場為主,重點之一是「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讓小朋友透過實地照片認識大灣區;還有《詩之教系列》和《在成長多元探究系列》,讓幼小班級學童分別從詩詞和互動故事中學習新知識,兩系列更設置有電子互動如有聲書等功能,加強趣味。《我們的快樂時代》由人氣插畫師Venus所創作的漫畫,畫風由紅、黃、藍三原色所構成,以作者的故事為原型,描述80、9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
作家新書分享
4位作者出席發佈會及介紹新作,包括著名出版人、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陳萬雄博士,香港收藏家協會委員會會員蕭險峰先生,著名金庸舊版小說收藏家鄺啟東先生、香港城市畫家趙綺婷小姐。
陳萬雄博士在談到將於書展推出的《四書人語系列》的撰寫初衷時說道,希望藉此系列表述在這幾十年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探索、理解,並通過出版予以弘揚的心路歷程,談到新作「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時,他指出,本系列主旨是讓讀者了解大灣區的歷史根源和嶺南文化,並希望從歷史和文化來闡釋大灣區內多元文化和發展。而《詩之教系列》的策劃初衷則是欲跳出本地的考試教育體系,盼更注重培養品性教育。
《芳影香江:華芳影樓的香港早期照片》作者蕭險峰,深入考據創於150年前的華芳影樓,藉史料、舊照,講述華芳在1870至1930年代的發展,並收錄大量華芳出品的香港蛋白照片,讓讀者一窺香港變遷及十九世紀的攝影發展史。
《另類金庸──武俠以外的筆耕人生》作者鄺啟東,分享了金庸在武俠小說以外,所留下的許多不同文字,包括以其他筆名撰寫的影評、隨筆、專欄、評論、翻譯文章、劇本,甚至金庸少年時發刊的小刊物等,配合報紙、雜誌與書籍珍藏。
《記憶若有限期──香港城景美學印象》作者趙綺婷,直言第一次出書十分興奮,新書集結了她由2013年起近十年以香港各區光景為題的畫作,以香港作主軸,既繪畫不同社區風光,同時也會詮釋本地街景美學和坊眾人情味,從另類角度描繪我們的家園。
在書展期間,中華書局將舉辦多場文化講座和簽書活動。多位作者和嘉賓如張家振和譚耀宗將出席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