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大家都關心庫房已連續數年出現龐大財赤,令儲備大縮水,會破壞香港的經濟穩定,那到底政府可有實際的減赤或滅赤方案?
陳茂波:北都不能拖慢進度
筆者最近出席了由中華總商會舉辦的論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論壇上回應如何減赤的提問時,稱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應對,大方向是進一步節約經常開支,但強調基建開支不會減少,因會影響競爭力,未來幾年每年基建開支約為900億元。
他解釋,香港正積極發展北部都會區,不能拖慢進度,政府會通過發債等方式善用市場資金,恢復財政平衡,支持各個項目按時完成。料在維持發債規模的進度下,五年後未償還債務佔香港GDP比例將達13%至14%,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
陳又表示,由今年度起,政府每年減少1%的經常開支,內部也會繼續積極審視是否仍有削減空間,將力度再加大,包括凍結公務員編制及善用科技減少人手等。
港府和數碼時代極度脫節
說到善用科技以減少人手,筆者早前便指出,香港政府現仍聘用數百名打字員及相關的監督職位,而電子文書處至少已有20至30年的歷史,政府如何善用科技?
筆者也有朋友承接政府的外判工作,說來往文件仍是主要靠用傳真機,和數碼時代極度脫節。
最近DeepSeek橫空出世,且可免費應用,最新消息指OpenAI的ChatGPT也開始接受免註冊使用,不少人認為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減省相關的人力成本,香港政府可也會容許公務員以非機密資料,安排簡單培訓以利用DeepSeek或ChatGPT減省人手和降低薪酬開支,從而幫助減赤甚至滅赤?

創科是香港經濟重點
除了政府自身,陳茂波指創科也是香港未來經濟的發展重點。他說,香港有一個特殊優勢,就是一國兩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匯聚全球各地人才來到這裏發展。他去年11月到三藩市出差,參加APEC(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時,都趁機會走訪了當地的創科機構,尤其是跟一些華裔科學家談過。他們有不少想回到這邊發展。而回到這邊發展,首選就是香港,因為生活會比較習慣,小朋友教育又合適。所以我們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我們繼續做應該做的事,把它做好,我們的吸引力很大。
陳又指香港可以吸引到國際資金、國際人才和國際數據,而數據亦不只是國際數據。去年12月公布,在一個安全環境下,開始讓內地數據過來香港,也讓香港的數據到內地。在創科行業,尤其是在醫療健康、生物科技,這對有關的研發十分有幫助。所以對香港未來的發展,除了金融之外,對創科也寄予厚望,特區政府投放了不少資源進去。
同時,如果創科要做得好,香港一定要跟粵港澳大灣區的兄弟城市,尤其是深圳,有比較緊密的合作。因此,落馬洲河套地區將來就是香港在創科發展跟深圳合作最重要的一個載體。在那裏,我們引進重點企業,吸引公司到來。如果能夠跟深圳在下一階段有更多利便政策,譬如人才、數據、資金、貨物等,在某些指定範圍能夠自由流通,香港的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提升效率和減省開支的建議
筆者請教了一些科技界朋友,就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提升政府效率和減省開支提出建議,得到的答案如下:
1. 提升政府運作效率
- 數位化服務:將更多政府服務轉移到線上,減少人力成本和紙質流程,如電子政務、線上申報等。
- 自動化流程:引入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處理重複性工作,如資料處理、審批等,減少人為錯誤並提高效率。
2. 優化公共資源管理
- 智慧城市管理:利用物聯網和大資料改善交通、能源、水資源等公共資源的管理,減少浪費。
- 智慧醫療:通過遠端醫療、電子健康記錄等技術,降低醫療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3. 推動產業升級
- 支持科技創新:通過資金和政策支援,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推動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增加稅收。
- 發展數字經濟:推動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數位經濟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4. 增加收入來源
- 科技稅收:對科技企業和數字經濟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確保從新興行業中獲取稅收。
- 數據資產化:通過大資料分析,挖掘資料價值,推動資料交易市場發展,增加政府收入。
5. 降低長期成本
- 綠色科技:推廣節能環保技術,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降低長期治理成本。
- 智能基建: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引入智慧技術,延長設施壽命,減少維護成本。
6. 加強科技人才培養
- 教育與培訓:加大對科技人才的培養,確保有足夠的技術人才支援創新科技的應用。
- 吸引國際人才:通過政策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提升香港的科技競爭力。
通過這些措施,創新科技可以在提升政府效率、優化資源管理、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作用,從而幫助減少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