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鴻輝

曹鴻輝

香港出生,197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1983年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取得電機系碩士。早年經商,及後轉而從事翻譯,並多年來私底下鑽研《道德經》、《管子》、《莊子》、《列子》、《關尹子》、《孫子兵法》、《黄帝内經》、《孟子》,主力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重構中國古代「以人為本」政治經濟模型,並探古知今,從《道德經》總結出「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以達至社會和諧,且從老子「知其雄,守其雌」及管仲「權衡輕重」,創建出「基建社會企業」構思,以彌補自由市場的不足,解決貧富懸殊及人權問題。現為無名出版社社長、大同會社社長、管子研究學會會長及老子文化協會會長,本着老子「玄同」精神,推動發揚中國古代文明,化解現世紛爭,著作有《老子‧道德經‧道法自然》、《道之華而愚之始》、《道德經2010》、Daodejing Awakening、《絕處逢生》、《有德司契》、《遵道貴德》、《為天下谿》及《廉而不劌》等書目。
古代中華文化致力追求建立一個萬民生活皆能夠滿足的公平公正社會。(Shutterstock)

古代中華文化中的現代普世價值觀

中國早在春秋時代,明確的自由平等觀念、以及保障每一個人謀生的基本人權理念,已經存在,這些理念放諸四海皆準,就是普世價值觀了。普世價值觀並不是西方獨有,而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念。

提出訴求,要求改變,也隱藏「陰陽」之道。(Shutterstock)

訴求的「陰陽」——談「朝三暮四」

訴求的「陰陽」,在於提出訴求的心態,隱藏着是向權力或主人提出,已隱藏着不平等。歇斯底里及狂躁,都是「陽」性表現。至於「陰」性,就是重拾智慧,找出關鍵,在無形中去解決矛盾,化解問題於無形。

若然對《抱朴子》中的三個「丹田」存有疑問,對「丹田」之說會有保留。無論怎樣,呼吸始終都是自然的。(Shutterstock)

「丹田」一詞的歷史存疑

「丹田」最早見於《黃帝内經‧本病論》篇,但何謂「丹田」歷來眾說紛云。《封神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等章回小說都只帶出「丹田」的神奇,並沒有任何闡釋。

古人觀察大自然,領悟出一個「道」,即整體宇宙觀,其重點在於宇宙間萬物如何保持平衡狀態,讓生命可以延續下去。(Shutterstock)

「五藏」與自主神經系統

中國古代對於下意識功能的分析較現代科學研究更廣,而「五藏」中的「心」有三種層次的思考,除了腦部思考工作之外,還多出了前邏輯思考這部分的創意思維,更是現代科學所未有探討過。

道家文化提倡陰陽和合,道法自然。(Shutterstock)

「陰陽」與意識及下意識

其實「陰陽」並非只是說日月或者男女等那樣表面化和簡單,人體運作就有這樣一對「陰陽」配套,下意識和意識一「陰」一「陽」,下意識是「陰」,意識是「陽」。

年輕人的直率,最初以為發出理性的聲音,像「少女的清音,高吟,低哦」,便會得到回應,但是既得利益者是聽不入耳。(YouTube截圖)

海韻的女郎,與女郎的海韻

徐志摩感到這種抗爭方式,無論得與失,都遠離他愛與和平的信仰極遠。徐志摩開始意識到這種抗爭方式,無論得與失,並沒有為社會不公可以改變多少。

基建社會企業就是本着「陰陽調和」這種理念,為社會在底層構建一個營生環境。(Shutterstock)

雌屬性的「權力社會責任」

基建社會企業本着其社會責任保障人權,也是屬於「雌」性。面對現今自由市場的「雄」性競爭環境,基建社會企業的構思,就是藉着它「雌」性本質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去克服市場上「雄」性的多佔,使社會變得和諧。

GAME將會每一年或兩年,主辦一項名為「行行出狀元」的選秀大賽,主辦地道食品製作大賽。(Shutterstock)

基建社會企業的無限創造職位機制G.A.M.E.

有了城市主題公園及基建社會企業的安排,香港便充滿生機多了。香港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有我們習慣的生活模式,有我們熟悉的人情味,亦有我們熟悉的市場環境,香港人便不用在異地徬徨,大可安心留在香港發展了。

深水埗這一帶,除如鴨寮街雜價攤外,長沙灣道的成衣批發在非洲已頗負盛名,在那裏經常遇見一些非裔人士來此辦貨。(Wikimedia Commons)

香港城市主題公園中的成行成市

絕處逢生計劃可為香港重建一個營生環境,有了營生環境,才可以還原香港人那股獅子山下拼搏精神。還原營生環境,人人可以工作謀生,減輕了福利支出負擔等的社會成本。香港是可以如此充滿活力充滿生機。

〈管子・國蓄〉說:「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盡也」。(Wikimedia Commons 合成圖)

基建社會企業的「幣乘馬」

現在已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再是農業社會,但每一個人生存需要謀生,這基本人權理應不變。同時,雖說科技日新月異,生產力大增,但仍然有飢荒的存在,仍然有貧窮的存在,確實是一個不好笑的笑話。

管仲一直相齊共42年,尊為仲父。(百度百科,維基百科圖片合成圖)

基建社會企業的「軌數」

管仲除了確保每家男丁都有其謀生空間外,還確不因氣候環境變化而使生活受到影響。這是建立一營生環境以上,再加上一套管理法,使人人都能夠生活。這便是「以人為本」施政。

有了有償義工計劃後,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凡是自己想追求的東西,都要自己工作賺取回來。(Shutterstock)

基建社會企業

基建社會企業雖然是社會企業,但與一般社會企業不同,基建社會企業規模大,提供職位多,以實現全民就業為目標,所以業務是大眾化的。

若然施政「以人為本」,政府是有其土地運用的權力,根本無需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而不是假手於市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Facebook)

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書

土地用於營造營生環境,這是一個維繫社會安寧的原則問題,同時,這不是一個短暫的眼前問題,是為後代設想的一個可持續發展問題。定了營生環境,確定營造營生環境的土地用途,城市規劃才有意義。

老子推動社會變革,期望擺脫「人之道」的貪婪及人治。(Wikipedia Commons)

和諧自然法怎樣治國?

所謂「道法自然」,老子便是希望社會制度也效法這種大自然運作模式,期望所建立的新制度,亦同樣好似大自然一樣,萬物平等、有一個良好營生環境讓萬民皆有所養、同時沒有人自以為主。

「王法」的法治觀念,就是以尊君為原則,維持王權穩定而達至長久治安。(Shutterstock)

檢視法治觀念之「王法」

所謂「四法」,是指三代權力繼承,法天法地法質法文,據法而確立帝舜、夏禹、商湯、周文的王權,他們得天授權而為聖人立為王,這便是「王法」,以「王法」為原則,繼承先祖軒轅黃帝之命而立為君。

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在於盡量擺脫人性主觀判斷,判別對錯的權力交由制度掌有,以制度來擺脫人治,由此而建立一個司法制度。(Pixabay)

檢視法治觀念之「非人治自然法」

「法」的法治原則不單是一種法律觀念,而且還是社會運作的基本原則。西方Rule of Law的「法」,可以稱為「非人治自然法」。但是,不同民族的歷史淵源不同,對自然規律會有不同理解。

研究歷史,不單只在探索歷史錯誤,而是從歷史教訓中,找尋現世可以借鑒的地方。(Shutterstock)

管仲立「法」與人權保障

當時低下階層受着政權財權兩方面雙重侵害人權,這便是管仲所面對的社會。管仲立「法」保障人權,實現出來,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陰陽」與「一」是一個整體,「陰陽調和」便是「歸一」,是一種化解極化的機制。(Shutterstock)

「上兵伐謀」之「陰陽」篇

找回「陰陽調和」理念,才能夠用「陰陽」來分析現代世情。找回「以人為本」理念,才能夠真正認識人權,這「以人為本」的人權訴求,所發揮出來的民權力量會更大。

孫武銅像,矗立於日本鳥取縣湯梨濱町的燕趙園。(Wikipedia Commons)

「上兵伐謀」之「正奇」篇

謀利可以有多種途徑,有直途,有迂途。「以正治國」就是直途,戰爭就是迂途。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可以不用戰爭而達至各方面都得益,諸侯得益,人民亦得益。

普通話的「四聲」,有名無實,與傳統粵語的「四聲」有很大出入。(Shutterstock)

粵語四聲的重要文化內涵

若粵語不是香港人的母語,這即是說香港人的下一代,自嬰兒開始牙牙學語,所學的不再是粵語。這是徹頭徹尾的一種文化自戕,所以才為世所稱奇。

聖人運用創富思考能力,觀察大環境小環境創造生機,建立良好營生環境,讓人民自己生財,自食其力。(Wikipedia Commons)

中國古代的創新思維「聖」

古代天然的大環境無常之變是不可抗力,人類仍然可以憑着智慧及創意應變而生存下來,現代社會所面對大環境無常之變只是人為的,人類更應該容易用智慧及創意來面對,這便是新思維的重要。

回顧香港60至70年代,人人能夠有機會謀生自立,真正的《獅子山下》曲譜是這樣譜成。(Wikipedia Commons)

營生環境與獅子山下精神

自60年代起,一般香港人生活不奢華,但大多已感到富足,人人只有勤奮工作。但上世紀80年代初,港人回內地設廠做生意,賺回第一桶金,開始刺激本地樓市,香港亦開始走入了邪門。

在營造營商環境之餘,亦要注意營生環境的發展和配套措施,使社會營生取得平衡。(亞新社)

澤命不渝

人人能有謀生和發展的機會,社會才會和諧。管仲「澤命不渝」這句說話,實在並不過時。

在自由市場上,資本主對實體經濟及非實體經濟上的投資,只追求最大回報,追求最大回報的動力使這些資本集結形成財權。(亞新社)

檢視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漏洞

貧窮問題,自古代帝制出現後,因尊卑貴賤之別而出現弱勢社群,造成貧窮,中外皆然。只要弱勢社群的謀生權利、謀生機會和謀生空間得到保障,就可解決,但資本主義做到。

要是年輕人擁有謀生技能,有自立的本事,而社會上又確保有謀生空間,年輕人便會建立自信。(Pixabay)

自立與教育

學校是培育孩童成年成長的場所,亦應該同樣營造一個學習的營生環境,在一個自由空間中,培養學童有自立的意識和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春風化雨。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