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魔來港踢表演賽之際,我有機會重整思緒,回顧自2016年出版《誰偷走了紅魔》一書以來的進展 。很可惜,眾所周知,曼聯的衰落並未止步,反而在剛過去的賽季中持續惡化,最新一季以英超時代最差的第15名收場。本文旨在透過兩個圖表,為這段跌宕歷程提供歷史與統計的視角,並作一些大膽的預測。
雙紅的涅槃重生之路

圖一展示了英格蘭頂級聯賽歷史中最具榮譽的兩大球會──曼聯與利物浦──的起落興衰。當前兩隊在英格蘭頂級聯賽的奪冠次數均為20次,勢均力敵。本圖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起點,即圖中橫軸的「第0年」,正是兩隊步入衰落期之前最後一次奪冠的年份。對曼聯而言,那是2013年;對利物浦而言,則是1989至1990球季。
由第0年始,利物浦花了整整30年,才在2020年由高普領軍重新登頂。而對曼聯而言,現下則經歷了12年的下滑期。從圖中紅線與藍色虛線可見,兩隊在衰落初期的聯賽排名走勢,頗為相似,差異直到近兩季才急劇拉闊,因為曼聯在2023至2025年間的兩年急跌,格外刺眼,顯示其衰退更為劇烈且深陷。
圖中標示了芬威集團(Fenway Sports Group,簡稱 FSG)入主利物浦的年份(以藍色叉號表示),由美國人約翰·亨利(John Henry)主理的該集團在接管近10年後,終於讓利物浦重回巔峰。別忘記,期間亦出現過「虛假曙光」,即謝拉特的滑倒,至今仍令人扼腕。倘若歷史讓紅魔重演,如果拉特克里夫(Jim Ratcliffe)所控制的化工集團英力士(INEOS)具備與FSG 相當的重建能力,那麼從2024年他入局起計,紅魔或許也需十年才能復興。這樣推算,曼聯將要花22年(由2013年起)始能重奪聯賽冠軍,雖仍不及利物浦的30年之苦,但也絕非坦途。
然而,從圖一可見,利物浦在這30年中即使在最低潮期間,亦從未跌出聯賽前10名;而曼聯卻已經跌至第15名,情況顯得更為嚴峻。此外,FSG入主的利物浦,自始至終一直為私人公司,有單一股東,決策明快。反觀今日的曼聯,仍是上市公司,股權複雜,從企業併購的角度看,拉特克里夫與格拉沙家族之間的雙重領導結構並不算穩定。一旦蜜月期過去,內部張力勢將考驗球隊。
再從第0年之前的歷史維度觀之,在1986年這劃時代之年以前,曼聯在英格蘭頂級聯賽的冠軍數,僅有七座,而利物浦就有18座,阿仙奴10座,愛華頓9座。換言之,在二戰後至英超成立前,紅魔其實並非王者,反而那是利物浦的霸業年代。
歷史雖然像是過眼雲煙,但它深植人心,形成文化與制度,影響各人的行為與期望。這就帶出了日後將講述的1986年歷史意義,因為沒有在該年上任的費格遜,曼聯今日或許仍只是英格蘭其中一間「名牌前列球會之一」。
原刊於《足球周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