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15 2025 10:42:0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體驗張亞洲的宏觀水墨

藝術能延伸人類文明的積累和傳承。中西繪畫的共性,應是源於畫家傾吐之心中情。技巧手法無一定之規,其價值在於對宏觀世界的感受。

封面圖片是張亞洲所創作的「魚」系列原稿之一。似凶神惡煞的威猛,是亞洲創作的魚。最近在會展中心「香港冉起當代」(Affordable Art Fair 2025)展覽,張亞洲這幅魚一掛出來,即被一位鬼佬收藏。

筆者好奇地問藝術家張亞洲,這是什麼魚?他說「是臆想出來的魚」,沒有實質的參考資料。的確藝術源由生活,但不一定是真實的寫生,更是創作者內心的感受。區區直覺這魚似恃強凌弱的深海霸王。

藝術能延伸人類文明的積累和傳承。中西繪畫的共性,應是源於畫家傾吐之心中情。技巧手法無一定之規,其價值在於對宏觀世界的感受。我國八大山人的畫,腕底逸放出內心波瀾;挪威藝術家蒙克,透出強烈的存在性焦慮。不論是中式的墨色,或西洋的粉彩,均可一抹胸壑意氣,並自立風標,留下震撼百世的傑作。

意境深邃的水墨

再觀張亞洲意境深邃的水墨《塗炭生靈》組畫之一(300×80cm),創作於2025年。舉頭由上向下、兼容中西的水墨張力,既無標明具體的地點、某市或某街、詳細的年月日內容,卻有力地控訴了現代戰爭的殘酷。

被鎖定的建築物高處目標,已遭受無人機、遠程導彈等殺傷力特強的攻擊,濃煙翻滾瀰向長空,畫面營造出戰火的荒蕪與傷痛,水墨呈現強烈的視覺衝擊,可謂驚心動魄。單從建築的破壞而言,彰示出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損毀;樓宇內外無法估量的生命,遭受戰火的吞噬和摧殘。圖中兩邊的幾條直線,以示攻防不息,蒼天泣訴,罄竹難書!

《塗炭生靈》組畫之一(作者提供)
《塗炭生靈》組畫之一(作者提供)
 

《塗炭生靈》組畫之二為六呎整宣(180×90cm),觀者從彩色的畫面,可以看到美好城市的原貌,無情的戰爭爆發,令世人忽然之間處身憂患家國難守,熊熊烈火在燃燒,漫延的戰火企圖在毁滅文明。好多朋友偏重範本舊調重彈,人生甜酸苦辣百味交雜,大多畫家崇尚清甜的情調。稀有像張亞洲的思維推敲,將世間不該發生的苦難滲透水墨,這是張亞洲難能可貴的創作精神,絕非禿筆揮舞一道神巫式的靈符。

《塗炭生靈》组畫之二(作者提供)
《塗炭生靈》组畫之二(作者提供)
 

脆弱的感性

筆者所認識的張亞洲是勤奮的工蜂,每次展場為同道們布置掛畫,汗流浹背默默無聲地貢獻,從來不求聞達,不去追逐名利,酒醉後才見到他脆弱的感性。從他的宏觀水墨中,可以領略其水墨的審慎精準,無論從造型到黑白關係,從色彩到明暗映襯,均可體驗他一絲不苟的人生態度,即使深海魚的臆寫,也是盡訴現實中的滄海世態,充滿他宣洩對環保和人類的大愛。

今次「冉起當代」畫展營銷量,第一數蛙王,張亞洲排名第二,始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然銷量不代表一切,荷蘭畫家梵高這位表現主義先驅,在生時一幅畫也銷不出,現在存世的作品價值連城,躋身世界藝術的名作行列。

目前世界欠和諧戰火頻生,對藝術品的收藏,絕對會有影響,我們置身香港這福地,要珍惜這和平的環境。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收藏不但是對社會經濟的支持,也是對從藝者的關愛,如果鑑賞獨具慧眼,收藏者才是大贏家,不亞於佩戴鑽石珠寶!

張亞洲抱持他的一片赤誠,孜孜耕耘他富有同情心的宏觀水墨。引發觀賞者的深思而共鳴。

藝術家張亞洲近影(作者提供)
 

張亞洲自我演繹:戰爭帶給人類傷痛和唏噓。當今人類高度文明、科技進步,交流頻繁,全球早已一體化,理應共享文明,互助互愛,但世界各地仍然爆發令人痛心疾首的戰爭,使善良的平民深受傷害,死傷無數外,令多少人無家可歸!近年除俄烏戰爭外,中東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又出現衝突,電視媒體不停出現令人震驚的戰爭場景,斷井頹垣,死傷無數,不禁令創作者不安。

畫者運用中國水墨畫的特質,用黑白渲染,將戰爭場面重現眼前,以作者的背影,表達對戰爭創傷的沮喪和無奈,引發觀者的共鳴。希望戰爭不再在當今文明世界再度發生,引以為鑑。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