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大學

政府一直受制於高層官員視野和認知限制,政策研究一般只集中於當下問題。對於長遠政策研究顯然力有未逮。(亞新社)

香港應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所

政府不時外聘顧問公司進行長遠發展規劃硏究,但絕大部分涉及基礎建設和土地規劃,較少關係到社會及經濟政策。香港高等學府擁有一流的學者,他們的角色去了哪兒?為什麼又不採用民間智庫的建議?

90年代本地社會湧現出大量補習社。(Wikimedia Commons)

從內地雙減政策反思港式補習

額外補習帶來額外課業、老師知悉學生有外力支援而布置更多家課、學生補習走動需時,因而令學生負荷加重,不利心身發展。當年本港無計可施,一國的另一制就可以針對弊端對症下藥,高效聚焦地把情況控制。

在課堂上教授未來技能,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還需要新的學習模式。(Shutterstock)

未來教育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雖然《施政報告》肯定教育在推動香港創科的重要角色,政府在未來教育的資源投放方面仍有改善空間。筆者敦促政府及早優化課程、改善教學條件並改革政策框架,幫助香港年輕人裝備未來技能、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開學至今確診數字約100多宗,未見有擴散跡象,數字比實行網上教學、校園人煙稀少的去年同期低一大截。(Shutterstock)

大學嘗試與病毒共存

任教的美國大學開學這一個月內舉行了不少大型活動,包括參與人數以千計的室外音樂會、觀眾以萬計的美式足球賽事,人山人海,似乎都沒有演變成超級傳播事件。大學員工師生大難不死,疫苗和口罩哪個居功較多?

現時香港大學在內地設分校,似乎是追求內地日益豐厚的財政資源和廣大的生源,為發展規模而發展。(中大深圳圖片)

大學內地化

內地化並不是使香港的大學帶領香港與內地以創新的融合、競爭發展,而是進佔內地市場,爭奪內地資源。不重教育學生,不支援地方發展,香港的大學內地化有何效益呢?

希望大學校園可以早日回覆昔日的自由開放,充滿活力。(灼見名家圖片)

大學校園新學年難復自由開放

大學需要加強本科生的教學及學生事務工作。這次修例風波警察拘捕的數千人當中,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及中學生,他們為什麼會無畏無懼的走上街頭,甚至做出各種破壞行為?香港的教育百病叢生,在這次風波充分暴露出來。

香港的大學比廣州的大學,較容易找到著名的教授。(Wikimedia)

重遊故地——憶與香港淵源

與一般中國大陸的城市對比,除了上海以外,香港的生活環境都比較舒服。我想在香港居住的居民,在香港住慣了,不會願意往美國或其它國家居住。筆者在美國住慣了,十分喜歡回到香港訪問,但是不會願意回到香港居住。

大學學的專業知識並非完全沒用,只是社會實際需要的一小部分。(灼見名家圖片)

知識與技能之外

近年經常聽到許多教育界以外,尤其是工商界的朋友,談到對於年輕人的期望,都會提到一些知識與技能以外的元素。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把人的素質,局限在知識與技能。

家庭不以人數為單位,是以關懷和回憶再加展望為父母的目標。(Pixabay)

生兒當有百歲憂

我突然在唏噓之處興起不如擱筆要不寫這專欄了,因為這專欄由他們成長開始素描,不覺十多年,夾議夾敘,批評了教育當局,尤其負責人的虛偽,要莘莘學子接受一套自己也不相信的學習理念。

把粵港澳9+2城市一起來考慮,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形成一個大灣區的教育樞紐。圖為珠江畔的廣州市。(灼見名家圖片)

大灣區教育遠景初探

一位北師大的教授說,大灣區的特點,是很多移民社會,因此社會文化比較講究包容。照這個說法,香港是中國與國際的一個接合點,大灣區又恰好是香港與內地的一個接合點。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