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丹田」一詞的歷史存疑

「丹田」一詞的歷史存疑

「丹田」最早見於《黃帝内經‧本病論》篇,但何謂「丹田」歷來眾說紛云。《封神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等章回小說都只帶出「丹田」的神奇,並沒有任何闡釋。

曹鴻輝 作者: 曹鴻輝
2020-01-03
常與善人

標籤: 丹田先秦道家抱朴子管子老莊黃帝内經
若然對《抱朴子》中的三個「丹田」存有疑問,對「丹田」之說會有保留。無論怎樣,呼吸始終都是自然的。(Shutterstock)
若然對《抱朴子》中的三個「丹田」存有疑問,對「丹田」之說會有保留。無論怎樣,呼吸始終都是自然的。(Shutterstock)
0
SHARES
566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一、「丹田」一詞初見於《黃帝内經》

唱歌或呼吸,有人會提到運用「丹田」,但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到底「丹田」是甚麼?

所謂「丹田」,最早見於《黃帝内經・本病論》篇,亦只有這一處。《黃帝内經・本病論》篇曾在坊間遺失了數百年,到唐朝王冰為《黃帝内經》作註才補回,但審其內容,不會是後人偽作。又因為那一句「丹田在帝」,所以才有必要從「無為」說起。

《黃帝内經・本病論》說「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閒至,即謂天虛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虛也,又遇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因而三虛,神明失守。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九君下」註1。

《管子・兵法》說「察道者帝」註2,所說的「道」就是「自然」,而「自然」的表現方式就是「無為」,所以《管子・乘馬》說「無為者帝」。《管子》是一本政治書,但所說的「帝」並非指一般的王帝,而是指主宰社會能夠「無為」地全面照顧人民生活的人。《黃帝内經・本病論》中「丹田在帝」的「帝」,是指身體內能夠處事「無為」的主宰。「一」是調和,「太一」是極之調和。「太一帝君」意思就是指處事「無為」的主宰能夠駕馭事物使其極之調和。而「即神游上」的「上」,就是主宰的意思,社會的主宰就是「君主」,人體內的主宰就是「心」。「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在正常的情況下,「心」能夠集中精神,便有明斷。

「三虛」導至「神明失守」

《黃帝内經・本病論》全章講述一年四季不同天氣對身體的影響。上文簡單的講,就是人要是體能差,兼且補充營養不足,再受驚,造成「三虛」,導至「神明失守」,即是精神恍惚,神不守舍,「即神游上」,使主宰有如魂游一樣,令原本可以「無為」處事,也變得「丹田在帝」,有如墮入田中,受泥沼所拘束,不得爽利,「太一帝君,泥九君下」,原本可以「太一」也下降至九等之下,極不調和。「丹田」一詞是負面的,不似是身體的一個部位,更與呼吸無關。

及至東漢,《傷寒論・辨痓濕暍脈證》說「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似熏黃。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註3,指出濕熱病的徵狀,提及「丹田」,雖也似是一個位置,但也與呼吸無關。

若以位置來說,較接近的是《難經・藏府井俞》所說「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註4。按此說,這是主使「三焦」出「氣」的根源,雖說此為「三焦」所注「氣」於此的「俞」,但這一切均是在體內,亦與腹部肌肉無關。畢竟,「五藏六府」包括「三焦」等,都只是概念性,同時是下意識部分,我們根本沒法意識得到。

二、「丹田」的存疑

影響後世有「丹田」概念的應該是到了晉朝的《抱朴子》。《抱朴子・地真》說「抱朴子曰:「余聞之師云,人能知一,萬事畢。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金瀋羽浮,山峙川流,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存之則在,忽之則亡,向之則吉,背之則凶,保之則遐祚罔極,失之則命彫氣窮。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謂也。故仙經曰:子欲長生,守一當明;思一至飢,一與之糧;思一至渴,一與之漿。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或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或在人兩眉閒,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傳其姓名耳。一能成陰生陽,推步寒暑。春得一以發,夏得一以長,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階,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註5。

《抱朴子》描述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位置,但直到現在,一般對這三個「丹田」的知識仍然含糊不清。據《抱朴子》所講的三個「丹田」,是「一」可能所在的位置,且「一」是有長度的,暫時仍難理解,因為老子以及先秦道家法家所講的「一」,只是一個調和狀態,並非是一種佔有空間或長度之物。

《管子・形勢》說「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此處「一」是調和作動詞用,是指調和一家、一鄉、一國、或天下人民生活的能力。

《抱朴子》描述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位置,但直到現在,一般對這三個「丹田」的知識仍然含糊不清。(Shutterstock)

「氣專志一,和之至也」

《道德經》22章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註6,此處「一」是指調和。

《列子・天瑞》說「氣專志一,和之至也」註7,此處「一」是指嬰兒並無雜念,身心極之調和。

《莊子・在宥》說「我守其一,以處其和」註8,此處「一」是指虛構人物廣成子身心調和。

《黃帝内經・玉版論要》說「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柰何。歧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於一」。看症把脈的準則「一」,亦是調和。

《抱朴子》上文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是來自《道德經》39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老子「一」的原意就是和諧。

上文又說「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更有謬誤,因為先秦道家已表明人意識到的事物是有局限,所以是不會無所不知,只能逐漸領悟擴闊自己的知識世界。

上文更指明「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就是「一」,這段引文來自《道德經》21章「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原文只是指前邏輯思考中,建立邏輯前由渾沌至逐漸明朗的狀態。

上文中的「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來自《道德經》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原文是指「陰」性隱藏著的訊息,並不是「一」。

上文中「思一至飢,一與之糧;思一至渴,一與之漿」的「一」,說法近似是一個「形而上」的神,先秦道家是不講「形而上」。

上文中「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所說「一」的長度無從稽查。而所在三個「丹田」位置到底實際作用如何也無從稽考,也看不出作用是甚麼?因為看不出它與身體內部到底有甚麼關係。

上文說「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傳其姓名耳」,先秦道家並沒有這樣的傳聞及記述。

上文說「一能成陰生陽,推步寒暑」,而先秦道家的「一」只有調和「陰陽」,而不會製造「陰陽」。《道德經》42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調和才得「一」。

上文說「春得一以發,夏得一以長,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本來是說得通的,但「一」要是「形而上」,便有些那個。畢竟天氣變幻,並非時常正常,這便是《管子。五行》所說「故通乎陽氣,所以事天也。經緯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陰氣,所以事地也。經緯星曆,以視其離」的重要,觀察氣候大環境小環境的變化,若有差池,便以創新思維來保障民生,這民生調和的「一」更重要,並非甚麼也不做。

上文說「其大不可以六合階,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這宇宙無窮觀,已變得「形而上」,上至無窮大,下至無窮小,似乎無處不在。其實先秦道家的所謂宇宙無窮,是指從天地間所領略到的新事物是無窮無盡,僅此而已,即是創意無限,與「形而上」無關。

時至魏晉,閱讀老莊的已分兩派,一派是親建制的玄學,另一派是反建制的清談。清談以竹林七賢最著名,誓死不做官。玄學知名人士有王弼,雖著有《道德真經註》,但他所理解《道德經》,把「無」推向「形而上」。從《抱朴子.自敘》可知,著作人晉朝的葛洪(283年-343年)是玄學,同時也把「玄」推向「形而上」,並不是原來的先秦老莊思想。

《抱朴子》全書只有上文這段文字引用《道德經》,亦只能用這段文字來了解葛洪,可以看出他對先秦道家思想的認識,存有很大偏差,反而書中對與先秦道家完全無關的道術修煉有大量記載,兼且《抱朴子》亦沒有提及醫書及經脈藥石,葛洪對「丹田」的說法根本難以作準。

畢竟,晉朝以後,這種與先秦道家完全無關的道術修煉開始流行。至唐朝時,已有很多人把「丹田」一詞入詩。到了明朝,《封神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等章回小說提及「丹田」頗多,相信「丹田」一詞已十分流行,但都只帶出「丹田」的神奇,並沒有任何闡釋,「丹田」一詞便一直這樣流傳到現在。

現在一般所講的「丹田」,約在「臍下二寸四分」,大概就是《抱朴子》所說的「下丹田」。亦有人習慣把任脈差不多位置的關元穴稱為「丹田」。不過,關元穴雖是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等三條陰經的交會,但甚少提及與呼吸有關。而任脈則多與男女生殖病有關,亦甚少提及呼吸。

所謂「丹田」,最早見於《黃帝内經‧本病論》篇。(網絡圖片)

三、「氣」與呼吸

《黃帝内經‧動輸》「黃帝曰: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脈也。胃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氣上注于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三條經脈「手太陰、足少陰、陽明」,主要是帶動能量去到負責呼吸的各組肌肉,並調節各組肌肉動作的配合,因為維持生命,所以這三條經脈是「獨動不休」,使呼吸「動而不止」。

已知呼吸主要是靠橫膈膜用力驅動,驅動橫膈膜的能量應該主要是由「肺手太陰之脈」帶動。《黃帝内經・經脈》便說「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脈動「起於中焦」後,在體內先向下走,「下絡大腸」,然後回轉向上,「還循胃口」,這個就是橫膈膜的位置,跟著再上進入胸腔,「上膈屬肺」。按「肺手太陰之脈」的說法,橫膈膜用力並非單是橫膈膜用力,橫膈膜以下也有支持。

除此之外,「腎足少陰之脈」亦從上而下在體內通過橫膈膜支持呼吸,「胃足陽明之脈」則從下而上通過橫膈膜支持呼吸。在正常情況下,自然呼吸時,應該就是「手太陰、足少陰、陽明」這三條經脈,通過控制血管的脈動,提供養份供給橫膈膜及肋間外肌作呼吸動作進行呼吸了。

四、結語

若《抱朴子》中的「一」是有疑問,三個「丹田」亦有疑問,所以對「丹田」之說會有保留。無論怎樣,呼吸始終都是自然的。

註1:本文引用《黄帝內經》,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57~361冊景上海涵芬館藏明翻北宋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正。

註2:本文引用《管子》,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44~347冊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管子》,(唐)房玄齡注。

註3:本文引用《傷寒論》,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70~373冊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嘉靖乙巳刊本《註解傷寒論》,(漢)張機述(晉)王叔和編(金)成無巳注。

註4:本文引用《難經》,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66~367冊《難經集注》。

註5:本文引用《抱朴子》,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539~544冊景江南圖書館藏明嘉靖乙丑魯藩刊本《抱朴子內外篇》,(晉)葛洪撰。

註6:本文引用《道德經》,都是出自香港無名出版社出版《道德經2010》,曹鴻輝校正及標點。

註7:本文引用《列子》,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533冊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北宋刊本《沖虛至德真經》,(晉)張湛注。

註8:本文引用《莊子》,都是出自《四部叢刊初編》中第534~538冊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南華真經》,(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孫毓修撰札記。

 

更多精采文章

  • 「陰陽」與意識及下意識「陰陽」與意識及下意識
  • Be Water的「陰陽」——談李小龍截拳道Be Water的「陰陽」——談李小龍截拳道
  • 從圖象中理解「陰陽」──數獨從圖象中理解「陰陽」──數獨
  • 橋牌中的「陰陽」──雙擠橋牌中的「陰陽」──雙擠
  • 古代中華文化中的現代普世價值觀古代中華文化中的現代普世價值觀

0

曹鴻輝

香港出生,197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1983年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取得電機系碩士。早年經商,及後轉而從事翻譯,並多年來私底下鑽研《道德經》、《管子》、《莊子》、《列子》、《關尹子》、《孫子兵法》、《黄帝内經》、《孟子》,主力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重構中國古代「以人為本」政治經濟模型,並探古知今,從《道德經》總結出「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以達至社會和諧,且從老子「知其雄,守其雌」及管仲「權衡輕重」,創建出「基建社會企業」構思,以彌補自由市場的不足,解決貧富懸殊及人權問題。現為無名出版社社長、大同會社社長、管子研究學會會長及老子文化協會會長,本着老子「玄同」精神,推動發揚中國古代文明,化解現世紛爭,著作有《老子‧道德經‧道法自然》、《道之華而愚之始》、《道德經2010》、Daodejing Awakening、《絕處逢生》、《有德司契》、《遵道貴德》、《為天下谿》及《廉而不劌》等書目。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丹田先秦道家抱朴子管子老莊黃帝内經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與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因行政長官選舉看法不同引發隔空論戰。(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梁振英:無論協商或選舉,都要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