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銘基

潘銘基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並任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常務理事等。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曾獲2012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著有《賈誼新書論稿》、《孔子的生活智慧》、《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字書裡的動物世界》、《漢字裡的動物世界》;散文集《煩囂與寂靜》、《疫下叢譚》等。
鄭良樹老師(右圖)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予人和藹可親的感覺;講課的時候,聲調徐疾有致,拿捏得宜。(陳煒舜提供)

古籍課堂拾憶

古代文獻數量繁多,浩如煙海,能夠涵泳其中,神態自若,游刃有餘,自是極不平凡。我在大學一年級修讀鄭良樹教授任教「古籍導讀」科時,經常有這樣的感覺。

本書各篇,先概略勾勒故事的梗概,復申之以該故事賦予今人的意義。(Shutterstock)

以古人智慧為座右銘

一是文化是傳承的、日新的,二是今人應當上友古人。因此,困乏之時,疲憊之時,我們更應該翻開古書,看看古人的生活智慧,作為今人行事的參考。

月亮的陰晴圓缺,在詞人眼中,頓時成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灼見名家製圖)

不老的明月

「明月幾時有?」我們沒有忘記900年前的蘇軾,經典的文學作品有着抗衰老的特異功能,在中秋佳節思念親人之際,〈水調歌頭〉必然載譽而來。蘇軾、蘇轍的兄弟之情,將會一直感動人心,淪肌浹髓。

孔子,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能得此雅號,關鍵在於孔子開平民講學之風,更將知識往下傳遞,功在後世。(Shutterstock)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大學生要調適心態,大學教授要調適心態,社會大眾也要調適心態。普及化的大學教育,大學生要明白到自己已非天子驕子,如果要成為優秀的大學生,那麼只能鞭策自己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在中大的校園裏,這裏的鳥獸蟲魚,多姿多采,可以教人駐足往觀再三!(Shutterstock)

與動物共融

在中大校園裏,我們的生活各適其適,人與動物互不干擾,即使意欲干擾,也是徒然。以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如同塵埃。

其實,今人能夠將此等道理古為今用,便是不愧對古人了。(灼見名家製圖)

孔孟以後的孔孟

孔孟已經沒有力氣追隨今人,但我們依然竭力不捨地將萬事萬物比附孔孟,用心良苦,其實也就是為了證明孔孟學說到了今天依然「有用」。

考試壓力之大,不免讓考生感到痛苦,其實,最痛苦的是老師。(Shutterstock)

考試的見微知著

評核學生成績的方法有許多,更多人願意使用的是持續性的評估方法。不過,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似乎一直擺脫不了考試便是最佳評核方法的想法。

大學生的迎新營時常予人過度放縱之感,中文系的迎新營則不然。系迎新營、系節等,皆有師生起立同唱系歌的環節,這是一種獨一無二而又感覺良好的體驗。(中文系網站圖片)

與香港中文大學一起成長的學系

在中文系裏,學習的、研究的,包括了中國傳統學術,本無可疑;但要推廣,即將象牙塔裏的學問影響到塔外的世界,一點也不容易。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容易的事情,推廣之餘,更不能退讓。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人與人的關係是互動的,父慈才有子孝。(Shutterstock)

孝與慈的互動

父母與子女之間,再非父母要求子女盡孝便可,而是雙向的互動關係。家庭和諧絕對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不能要求只有單方面的付出。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訓「博文約禮」典出《論語》,校訓是希望一校師生皆能遵守並執行的準則與道德規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 Facebook)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一所學校得以建立,不單只是感激一個人,當然即使是有多少具名的人,更要感激許多默默付出的無名氏。在張煊昌小學裏,我們一行參觀的中大校友,完完全全感受到中大校友對校友會聯會辦學的支持。

每次展覽,無論大小,只要有幸參觀,除了展品以外,我特別注意展品的展示方式和文字解說。(亞新社)

中文的人才

辦好一個展覽,展品是否珍貴,陳設是否妥善,環環相扣,都很重要。但千萬不可以輕輕的放過了文字,尤其是中文,尤其這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的日常用語。

學生習慣了網課是代替品,回復實體面授課後,缺席也有了新常態。(Shutterstock)

缺席也有新常態

大學生正處於對知識最為渴求的人生階段,有疑則問,遇事便爭取,不要輕易放過眼前的一切。那麼,新常態下對於缺席課堂的反應,也代表着大學生對「求學」二字的執着。

博學,使我們滿腹經綸;篤行,使我們學以致用。二者結合,乃是一眾大學對畢業生的期許。(中大伍宜孫書院圖片)

最受歡迎的校訓:博學篤行

作為如此多高等學府所選用的校訓與院訓,「博學篤行」表明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以及世人對實踐所學的重視。一句校訓,連結了校內與校外,難怪獲得了這麼多辦學者的歡心,可謂實至名歸!

無論讀書時代成績怎麼樣,範文總是能夠深入民心。(Shutterstock)

耐讀的範文

範文重推之初,議論不輟,然而誦讀優良作品,必定是功在後世之事,為大事者目光不能短淺,此為一例。

早起不容易,無論是帝王也好,政客也好,可謂其道不孤。(Shutterstock)

早起的難度

社會人士對大學生一直有着不同的期望,別人冀盼如何,當然並不重要。我們如何自處,長久下去,才會建構起別人對我的印象,大學生亦復如是。

本港燒烤場自2020年7月15日因應第三波疫情而封閉至今,市民失去與朋友、家人到郊外燒烤的樂趣。(Shutterstock)

不許百姓放火

為何疫情下的燒烤場出現如此的怪現象?何以只有特區政府轄下的燒烤場才會傳播病毒,而私人機構的皆不會呢?沒人回應,也無從知曉,郊野公園燒烤場就這樣與我們愈漸行漸遠了!

圖為作者(右二)與學生合影。(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疫情下的美景

疫情肆虐,賦閒在家,時間比起過去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因而寫了一些小文章,並且匯集成書,作為疫情下的註腳。其中包括了對大學生的勉勵,更多的是涵泳在大學人文景觀與自然風物裏的體悟。

想起小時候,老師教寫書信,上款如何,下款如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但時代的巨輪不會停下她的腳步!尺牘自然要迎來它的2.0。(Shutterstock)

公開的秘密

公開的秘密,用意本善,然而溝通方式本來不一,應該在什麼時候利用社群服務網絡的secrets功能,也是一種考驗。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