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吳軍:為什麼我們要接受教育?

吳軍:為什麼我們要接受教育?

我們說「教育改變命運」,那麼,究竟受教育和沒受教育的差別在哪裏呢?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作者: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2018-08-16
名家論教育

標籤: 數學歷史科學素質教育語文
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積累。你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就能主動地來做事情。(Shutterstock)
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積累。你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就能主動地來做事情。(Shutterstock)

編按: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吳軍博士,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曾任騰訊主管搜索的副總裁。本文是2017年11月他在北京做了題為「教育改變命運」的主題演講。本社分三篇刊登,現為第三篇。

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

講完了技能教育,接下來講一下素質教育。

每年感恩節前,我會和我女兒的每一門課的老師做一對一交談,一些老師會在交談中告訴家長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其中,她的語文老師是一位文學博士,她不會直接和家長講,而是會先和孩子聊,而且她給孩子提的問題很有啟發性,會讓孩子們想想自己和過去相比今年有哪些進步。

我們把語文放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有什麼作用?語文對你這一步步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後來我的女兒就跟她頭腦風暴,聊了很多,下面就是她倆討論出來的觀點,不完全是我的觀點。

一、理解問題和表達思想

學語文不是為了一點兒簡單的文采,是要理解問題和表達思想。很多人講東西講不清楚,不僅是學生講不清楚,很多老師講課也講不清楚。因為他們的語文太差了,不善於把自己的想法用合適的語言對合適的觀眾表達出來。

我們在職場中要做職業化的人,可是好多工程師寫郵件寫不明白,講半天自己的意思也講不清楚,這樣會給別人的感覺是:這個人不職業化,希望我做什麼,半天說不清楚。相比而言,美國人起草的一份比較正式的郵件信函,就能寫得清清楚楚。

二、語文是職業化的基本訓練

語文是你成為一個職業化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把一個東西寫清楚,正式地告訴他人,這就是一個職業化的訓練。

我們都希望我們找的會計師、律師、醫生等是個職業化的人,而不是業餘的,如果你的語文不好,永遠給別人一種業餘的印象。

三、語文是進入上流社會的敲門磚

如果看一些美國原版電影你會發現,黑人說話就是這樣的(模仿)。比如,在公對公的對話中,一個律師說話用詞是不一樣的,黑人就有一些「哈哈哈」的語言,不同階層用詞是完全不一樣的。

學好語文是你說出來的話、用的詞,能夠達意準確。有的人為什麼叫他「土豪」?因為他說來說去就是那些基本詞彙,完全沒有文采,這是語文的重要性。比如,很多人表達好就會一個詞:「好!」,沒了。有些時候你都不知道他說好是真的好,還是他知道這件事了。

這也是語文的作用,你想進階,往上走,語文必須好。高等教育在最早的時候,像哈佛、耶魯這些大學只教拉丁文,為什麼?三個原因:

  1. 讀懂拉丁文的《聖經》。
  2. 那時的學術語言是拉丁文,就是要訓練你做事的職業化。
  3. 你學會拉丁文,就學會了上流社會的語言。就像中國過去的讀書人得會文言文一樣:白話文早就有了,但只有讀書人會寫文言文,文言文就是你進入更高階層的敲門磚。

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

數學的重要性在於它培養科學的常識和基本的素養,講究邏輯和方法。每一種解決數學題的法,都是可以用於工作和創業。當你遇到一個不會解決的問題,以前那些解數學題的邏輯全都用得上。

為什麼很多人學不好、考不好數學?有一天,我女兒有些數學題做不出來。我把我自己的成績單拿來看,我高中的數學平均99分,就是期中期末考試加起來平均分99分。後來我就在想,我倆在學數學上到底有什麼差別:

  1. 讀題。很多人題就讀錯了,或者是沒讀懂。那這是語文的問題,說白了數學不好是因為你的語文不好,這個因素佔了三分之一。
  2. 基礎知識。你真得學會一些數學知識,否則肯定不會做題。比如說勾股定理你不知道,好多幾何題就都不會做。老師天天讓你做練習題,只能幫助你解決基礎知識的問題。
  3. 邏輯。把題讀懂了,從已知到未知,讀懂題就是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在哪兒,未來要去哪兒。分析和邏輯就是找到這條路,基本知識是你的工具。你的邏輯就是這條道路,你得自己學會把它走通了。

學好數學就是這三條,很遺憾,大部分人學數學只知道學第二條。仔細想想,數學競賽題做不出來,並不是老師教得不好,老師把第二條全教給你了,關鍵是你題也沒讀懂,也沒找到邏輯。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這也是那次開家長會,跟女兒歷史老師聊天後我的一個體會。歷史在英語裏叫history(男人的故事、他的故事),當然女權主義者說應該叫herstory,甭管是什麼,歷史不是要講故事。

中國老說以史為鑑,這件事其實不容易。真要是有以史為鑑,當年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就是為了以史為鑑,讓皇帝不要做荒唐事,司馬光之後的昏君照樣數不勝數,比明君不知道多多少,所以為什麼不能簡單地以史為鑑呢?因為條件是在變化的,什麼事都是在變化的。

舉個例子,大家知道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吧?就是明英宗去打瓦剌(西部蒙古族),被人圍在土木堡了,全軍覆沒,瓦剌軍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說怎麼辦?當時大家說逃吧,于謙就說要堅守,結果一仗不但把瓦剌軍打敗了,把明朝救了,而且從此蒙古的部落就完蛋了。

到了崇禎皇帝,他也這麼幹,李自成快打來了,說逃吧?不行,不能逃,要守,結果自己到煤山上吊死了。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終年35歲。(Wikipedia Commons)

情況看上去差不多,以史為鑑並沒有用,因為條件變了。

那麼,學歷史是為了什麼呢?主要是這麼幾件事:

美國老師說最好把歷史當做研究。那麼怎麼學歷史才是做研究呢?就是給你一個問題,你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你自己去找一些證據,發表你的觀點、證實你的觀點,這就是做研究。

比如,華盛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抄歷史書是沒用的,他是美國的國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等等,而且搞民主政治,那些都不是你研究的成果。你要寫這個,在美國的歷史課是會不及格的。

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英雄,有什麼什麼證據,可以。你也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白人奴隸主,也可以,只要你有證據。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有研究做得好和不好,所以歷史是可以培養做研究的。

歷史是美國的第二寫作課。因為你做完研究後,還要寫一個十頁紙的報告(初三的學生),你自己要到圖書館查資料,要有自己的觀點,結論還要和前提、論據能夠自洽。歷史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有好與壞。這是歷史訓練你做研究。

了解過去有助於我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個有點兒像我們中國說的以史為鑑。因為歷史是在一個很長的時間線看問題的,從歷史出發,你有可能了解未來。

我在寫《智能時代》時就講,你了解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會造成什麼結果,你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造成了一模一樣的結果,第三次照樣也是一模一樣的結果,你就能知道第四次智能革命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你不想成為被淘汰的人,應該怎麼做就很清楚了,這就是能知道未來,讓自己處於更優勢的位置上。

中國人研究歷史和美國人有一個很大的差別,中國人一般會分析一件事的真相,就是進行考古發現,當年光緒皇帝就是給毒死的,這個很重要,這是真相。當年朱允炆(明朝的建文帝)就是沒死,不知道跑道哪兒去了,研究出這個結論就是為了發表論文的。

去年有一本書叫做《地質時代的中國史》,是劍橋大學出的。這個書是很有趣的,有兩個大特點:

根本不管中國是5,000年歷史還是3,000年歷史,以前搞不清楚歷史就不寫了,從秦漢開始寫,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他會把每個歷史事件放在這2,000多年的時代裏,來看這件事到底有多大意義。

把中國這個歷史事放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去看它的意義有多大,而不是孤立地寫中國這一件事。

這就體現了美國人研究歷史很重要的特點。

回想到我剛才一開始說的,學習語文有什麼好處,你把語文放到所有的學科裏看有什麼好處。語文你去年什麼水平、今年什麼水平?從長遠來看學語文有什麼好處?這樣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講來講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目標在哪兒,無論是學歷史還是學語文都是這樣的。

學歷史你還會了解世界的多樣性,會變得更包容。學了歷史,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是多樣化的,並不像我們周圍的生活這麼簡單。

我們為什麼要學科學?

什麼是科學的素養?今天看到很多說法,就是我們信仰科學,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科學從來不是信仰,科學是懷疑,宗教才是信仰。你說信仰科學,那是宗教,不是科學。科學是要不斷被證偽的,今天看上去正確的結論,明天可能就會過時了。

但是你不能瞎懷疑。有時候我們在海外的時候諷刺一些人逢中必反,凡是中國人說的話他就一定要反,有些美國人是這樣的,這種就是瞎懷疑,科學不是這樣子的。

科學是說,這個真理成立是有條件的,研究科學就要看在環境變化的時候,或者說過去對條件不夠了解的時候,得到的結論在更大的範圍內、更廣的範圍內是否還成立。

比如,過去是生活在比較慢速度的環境下的,自然覺得牛頓定律是千真萬確的事,當你到了光速的時候,發現好像牛頓定律不成立了,這就是環境變化產生的變化。

最早的時候,德國有一個化學家發明了兩種藥:阿士匹靈和海洛因。這是一個人發明的,拜耳公司的。剛開始的時候海洛因是個不得了的藥,為什麼呢?它可以讓人戒掉嗎啡,後來發現它的危害比嗎啡還大。

剛開始出現阿士匹靈的時候,大家說這是一個壞得不得了的藥,因為它的副作用太大,後來把它做成了腸溶片,不要在胃裏溶解,到腸子裏溶解就沒事了。

所以,原來覺得很正確的事,換一個新的環境,就會有新的認知,科學就是這樣不斷地在進步的。

科學不是迷信,不是說某一個院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你要依照一定的方法來得到這個結論,這是你學科學的目的,學會了這套方法,可以使你成為一個不迷信的人、一個理性的人。

阿士匹靈通常用作止痛劑、解熱藥和消炎藥。(Wikipedia Commons)

教育是你獲得進步的捷徑

我們說「教育改變命運」,那麼,究竟受教育和沒受教育的差別在哪裏呢?

這就在於科學和經驗是不同的。經驗往往在於個人的悟性,而科學則可以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得到延續和發展,並且能夠一直往前走。

譬如你小學時候學習過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初中又讀了幾何原本,你學會了幾何,這是2,000年前歐幾里得寫下的知識,你能夠學習到並且傳承。如果你是一個數學天才,還能在他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定理,讓幾何更加完美,之後的人在你的基礎上又可以繼續推出新的定理,這樣幾何這樣一門科學就一直在發展,隨時時代在向前走。

今天任何一個三甲醫院主任級的醫生,他都敢拍着胸脯講:「我比50年前全世界最好的名醫都要好。」這是因為科學是一個積累,過去的醫學成就他都學到了,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科學和接受教育的原因。

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積累。你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就能主動地來做事情。

我們知道人類到目前為止最偉大的一件事是工業革命。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全世界發展2,000年平均GDP就是600—800美元。中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人均GDP只有180美元,這是沒有工業化的結果。今天中國的GD將近人均9,000美元,因為我們工業化、現代化了。

所以,工業革命很重要,那麼工業革命是靠蒸汽機起來的?對蒸汽機貢獻最大的人是瓦特(James von Breda Watt),他改進了蒸汽機,製造出了萬能蒸汽機。在瓦特之前的發明家,都只是工匠。他們只憑經驗做事。沒有辦法把經驗傳承給他人,如果他死了,可能他的技術就失傳了。

中國瓷器的發明就是這樣的,發明、失傳、再發明、再失傳,這就是工匠式的發明。

而瓦特不是這樣的,他是有一套科學知識來指導他。瓦特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爸爸是一個名商人,只是後來生意賠了,導致瓦特沒有讀大學。但是,他在大學工作,大學裏的課他都上過,只是沒有學位而已。

當時,瓦特工作的大學裏的蒸汽機壞了,需要他去修。在維修過程中,他看到了很多蒸汽機的不足之處。因為他在大學裏學了所有力學和熱力學的課程,在此基礎上,他用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成功改進了蒸汽機。

之後,我們就知道要做一件事,首先需要具備科學指導(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條件),這也使人類在工業革命以後發明的速度變得非常快速,與以前的完全靠經驗積累發展相比,進步飛速。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因為教育是你獲得進步的捷徑,你不能靠着工匠式的積累,那個太慢了。學習前人的經驗是最快進步的路徑,這是我們要接受教育,而且一輩子接受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奠定了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Wikipedia Commons)

最後的總結

今天把我所講的內容總結出這樣四條,倒着來講:

一、你要相信這個時代,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當然你要找一個相對好一點兒便於自己的發展環境。這個很重要,有時候我們再努力,也不如環境好,這點非常重要。

二、人的見識、教育可以加速進步。

三、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是在一開始溫飽階段,必須掌握一個技能。

四、教育確確實實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不要指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史蒂芬森,從最底層一下子到最頂層,認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認識清楚自己的目標,教育是一個途徑。

教育改變命運三之三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本系列文章:

吳軍: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和階層嗎?

吳軍:時代決定你的命運

更多精采文章

  • 「S.T.E.M.導向」的科普美術教育規劃「S.T.E.M.導向」的科普美術教育規劃
  • 國際數學與科技趨勢研究出爐,本港小四、中二數學成績斐然國際數學與科技趨勢研究出爐,本港小四、中二數學成績斐然
  • 編程非純工、科教育 應充分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編程非純工、科教育 應充分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 3322還是2222?3322還是2222?
  • 徐立之:廢除「3-3-2-2」大學收生要求 鼓勵中學生修讀科學徐立之:廢除「3-3-2-2」大學收生要求 鼓勵中學生修讀科學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View all posts
標籤: 數學歷史科學素質教育語文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張建雄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彭泓基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一膽二力一膽二力 李志強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