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歷史

考評局這個獨立王國長年積累的問題,若不提高其透明度、加強監察、改革人事,即使今屆過去,往後的試題仍將如出一轍。(Wikimedia Commons)

考評局無王管 需改革

「你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些均屬通識化題型,並不適合中學歷史科的考試。有歷史科老師指出,歷史科要求同學有批判性思考云云,涉及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正正是教育通識化的核心禍害,需要正視。

我很悲觀:為了更遠大的政治任務,放棄香港一整代年輕人又算什麼?(亞新社)

考生何辜?

歷史不是我的專業,但業餘閱讀歷史獲益良多,讓我明白到現實是如何殘酷。既然思想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今天的年輕人除了是各種教育改革的白老鼠,也是一批又一批意識形態不合格的次級產品。

教育局5月15日向考評局發炮,5月16日見報;中央電視台隨即在5月17日推出專題片。這一切,都在「五.一六」前後。吓!這一天,不就是中共發出「五.一六」通知並掀起文化大革命的日子嗎?(香港中央電視台視頻截圖)

選辮子 造辮子 抓辮子

所謂「選辮子」,是刻意在已有的事物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所謂「造辮子」,是在沒有借口之下曲解或製造無中生有的「事實」,作為攻擊點。「抓辮子」更容易理解,就是依靠強權以點擊面,同時又以面擊點。

無可否認,這試題是有引導性的,但是否中學生答了這次試題,就會變得親日仇中呢?(Wikimedia Commons)

教育局小題大做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卷問考生: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參考資料後,這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嗎?這條值8分的問題,我覺得放在通識科可能更加適合,但教育局的反應,絕對是「小題」大做。

歷史會不斷重演,既會相似,又會不同。(Shutterstock合成圖片)

不讀歷史損失大

中史課程沈悶的原因是沒有遇到口才好的老師;近代史與古代史更非魚與熊掌一定要一取一捨。至於讀歷史,上輩老師早有名言,道是「五十年內無信史」。

從國史學習裏,讓國學有所知及國情有所述。當老師用心用力教導學生,學生自然學有所長、有所用。(Shutterstock)

眉飛色舞的學習

從教育現場看,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可悶到上心口,但同樣可以學習得眉飛色舞,說到底,教師要把第一關,但學校教育各個持份者都應有付出,百年樹人這句話值得不斷思考。

位於菲律賓宿霧拉普拉普市的麥哲倫紀念碑。(Wikipedia Commons)

歷史兩面觀

世上許多沸沸揚揚的事就是這樣發生的,而人間許多「雄辯」也就是這樣誕生的。我們都極易被自己固有的觀念所左右,而一旦陷入了這口幽井,要找一些理據來攻擊別人的觀點,着實不難。

第一次乘小電船感到新奇有趣,有些風浪,母親問我怕不怕,我挺起胸膛說不怕。(灼見名家)

戰後初年的香港

輪船要開了,船上的人都走上甲板和送船親友道別。一條條五彩繽紛的紙彩帶從高高的船頭飄下來,送別的人執着另一端。巨輪緩緩而行,彩帶漸漸被拖長,終於彩帶被扯斷了,在空中隨風輕蕩。

筆者曾任教中學中史科多年,會帶學生到中上環的孫中山史迹徑實地考察,對歷史教學起關聯作用。(Wikipedia Commons)

從中國歷史到香港通志

當香港市民,特別是在學青少年,如果對香港歷史的根源、香港與內地的歷史因緣,對本國的歷史了無認知的話,根本說不上身份認同,甚且會積聚成社會不穩定的離心力量,不可等閒視之。

Page 2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