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見傳媒,翌日,國務院港澳辦召開記者會。同日,示威者選出了三名代表,舉行了首次「民間記者會」。
8月7日,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深圳會見了香港傳媒、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由三次不同的記者會與張曉明的講話來看,示威者與香港政府之間、與北京之間的鴻溝仍然很大,以至示威者與警察之間的持續對抗仍將繼續,甚至會惡化。
林鄭與港澳辦 不排除出軍隊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批評示威者8月5日發起的「罷工」策略,指可能會破壞香港的經濟。她也批評示威者「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的口號。
林鄭月娥對示威者口號的批評,與本地親北京傳媒對「反送中」運動的批評一樣。她還指出,極端分子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丟入海中,危害一國兩制,摧毀香港的穩定與繁榮。
國務院港澳辦8月6日召開「吹風會」,批評香港家長沒有制止子女上街。港澳辦發言人在支持香港特首的同時,認為香港青年的國民教育出了問題。
港澳辦的「吹風會」沒有什麼新意,除了公開批評年輕的示威者對於北京而言不夠「愛國」,缺乏國民教育和「家教」。
有記者詢問北京會否出動解放軍協助香港警方,港澳辦發言人楊光迴避答覆這個問題,但重申北京方面不會接受破壞一國兩制的持續暴力活動。
按照林鄭月娥和港澳辦的說法,雙方都沒有排除出動解放軍以穩定香港局勢的可能性。事實上,香港《基本法》規定中央政府有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中國軍隊出動將是合乎邏輯的自然行動,而出動解放軍支援的另一種可能性,是基於香港政府的要求。
深圳防暴演習 明顯針對香港
8月7日,張曉明表示,香港的示威活動帶有「顏色革命」的特徵,北京支持林鄭月娥和警方,又指現在不是香港政府考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反修例」爭議的適當時機。
張曉明又提及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言論,鄧小平曾表示,如果香港出現動亂,中央一定會干預。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也補充說,香港《基本法》有規定,如果遇到動亂,解放軍可應特區政府要求平亂。
客觀地說,一旦香港情況惡化,北京的干預將有三種可能性:(1)出動解放軍駐港部隊協助香港警方;(2)派遣人民武裝警察(武警)部隊進入香港,加強香港警方執法力量,以及(3)派遣廣東公安民警協助香港警方。
8月6日,深圳警方明顯針對香港的示威進行了一場防暴演習。最重要的是,據報道,曾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第一政治委員、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到了深圳。
郭聲琨到深圳之前,曾在四川省和內地其他地方強調要打擊犯罪,包括掃黑除惡。據香港傳媒報道,他的深圳之行,意味他支持警方拘捕7月21日在港鐵元朗站的示威者和襲擊乘客的疑似三合會分子。
香港警方拘捕了涉嫌參與元朗襲擊事件的23名新界居民,其中包括一些據說企圖逃離香港前往內地的人。
示威者對8月6日香港政府立場的反應,表明雙方的分歧仍然很大。
示威者開記招 重申五項訴求
三名召開「民間記者會」的示威者說,政府「扭曲」了事實;有許多示威者未必同意「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的口號,但政府卻沒有回應「五大訴求」。
「五大訴求」指的是: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取消6‧12暴動定性、要求政府不檢控示威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處理包括元朗襲擊事件在內所有示威的手法,以及實施「雙普選」的要求。
對於林鄭月娥及其顧問團隊來說,五項訴求中有四項無法滿足。至於「撤回」修訂,對林鄭而言,這跟暫緩修訂沒有分別。然而,示威者並不認為暫緩修訂與「撤回」同義。同時,特首與港澳辦已經譴責了示威者的行動,「暴動」一詞便不會如示威者所願輕易撤回。
特別是親北京的香港傳媒繼續使用「暴徒」一詞形容示威者。事實上,政府仍必須繼續拘捕和控告那些違法的示威者。四個警察協會也反對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就在元朗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就警方處理事件與市民期望有落差道歉,他於7月26日即受到警務督察協會批評,警務處長也緊急會晤張建宗。
四個警察協會可視為反對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利益集團」,然而,警方正在維持香港法治和秩序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之際,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作為的舉動,自然會影響警察的士氣,惹來他們反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耀宗8月4日表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之間有討論成立獨立委員會,但認為並不適合,目前最急切的是恢復社會秩序。
暴力一日不停 雙方無法對話
問題的癥結在於暴力活動何時會逐漸消失。從維持香港社會穩定的角度看,所有暴力活動,例如縱火、破壞國旗,以及衝擊警署的行為,都必須在雙方坐下來開始進行任何可能的對話之前停止。張建宗8月7日的言論暗示,只有在所有暴力行為停止後,特區政府才會考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打開死結的一種可能性是,一些人或許可以作為示威者和政府之間可信賴的中間人,從而縮小雙方期望的巨大差距。
另一種可能是,在暴力行為逐漸減少後,彼此可以考慮互相讓步,例如在暴力對抗和襲擊逐漸減少的情況下,考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可能性;示威者則可能同意減少與警察衝突,條件是獨立調查委員會將會特赦被捕的示威者。
即使雙方同意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其職權範圍也可能成為爭議焦點,因為警方可能擔心警員履行維持法紀和秩序的職責時,會負上法律後果。
因此,任何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職權範圍都必須巧妙設計,這樣,才能在示威者的政治訴求和警權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假使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職權範圍,不僅包括對所有抗議活動和元朗襲擊事件中警方行動的調查,而且還包括對導致6月和平示威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全面調查,這樣,獨立調查委員會便有可能在當前的政治鬥爭中取得突破,並成為尋找危機解決方案的有效手段。
對抗無法休兵 區選兩敗俱傷
紓緩緊張局勢的另一辦法,是政府在暴力衝突真正減少的情況下,公開討論政治改革。政府或許應該成立一個由政治改革專家組成的委員會,以便就討論政治改革進行公眾諮詢──這是2014年佔中示威者未能達到的要求。
除非雙方同意談判,加上北京為彼此的對話和討論開綠燈,否則所有這些互相讓步都不容易達到。如果示威者和香港政府都採取不妥協的立場,示威者與警察的對抗,將持續至2019年11月區議會選舉。
示威者與警察之間持續的暴力對抗,可能會損害民主派候選人獲勝的機會,同時也會令親建制候選人的選票流失,因為他們可能被視為政府無條件的支持者,沒有扮演建設性中間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政府取消任何可能再次倡議「自決」的年輕候選人參加區議會選舉的舉動,都有可能延長與示威者的對立。因此,所有持份者的自我約束和讓步,對於尋求解決政治僵局的方案明顯非常重要。
話雖如此,香港整體混亂的一個複雜因素是,雖然執政當局和中央政府在政治上都很強硬,但示威者一方卻保持碎片化,似乎缺乏能夠作出決定和下令結束暴力活動的「大台」。
因此,政治環境仍可能持續多變、不確定和不穩定。除非中間人能夠成為示威者和政府之間可以接受和信任的橋樑,除非雙方都考慮作出讓步;除非北京同意雙方的這種讓步,否則香港的騷亂可能會持續。如果香港的局勢惡化,北京的軍事或準軍事干預,將會有可能成為現實。
原刊於Macau Business,本社獲作者授權翻譯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