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文化

龔開的《駿骨圖》。

中國文化中的「瘦馬」意象

在西方和南亞文化中,瘦馬分別代表着死亡及修煉,均涉及永生和來世。這與着眼現世、迴避生死的中國文化很是不同。故此,瘦馬形象之隱喻,也就與現實人生密切相關,是諸般心境的隱喻,也是人們心靈和情感寄托之所在。

教導孩子善言善行,總是良好偉大的觀念。(Shutterstock)

觀人於微 心相36種

筆者無意中讀到一本說命理的玄學書,列舉36種善言善行心相,極為具體,今供諸同好。可作弟子為人教材;可測試一下朋友言行,亦可自己引為鑑戒。其中有文字古樸,或不合時宜者,已循原意略為修繕。

如今美國正陷入「不均不安」之局,豈能不亂?(灼見名家製圖)

世界末日鐘的啟示

美國人崇尚無約制的自由,贏者通吃,敗者只能流落街頭,由自由促進競爭,由競爭製造輸家,反壟斷法已名存實亡,只有更多的合併,貧富只能更懸殊。

一首樂曲真的需要有人生經歷,才能聽懂。 時光流逝,你聽懂時,驚覺曲中說的正是自己。

曲中人

少年時,洞簫是我的樂器,喜歡它簡樸率性,吹奏隨心。 年紀漸大,洞簫成為我的朋友,伴隨我走遍世界, 深沉的簫音撫慰我身心靈。 而今,洞簫是我的老師。

首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圓滿落幕。(灼見名家圖片)

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是灼見名家舉辦的一個大型全港性中文常識問題比賽,剛剛圓滿結束。期望「腹有詩書」能像從前的「溫故知新」節目一樣,成為長壽的活動,使更多小學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施恩莫望報」但「得人恩惠千年記」,可況是生我養我育我的父母?(Shutterstock)

我要感謝誰?

孝是自自然然的事,無需刻意做作!父母都是自己最需要感謝的人,沒有他們,便沒有你的一切。人生的健康壽夭難料,行孝要及時,避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傳火於薪,永無盡時。我深信,新亞精神,亦永在人類社會流傳!圖為新亞圓亭。

一個新亞中文人的故事

當時《中國學生周報》的主編是陸離,我最愛讀的,便是她和小思的文章。因為她們,令我愛上文學,更迷上電影;也因為她們都是「新亞人」,令我對「新亞精神」產生了一份朦朦朧朧的嚮往之情。

高文明國家被低文化民族征服,似乎是不易定律,這種現象,已引起近世紀一些學者注意。(Shutterstock)

大小民族興亡定律

其他文化一經走完歷史形態路程,便一蹶不振,永不再起,只有中國文化例外,這亦使到一些外國知識分子對中國人疑驚疑懼,恐怕他們終有一天被漢人征服。遂抱有敵視中國人的疑惑。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