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歷史

《長安三萬里》用心、用力、用情製作,特別對於關心青少年成長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確實產生強烈的共鳴感。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湖光山色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很少有風景名勝能像西湖這樣,在並不算大的空間裡薈萃了如此豐富的極致風景和歷史文化。在這裏隨便一座廟宇,一座小橋,乃至一座亭台,都是歲月滄桑的濃縮,見證過千百年的風雲變幻和悲歡離合。

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文化小革命的前奏,還是對文化及教育圈中的一次必要整頓?整頓後便雨過天青?(Shutterstock)

內地的文化小革命

回望歷史,秦始皇聰明絕頂,但政策去得太盡,人心會疲倦,勇悍精神也會一夜間消失,秦二世已見到整個帝國的崩塌。此段歷史提醒我們,在文化、人心的管理上,也宜寬嚴並濟,不用整天都拉緊神經。

國家安全教育課程遭受批評,但其對香港穩定、繁榮發展至關重要。

國家安全教育是謊言教育?

筆者認為國家安全教都是一些切合課程宗旨、建基於事實、合乎情理的內容,對加強新一代國家安全意識相信有一定幫助,也可以令學生認識香港與國家的緊密關係,從不同角度理解國家安全的知識,引起同學關心相關的時事。

革命青年一代人:狂熱、暴躁、困惑、失落、痛苦、茫然、反思、探索、求證、追求......(網絡圖片)

文化自白書

我們有責任向孩子們,向年輕一代講故事、講文化、講歷史。我們對漂流世界的民主浪子情感很深,埋怨也不少;期待他們精神回歸民族和家園。

「笑傲江湖」的「瀟湘夜雨」莫大先生,琴中藏劍,劍發琴音,很有型。(作者提供圖片)

機關算盡,不如淵明一杯酒

定閒師太和莫大先生的力量來自傳承,來自數百載的歷史文化,少林和武當便等如歷史悠久的大學,如牛津、劍橋、北大、清華。無論任我行及左冷禪多厲害,總撼動不了這兩歷史文化重鎮,實乃江流石不轉的定海神針。

喜歡讀歷史的人,要知道在讀「儒者」、「學者」、「文人」或「筆者」的書,隨自己興趣,慢慢研究,不會沉悶。(Shutterstock)

儒學文筆的分別  

儒是歷史一部分。儒家經典,王陽明首言六經皆史,而春秋更是孔子所作的第一部歷史書,然後才有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能成儒,算是不錯,儒之後,研究子史,能夠知道歷史上事件的發生。

考評局這個獨立王國長年積累的問題,若不提高其透明度、加強監察、改革人事,即使今屆過去,往後的試題仍將如出一轍。(Wikimedia Commons)

考評局無王管 需改革

「你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些均屬通識化題型,並不適合中學歷史科的考試。有歷史科老師指出,歷史科要求同學有批判性思考云云,涉及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正正是教育通識化的核心禍害,需要正視。

我很悲觀:為了更遠大的政治任務,放棄香港一整代年輕人又算什麼?(亞新社)

考生何辜?

歷史不是我的專業,但業餘閱讀歷史獲益良多,讓我明白到現實是如何殘酷。既然思想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今天的年輕人除了是各種教育改革的白老鼠,也是一批又一批意識形態不合格的次級產品。

教育局5月15日向考評局發炮,5月16日見報;中央電視台隨即在5月17日推出專題片。這一切,都在「五.一六」前後。吓!這一天,不就是中共發出「五.一六」通知並掀起文化大革命的日子嗎?(香港中央電視台視頻截圖)

選辮子 造辮子 抓辮子

所謂「選辮子」,是刻意在已有的事物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所謂「造辮子」,是在沒有借口之下曲解或製造無中生有的「事實」,作為攻擊點。「抓辮子」更容易理解,就是依靠強權以點擊面,同時又以面擊點。

無可否認,這試題是有引導性的,但是否中學生答了這次試題,就會變得親日仇中呢?(Wikimedia Commons)

教育局小題大做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卷問考生: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參考資料後,這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嗎?這條值8分的問題,我覺得放在通識科可能更加適合,但教育局的反應,絕對是「小題」大做。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