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首獲奧地利共和國金榮譽勳章,他表示會繼續將中國文化傳播海外。面對香港文藝人才就業困難,麥大師暢談經驗和想法。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首獲奧地利共和國金榮譽勳章,他表示會繼續將中國文化傳播海外。面對香港文藝人才就業困難,麥大師暢談經驗和想法。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表示,香港早前不太注重文化的修養,現可借鑒海外及內地城市的音樂教育模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 香港將成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
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公布《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第一系列「唐詩之意境」,由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講,冀為觀眾帶來寓教於樂的審美享受和雅致愉悅的視聽體驗。
劉小康從事設計工作,已長達40年,他說:「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一定不可以只喜歡設計,要喜歡設計以外的東西,例如喜歡音樂,可以用設計去表現音樂……這樣的設計,才有價值!」
在西方和南亞文化中,瘦馬分別代表着死亡及修煉,均涉及永生和來世。這與着眼現世、迴避生死的中國文化很是不同。故此,瘦馬形象之隱喻,也就與現實人生密切相關,是諸般心境的隱喻,也是人們心靈和情感寄托之所在。
筆者無意中讀到一本說命理的玄學書,列舉36種善言善行心相,極為具體,今供諸同好。可作弟子為人教材;可測試一下朋友言行,亦可自己引為鑑戒。其中有文字古樸,或不合時宜者,已循原意略為修繕。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2022年加盟中大。他對中國文化為什麼一見鍾情?當年他來華英語義教,又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緣?他接受本社獨家專訪,侃侃而談他的人生路。
苗學禮(Tony Miller)是港英政府年代的官員,為什麼當年會來到香港擔任官職?他在回歸後決定留在香港,終身學習中文,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中原慈善基金連續第二年贊助腹有詩書活動,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表示,欲培養孩子從小對中文及中華文化的興趣,參加腹有詩書比賽就非常有意義。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去年女兒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時隔一年,我再次坐在台下觀賽。當日會場内嘉賓雲集,學生竭盡所能,比賽氣氛相當熱烈,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也令我對本地古文教育有一些觀察與感想。
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和文化,身為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的金江來自澳洲,年輕時一次到訪中國的旅程,讓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復活賽(第1、2、3場)於7月28日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舉行,6所學校中3所成功脫穎而出,晉級準決賽。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第二回合第5場和第6場比賽於7月27日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舉行,6所學校中,拔萃女小學及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成功脫穎而出,晉級準決賽。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第二回合第三和第四場比賽於7月26日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舉行,英華小學及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出線。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第二回合第一和第二場比賽於7月25日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舉行,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及啟基學校出線。
作曲家、香港寰宇交響樂團指揮麥家樂創作的歌劇《孔子傳》,周日(7月3日)於世界頂尖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以德文首演選段。他認為,這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表演,正好給香港和中國音樂家一次難得的表演機會。
香港本土琴學風格與內地1970年代以來的琴風截然不同,直接傳承自中國的傳統文人精神。禮失求諸野,蔡德允老師在香港守成的傳統藝術文化,回歸返哺中原,意義非凡。
中國古代的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那麼現代人學成文武藝後,又有何理想呢?理想的現代人才模式具有什麼特質?一齊聽聽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分析。
倘若我們對自身文化與傳統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進行有系統的反思和有意義的批判呢?如何教會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座標,實乃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月27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開幕禮及比賽,首日賽事由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及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勝出,率先晉級下一輪比賽。
何文匯教授與觀眾分享他個人學習中文的體會和心得,提出要精通中文,除了多讀多寫,還要學會分辨平仄、懂得運用反切尋找正確讀音、了解近體詩格律,並藉此深入認識中國語文、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
當時《中國學生周報》的主編是陸離,我最愛讀的,便是她和小思的文章。因為她們,令我愛上文學,更迷上電影;也因為她們都是「新亞人」,令我對「新亞精神」產生了一份朦朦朧朧的嚮往之情。
中大文物館舉行「庚子說鼠」賀歲展覽,展出十餘件與老鼠、松鼠和蝙蝠相關的書畫及器物,年代自清迄今。作品包括嶺南畫家居廉、高劍父、蘇臥農、歐豪年的畫作,以及丁衍庸的一系列松鼠作品。
今值隆冬,晨撰斯文,我仰察天際,只見遠空中又多了一顆明亮的星光,那就是──許曉暉女士。她雖短暫地在地上伏息,但永恆地在天邊閃耀!現在只回到其應居之所。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