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23 2025 07:36: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創新科技

AI驅動新質生產力 港宜五方向發力
作者:黃錦輝2025-07-16
香港競爭力重回全球三甲,藉人工智能邁向高質量發展。本文針對香港「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五項建議:完善數據安全及AI監管、 統籌研發資源避免重複、深化AI垂直應用、培育全民AI素養、重新評估人力需求,以配合AI時代發展。
向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13
在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領域享有盛譽的理大,面對創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如何在延續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如何吸引國際人才?未來在內地又有何部署?滕錦光校長接受本社專訪,暢談理大的發展戰略、創新舉措及未來藍圖。
擴大書院制度  推動研究及創新──專訪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7
在香港土生土長,任職中大將近30年的盧煜明教授,如何帶領這所先賢輩出的名校不畏風浪穩步前行,創新發展?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和激烈競爭,又如何帶領年輕一代勇敢追夢、實踐理想?
為香港、為國家辦好一所世界頂尖大學──專訪香港大學張翔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6
2023年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會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張校長表示,「我非常同意和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的這個想法」,「如同港大最近的願景,希望未來在北部都會區有一個全球化校園,可以容納更多新學科,創造更多新文化。」
聯動而行
作者:盧煜明2025-07-02
我深信大學領袖參與實質對話,有助各國在變幻莫測的世代中,一起走過人口變化、科技進步等全球挑戰,為高等教育創造美好將來,推動知識超越國界,為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陳茂波:資金淨流入年增長285% 料將成為跨境資產管理中心世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23
香港經濟整體的基本面穩健,人口自2022年持續上升,旅客數字也按年錄得較大的升幅。除了繼續為經濟民生打拚,對內對外說好香港故事也十分重要。
跟進習特通話 何立峰赴英與美國磋商 雷鼎鳴料兩國角力數年未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9
美中貿易談判重啟,雙方代表於英國會面。談判聚焦稀土出口、貿易逆差等議題。中國官媒批評美方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學者分析,談判受美方反華情緒影響,預計角力將持續。
孫東:港創科還在搞  張翔:缺乏人才搞源頭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過去三年政府盡力發展創科,《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次提及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有良好開局,又正致力破局。
民企成創科主力 激發活力貢獻巨
作者:雷鼎鳴2025-03-27
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罕見出席。會後市場反應正面,股市上揚。會議釋放支持民企發展訊號,如同鄧小平南巡,有助增強企業家信心,促進經濟發展。
憶科大創校校長 科教灣區先行者
作者:雷鼎鳴2025-03-17
家瑋是大灣區這概念的第一人。30多年前我每到他辦公室,都會見到一張巨型大灣區地圖,他每每滔滔不絕地論述這地區應如何發展,香港應如何配合等。據陳繁昌校長的考證,1997年科大畢業典禮中家瑋的演說便是以此為主題。當年沒有多少人明白大灣區的重要性,但這更顯出真正的先行者的眼光。
黃廷方慈善基金與信和集團 捐兩億推動AI研發應用 支持香港創新科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暨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期望透過前沿研究和落地應用,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未來,讓香港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陳茂波:發債確保北都不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制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7
發行債券以支持基建工程、投資未來,是國際慣常和普遍做法。有國際機構的報告就指出,儘管香港計劃發債以支持基建,但債務水平仍處於低水平。
陳細明: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7
人工智能的市場估計未來五年將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將從1840億美元增至8267億美元。而香港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和大量高質量數據。只需要加強算力資源以滿足大型人工智能項目的需求。
陳茂波:新年新氣象 金蛇獻瑞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03
陳茂波司長網誌指,香港新春市道暢旺,旅客回升,消費信心恢復。政府將積極舉辦活動,發展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穩步向好,但仍需應對外圍風險。
2024年政府創科投資增加  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作者:黃錦輝2025-01-13
創科局2024年取得豐碩成果,提升香港國際排名,奠定創科發展基礎。資金、人才、基建和政策到位,河套綱要明確方向,將於2025年助力香港實現新質生產力及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大學城不等於牛潭尾
作者:張量童2025-01-07
牛潭尾擬建大學城及醫學院,佔地約46公頃,另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醫院,新增人口3.6萬。本文認為此規劃未與新田科技城協調,建議大學城選址新田南約260公頃土地,打造官產學研投生態圈,而非分散於牛潭尾等多處零散地塊。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經濟增長2.5%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30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最後一篇網誌展望2025年,地緣政治和較長的高息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會令市場增添波動。
何國良:為何香港教育制度難培訓研發人才?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還適用於現今香港科創發展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為何香港教育制度難培訓研發人才?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還適用於現今香港科創發展嗎?聽聽中原家族辦公室顧問何國良的分析。
今非昔比──上海22年所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4-12-16
中美科技各有領先之處是公論,只要是人可以想出來的東西,中國人最終都可以想出來的。美國當然仍然擁有超高發明新事物的能力,也欠缺有如中國、印度、非洲各自擁有14億的人口。
改變是香港發展的關鍵
作者:謝祖墀2024-12-11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家康體健「腸」為本,亮拔醫精「創」是心──專訪陳家亮教授
作者:馮珍今2024-12-06
陳家亮教授認為如果做人沒有夢想,純粹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有進步,「所謂不進則退,我們要為下一代設想,立下榜樣,好好地耕耘一塊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繫於政府與工商界協同發力
作者:劉兆佳2024-11-28
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
IMD世界數碼競爭力公布 細看全球第七香港的短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4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布的《2024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香港升3級至全球第7位,在科技、知識方面繼續表現出色,稍遜的數碼準備程度方面亦微升兩級。
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企業戰略
作者:謝祖墀2024-11-14
對某些公司而言,中國戰略依然代表着如何在中國做好生意,但對更多的公司而言,中國戰略將代表着如何與中國做好生意,我更喜歡稱之為「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
科技園違規處理差 恐為港深創科園立壞榜樣
作者:陸振球2024-11-08
政府應比以往更審慎理財,防止有任何大花筒的情況出現,不止是政府部門本身,任何牽涉到公帑運用的機構亦然,尤其是一眾自以為是土皇帝的公營機構。
理大舉行創科×校友日 展出豐碩創科成果 滕錦光:過去5年科研人數翻倍 推動專利試用政策加快成果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0
政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見及此,香港理工大學今年舉辦創科x校友日,展出上至太空下至地理多個科研成果,包括配合低空經濟熱潮的最新無人機技術。大學管理層希望多個技術可以擴展應用場景。
陳茂波率團訪西班牙創科機構 網誌:美國減息 大環境向好 把握機會推廣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2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抵達西班牙馬德里,展開訪問行程。他在網誌撰文指,寬鬆的金融環境利好資產市場氣氛和工商業經營環境,在大環境逐步轉為相對利好的背景下,更須加大力度推廣香港市場。
盧煜明成中大校長唯一候選人 最快周五正式任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2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的盧煜明教授成為大學第九任校長唯一的候選人。中大校董會將在9月26日(周四)舉行非正式會議和盧教授見面,然後在27日(周五)會議上正式投票決定。
把握機遇,引領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4-09-05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最近指出,西方民粹主義強烈反對引入移民,反而為香港提供了機遇。香港政治穩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吸引國際及國內企業落戶。
趙偉仁院長:中大醫學院跨學科團隊怎樣創新不斷 領先全球? 做醫生為何要有心有力? 從李國章、鍾尚志、沈祖堯身上學到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40多年來,中大醫學院就好像一個璀璨的星空,留下了許多醫學名宿的事蹟,1980年代初仍不起眼的小小醫學院,到2024年已然打入世界醫學科目30強。中大醫學院新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接受專訪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