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肝件要慢火浸熟,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又硬又實沒口感。薑汁酒是把薑肉磨茸搾出汁液,混上雙蒸白酒,比例是1份薑汁、4份白酒。

銀髮族經濟只能維持香港原來的經濟規模;要擴大發展,就必須引入移民、增加人口數目。這或許是下一階段香港要認真討論的重要議題。

嶺南大學前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在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十周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探討年輕人面臨的挑戰,並建議未來的人才培育如何應對環球六大趨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銀人壽新造標準保費創公司歷史新高,按年大幅上升約50%至港幣約173億元,2025年百萬圓桌會員人數增長達64%。

香港政府在輸入人才時,請先弄清楚想吸引技術人員還是創意企業家,不要盲目信奉100強大學畢業生就是好。吸引具高承受風險能力的移民,可能是推動創新企業的鑰匙。

中國期望透過教育改革,增強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影響力。儘管《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目標雄心勃勃,該計劃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

人口老化對兩岸三地經濟造成壓力。壽命延長固然是好事,但生育率低迷卻削弱了經濟動力。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高昂的樓價和教育成本,以及傳統觀念等都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政府需正視此問題,並制定有效政策應對。

儲備減少了這麼多,是否香港公共財政上已到窮途末路,危機四伏呢?倒未至於斯。特區政府除了財政儲備外,尚控有兩筆巨款,一是歷年政府外滙投資回報積累起來的基金權益,比財政儲備更多,且財爺完全有權動用;二是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共3800億。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表示,銀髮經濟並非新事物,唯多年仍然未有成型,為商界提供額外商機,皆因長者消費能力有限,並提出五大範疇供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考慮。

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及其相關認知障礙症在2019年導致全球喪失3,310萬年的失能調整生命年,估算價值為2.8萬億美元。

在中央以全面、深化、大膽、進取、創新和睿智的改革方針下,中國見頂論提出的窒礙中國長期持續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將會得到妥善和有效的處理。如此一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會獲得無窮的澎拜動力。

金融強國建設在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佔有一席重要地位,值得香港特區金融業界高度關注。

健康及財務主宰人生下半場的快樂,為對症下藥,中銀人壽牽頭成立「安心 2gether」聯盟,與五大機構聯手推出「享老」藍圖,成員包括康訊生物分析、安心三寶、醫思健康、PURE集團。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總結,李家超的民生福利發展新路向,能夠迅速回應市民需求,總算是做實事和有效率政府的表現。

美、日都是問題,瑞士也為中立的問題而煩惱。難怪這麼多人去新加坡!

為了保護家人,大多數受虐長者寧願逆來順受,也不願意舉報施虐者,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曾受虐待。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他們更將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

香港經濟有什麼制度優勢,又有什麼問題?一起聽聽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黃乾亨黃英豪基金教授(政治經濟學)王于漸博士的分析。

面對二戰以來最大變局 香港應堅持長線投資、發展新金融市場 ?怎樣追上國家經濟發展 同時應對氣候與人口挑戰? 一起聽聽前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的分析。

黃循財帶領新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正式成形,而李顯龍則宣誓就任國務資政。黃循財表示,他的任務之一,是物色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加入領導團隊。

香港經濟興旺不可持續的問題出在哪裏?好明顯是香港沒有長期的土地發展計劃,現時經濟變差,便暫緩所有造地方案。他擔心若然今天不開始造地,當經濟好轉時,土地價錢必定貴。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當香港經濟周期好,財政仍然錄得赤字,這樣才可以說香港已陷入結構性財赤,但他暫時未看到這情況出現。

鄧希煒表示,香港的結構性財赤主要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是小型經濟體,改變人口老化的方法不外乎是增加外來輸入的勞動力,特別是年青人的勞動力,以及增加生育率,但二者都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為了讓學校走進社區,甚至讓學校成為社區的重要持份者,我們嘗試運用體驗式學習配合推行友善社區學校,善用社區及校內的資源來回應社會所需,把學生的學習帶至學校以外,同時讓社區人士的參與連結至學校之內。

華懋集團為何會重視ESG?集團又如何落實發展?荃灣如心園怎樣實踐可持續發展概念?一起來聽聽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的分享。

近年華懋集團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發展,亦涉足護老和健康護理範疇,推動業務轉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ESG短期內未必見到效益,但注重的是中長線是否達到預設的公共利益,而重點在於付諸實際行動。

在現今工商營運環境中,ESG已成為企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以及衡量企業發展前景及價值的重要指標。我認為ESG三個英文字母亦可以解讀為:教育、策劃以及匯聚。

香港都會大學舉辦首屆「都大Hackathon」活動,都大副校長(研究及學生發展)郭予光教授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設計新軟體,而是希望學生用結構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日韓人是怎樣看中國這個古代的盟主呢?顯然洗腦200年,沒有讀中日韓歷史,是大問題。

可開發土地供應不足,一直制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未來新增可開發土地供應,其實可以從三大方面着手。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坦言,現在市民感到最切身的問題,是通脹不斷削弱他們的購買力,而生活卻未見改善。他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真的要想辦法紓緩市民因通脹而感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