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鞋子裏的戰爭:如何面對政治困境

鞋子裏的戰爭:如何面對政治困境

秦滅六國後,已不能回到以前六國的局面,香港的情况又何嘗不是?這已成為時局演化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此我們更需具備超越時代的思想高度,才可看破困局。

袁彌昌 作者: 袁彌昌
2021-07-21
博弈論

標籤: 劉邦張良春秋戰國越戰韓非麥納馬拉
就算中央改變對港政策也好,香港已經不可能恢復原狀──要回到從前更是不可能。(亞新社)
就算中央改變對港政策也好,香港已經不可能恢復原狀──要回到從前更是不可能。(亞新社)
0
SHARES
40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近日與不同的人見面,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問道:「你怎麼看香港?香港會不會好過來?」這問題令人有點哭笑不得。首先,這表示很多人的心態還停留在2019 、2020年,認為事情一頭半個月便會出現變化,可以一夜變天。話說回來,拜登也才剛上任半年而已,世事又豈會變得那麼快?

再者,就算中央改變對港政策也好,香港已經不可能恢復原狀──要回到從前更是不可能。目前繼續留下來的人,須先消除這種幻想與一蹴而就的心態,並代之以長賽局(long game),甚至無限賽局(infinite game)的心態。

Play the Long Game

所謂「無限賽局」,就是相對於有已知玩家、固定規則、商定目標、已知期限,視利潤或勝利為最高原則的「有限賽局」(finite game)──特別在商業和政治領域,絕大多數賽局實際上是無限賽局,而非有限賽局,故此我們從不會說「贏得」全球政治,也沒有「贏得」商業這回事。

在斯湼克(Simon Sinek)的The Infinite Game一書中,他帶出了一個事例:越戰結束數十年後,在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麥納馬拉(Robert McNamara),有機會會見1960至1975年間在北越外交部擔任美國問題首席專家的阮基石。

麥納馬拉對美國誤解敵人的嚴重程度感到震驚──麥納馬拉回憶阮基石這樣責罵他:「你一定沒有讀過歷史書,如果你有讀過的話,你就知道我們不是中國人或俄國人的棋子走卒……你不明白我們已經和中國人打了1000年嗎?」──北越就是以無限賽局的心態來進行越戰,反之美國誤以為越戰是個有限賽局,只是一場跟中國和蘇聯的代理人戰爭,錯判了整場戰爭的性質,焉能不敗?部分港人與北京就是同樣以有限賽局的心態來面對無限賽局,令香港淪為了北京的出氣袋,以及中美關係中美國的「自助提款機」。

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馬拉(右)對美國誤解敵人的嚴重程度感到震驚。(Wikimedia Commons)

戰國時代韓國的經歷

要了解香港的景况,戰國時代的韓國是個很好的參考:戰國後期秦國迅速擴張,國土在七國之中最小的韓國,成了秦國和山東六國中其他國家爭霸的緩衝地,苟延殘喘。前262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降於趙國,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

秦國雖然強大,卻一直無法產出自己的人才和思想,而韓國很大程度填補了戰國後期秦國在該方面的真空:戰國末年,韓國聽說秦王嬴政喜歡大興土木,就想以此消耗秦國國力,使它無法向東用兵,便讓水利工程師鄭國游說秦王,讓秦國築渠300餘里。

工程進行途中,鄭國的陰謀被發覺,嬴政打算殺掉鄭國。鄭國指自己雖為韓國做細作而來,但建渠不會為韓國延續多少國祚,卻會為秦國建立萬世功業。秦王最終命令鄭國繼續把渠修成。渠成後,從此關中成為沃野,為秦吞併六國打下堅實基礎,渠也因而被命名為鄭國渠。

在思想方面,出身韓國宗室的韓非,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其著作流傳到秦國後,嬴政相當欣賞他所闡述的治國思想,曾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並以戰爭作要脅,逼韓王交出韓非。韓非受到嬴政賞識,最後卻遭李斯害死。

無論在經濟面和思想面,韓國對戰國後期的秦國均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以至貢獻。鄭國渠為秦吞併六國提供經濟基礎,而韓非的法家思想則成為了秦王治國的指導思想。可是當統一天下的條件成熟時,韓國卻是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鄭國的陰謀被發覺,嬴政打算殺掉鄭國,但最終放棄了。(Wikimedia Commons)

從匹夫之勇到圯上敬履受書

韓國滅亡後,前韓國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抗秦起義,被秦鎮壓,被虜的韓王安受到牽連而被處死。秦滅六國後,曾是韓國貴族、祖上五代都擔任宰相的張良亦打算復仇,於是散盡家財,招募死士,策劃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卻誤中副車,行刺失敗,張良只好隱姓埋名躲避通緝。

儘管張良當時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反抗秦朝的適當辦法和手段,只是依仗匹夫之勇,冒險犯難,以求一逞,但對比今天港人的遭遇和處境,對於張良當時的心態,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目前許多港人的壓抑與鬱結亦有類似的地方。

對於張良如何面對這困境和心結,太史公司馬遷所給予的歷史敘述,居然是介乎武俠小說與神話故事之間的「圯上敬履」的故事!令人百思不解。實際上,如不解釋張良的思想轉變,大漢400年基業亦無從說起,因此司馬遷便加入了張良圯上敬履受兵書的故事,嘗試將其思想轉變合理化。

儘管早在宋代,蘇軾就寫了一篇〈留侯論〉,對此作了合乎情理的解釋,但從《史記》中我們也可看到,這故事主要是針對張良行刺秦始皇而發的,認為行刺是下策,只是有勇無謀的人受辱時的一種反應。故此,黃石公(即圯上老人)想挫折一下張良的銳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去成就大事。

更重要的是,圯上敬履代表着張良的覺醒和轉化,那不止是思想或心理上的洗禮──同時張良從此深諳黃老之術,政治、軍事理論水平大幅提高,樹立更遠大的志向,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救贖?

認清歷史發展趨勢與方向

正如蘇軾在〈留侯論〉所言,「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凡是執法過嚴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只可待其可乘之機)」。張良圯上敬履受書10 年後,果真如黃石公所預料,天下大變,張良憑着他運籌帷幄的本領,成為劉邦的謀臣,劉邦幾乎所有重要的政治、軍事決策,都是根據張良的建議或得到他的支持,才作出決定。

正如蘇軾在〈留侯論〉所言,「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Wikimedia Commons)

張良另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他總能認清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不為個人得失所局限。其實早在項梁(項羽的叔父)的時期,項梁已同意讓韓國復國,於是封了韓國公子韓成為韓王,張良受封韓國司徒。

儘管後來韓王為項羽所殺,令張良不得不改投劉邦,不過後來劉邦在與項羽對戰時,酈食其獻計大封過去六國君主的後裔,使之對抗項羽,張良肯定知道立六國之後,他一定會當上韓國宰相,可是他依然立刻反對,以免釀成大錯。

這種看清分封已不可行的道理,即使強大如項羽,高明如韓信,至死都沒能明白,就連劉邦其實也是似懂非懂,以致埋下了日後七國之亂的禍根。

所以說,秦滅六國後,已不能回到以前六國的局面,香港的情况又何嘗不是?這已成為時局演化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此我們更需具備超越時代的思想高度,才可看破困局。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張良的危機處理張良的危機處理
  • 治亂與法度──法家治港的探討治亂與法度──法家治港的探討
  • 相濡以沫的香港:異化、困頓與超脫相濡以沫的香港:異化、困頓與超脫
  • 俄烏戰爭與美國的戰略範式轉移俄烏戰爭與美國的戰略範式轉移
  • 中美關係由春秋演變為戰國中美關係由春秋演變為戰國

0
  • 香港在中西思維之間的失墜
  • 大國角力下的全球化民粹運動
  • 從美國的社會撕裂看香港
  • 港區國安法有助港人移居英國?
  • 美國的衰頹──從戰略失誤到政治性戰略轉向

袁彌昌

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系博士,香港政策研究所中美關係與香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顧問。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民主思路總幹事及新民黨政策總裁。現主要從事中西戰略思想及其融合、孫子、老子及毛澤東戰略思想、中美關係及香港政治等領域的研究,其專欄評論文章定期刊登於香港《明報》筆陣及《am730》。
View all posts
標籤: 劉邦張良春秋戰國越戰韓非麥納馬拉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6月17日舉行
灼見活動

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6月17日舉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7
林鄭月娥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啟動禮致辭,強調對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有充分信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6
公司需要的不是只會聽話的人,而是能發揮抱負的人。(灼見名家製圖)
精算情懷

主動幫助主管做事

作者: 潘燊昌
2022-05-25
鄧立光博士表示,《周易》分《易經》和《易傳》,《易經》指的是六十四卦中的卦體、卦象和爻辭;《易傳》則是學者文人對《周易》的卦、爻辭所作有系統的解釋。(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演講錄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4
北韓領袖金正恩巡視平壤的藥店,了解藥物供需情況。(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北韓抗疫之戰

作者: 盧兆興
2022-05-23

影片

  • 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新特首如何為香港教育開新章?學新加坡大量吸納外來學生激活人才庫
  • 霍詠強:西方制裁俄羅斯造成怎樣的糧食危機?中國為何受一宗半真半假新聞負累?
  • 黃錦輝教授:元宇宙更難保障私隱?有更大空間推送虛假資訊造成瞞騙?
  • 雷鼎鳴: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動態清零是否可行? 制裁不絕 逆全球化時代如何自保?
  • 陳妙霞博士:針眼(麥粒腫)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透過食療及針灸消腫解毒?
  • 曾鈺成:為薪酬趨勢調查討個公道 調查方法有其道理 結果非公務員調薪唯一考慮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本末倒置本末倒置 常霖法師
  •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本社編輯部
  • 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 湯文亮
  • 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 張建雄
  • 世界新秩序7年成形世界新秩序7年成形 張建雄
  •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本社編輯部
  • 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 廖書蘭
  • 書山有路勤為徑──曾惠珍專訪書山有路勤為徑──曾惠珍專訪 詠翔(香港)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宜以旅遊作火車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宜以旅遊作火車頭 文振球
  • 兩個Michael的往事點滴兩個Michael的往事點滴 孫明揚
  • 砂子的故事砂子的故事 譚寶碩
  • 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 曹啟樂
  • 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 益行
  • 學校可以怎樣扭轉乾坤:校長領導的重要性學校可以怎樣扭轉乾坤:校長領導的重要性 鄒秉恩
  • 幹了ESG Impact 30年幹了ESG Impact 30年 管仲連
  • 戰爭中潛藏的假態度、真意義戰爭中潛藏的假態度、真意義 霍詠強
  • 校企合作教育創造三贏校企合作教育創造三贏 段崇智
  • 領導的藝術  藝術的領導──陳智思先生領導的藝術 藝術的領導──陳智思先生 王偉倫
  • 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6月17日舉行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6月17日舉行 本社編輯部
  • 站在校門前站在校門前 陳章華

推薦作家

  • 項明生
  • 梁天卓
  • 陳景祥
  • 阮紀宏
  • 何漢權
  • 郭一鳴
  • 鄭明仁
  • 林嘉良
  • 湯文亮
  • 黃珍妮
  • 莊太量
  • 林桂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