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官方刊物,以英文版及其他45種國際語言版本發行,每月有6000萬讀者閱讀。《國家地理》最優秀的科學家、探險家、研究者為您探索新知,開拓您的眼界,深化您的知識,是一本以全球觀點,兼具科學、人文、天文、地理、美學的知識刊物。
加州克恩郡的莫哈維沙漠上佈滿了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模組,這裡是美國再生能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太陽能與風電產業成長迅速,目前已為數百萬戶家庭供電,只是所產電力仍不及美國總發電量的10%。(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地球50年後會怎樣?

新型冠狀病毒短時間內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然而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更多長久且無法逆轉的改變,適逢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未來的50年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哥本哈根一座新焚化爐的垃圾坑容量達2萬2000公噸。自動化起重機會攪拌垃圾,讓焚化爐燒得更乾淨。過濾燃煙的設備佔據焚化廠內部的大半空間。相對於垃圾掩埋場,可以乾淨燃燒、產生能源的焚化爐,但是循環經濟的目標,卻是以完全不會產生垃圾的方式來終結垃圾。(攝影:盧卡‧洛卡泰利 Luca Locatelli)

垃圾的終結

一個沒有垃圾的世界,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是,節約使用資源並不斷回收材料的循環經濟願景,啟發了各行各業也鼓舞了環保人士。我們能做到嗎?我們負擔得起做不到的代價嗎?

國家地理探險家暨生物醫學家佐爾坦.塔卡克斯在越南的朱楊申國家公園找到一隻毒蠍,牠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發出藍色光芒。塔卡克斯在世界各地收集毒液,希望從中找出新的疼痛藥物,因為目前沒有什麼好的藥物可以取代類鴉片。毒液已經帶來了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科學家從僧袍芋螺這種世上數一數二致命的動物身上,研發出了一種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 (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疼痛的世界

醫學向來認為疼痛是因為受傷或疾病所造成,並不如病因那麼重要。但事實是,許多病人源自受傷或疾病的疼痛,卻在病因消除之後依然存在許久。

在杜拜的一間海龜康復中心,野放前的玳瑁和綠蠵龜正繞着一個水池游動。在過去15年間,這個救援中心已經治療並且野放超過1600隻生病與受傷的海龜。攝影:湯瑪斯.P.帕斯查克THOMAS P. PESCHAK

無聲的滅絕危機

目前的滅絕速率是人類出現之前的數百倍──或是數千倍。如此高的滅絕速率令科學家認為我們正瀕臨物種的大滅絕,我們正走向地球生命史上可能的第六次大滅絕。

在中國常州市江南環球港最大的購物中心──山姆會員店,一名女店員正在食品區發送試吃品,以自然放養豬製成的豬耳、豬血和豬肝。

餵養中國

中國正努力解決一項艱鉅的難題,那就是如何用境內不到十分之一的農地,餵養幾乎佔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同時還要針對人民正在改變的飲食喜好做出調整。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